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第十九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第十九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第十九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第十九次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Si-28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水滴石穿B. 用沾有KMnO4的硅藻土做水果保鲜剂C.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D. NaCl固体加入蛋白质溶液中生成沉淀【答案】D【解析】【详解】A.水滴石穿是指滴水产生的力在不断的作用在石头上,时间长了和碳酸钙、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溶于水的
2、碳酸氢钙,使石头上出现了小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水果释放出的乙烯能催熟水果,高锰酸钾能氧化乙烯,所以用浸有酸性高锰酸钾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B错误;C.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发生了化学反应,C错误;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发生盐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2.利用如图装置可以进行实验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X中试剂Y中试剂A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饱和食盐水浓硫酸B用Cu与稀硝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O水浓硫酸CCaCO3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饱
3、和NaHCO3溶液浓硫酸D用CaO与浓氨水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NH3NaOH溶液碱石灰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MnO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需要加热,A不符合题意;B.NO不能选排空气法收集,B不符合题意;C.CaC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HCl,浓硫酸干燥后,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C.用CaO与浓氨水制取氨气,进入X中时氨气会溶解,而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方法收集,不能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3.设NA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0.01 molL-1氯水中
4、,Cl2、Cl-和ClO-三粒子数目之和大于0.01 NAB.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气体时,负极消耗的气体分子数目为2 NAC. 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D. 0.l mol/L(NH4)2SO4溶液与0.2 mol/LNH4Cl溶液中的NH4+数目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缺少体积数据,不能计算微粒数目,A错误;B.缺少条件,不能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也就不能计算转移的电子数目,B错误;C.Mg是+2价的金属,2.4gMg的物质的量是0.1mol,反应会失去0.2mol电子,因此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
5、N2,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正确;D.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计算微粒的数目,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4.药物麻黄碱和牛磺酸的结构简式如图。有关麻黄碱、牛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麻黄碱 牛磺酸A. 分子式分别为 C10H16ON、C2H7NO2SB. 均能发生取代反应,麻黄碱还能发生加成反应C. 均能与金属钠及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牛磺酸与HSCH2CH( NH2)COOH( 半胱氨酸) 互为同系物【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麻黄碱分子式是C10H15ON,牛磺酸分子式是C2H7NO3S,A错误;B.麻黄碱含有苯环、醇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含有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牛磺酸
6、含有羟基、氨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C.麻黄碱含有醇羟基,可以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发生反应,C错误;D.牛磺酸与HSCH2CH( NH2)COOH(半胱氨酸)结构不同,因此二者不能互为同系物,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5.a、b、c、d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3倍,a和b能组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其中一种含两种化学键,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气态氢化物都是强酸。向d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逐滴加入bca2溶液,开始没有沉淀;随着bca2溶液的不断滴加,逐渐产生白色沉淀。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简单原子半径:bca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
7、性:bAlO,A正确;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氢氧化钠强于氢氧化铝,B不正确;C. 工业上电解熔融三氧化二铝来冶炼铝,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其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C不正确;D. 向过氧化钠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铝溶液可以产生氢氧化铝沉淀,D不正确。本题选A。6.工业上氟气可作为火箭燃料中的氧化剂,氟单质的制备通常采用电解法。已知:KFHF=KHF2,电解熔融的氟氢化钾(KHF2)和无水氟化氢的混合物制备F2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钢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 电解过程中需不断补充的X是KFC. 阴极室与阳极室必须隔开D. 氟氢化钾在氟化氢中可以电离【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
8、装置图,钢电极上产生H2,碳电极上产生F2,然后根据电解原理进行分析和判断;【详解】A、根据装置图,KHF2中H元素显1价,钢电极上析出H2,表明钢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钢电极是电解池的阴极,钢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A说法正确;B、根据装置图,逸出的气体为H2和F2,说明电解质无水溶液中减少的是氢和氟元素,因此电解过程需要不断补充的X是HF,故B说法错误;C、阳极室生成氟气,阴极室产生H2,二者接触发生剧烈反应甚至爆炸,因此必须隔开防止氟气与氢气接触,故C说法正确;D、由氟氢化钾的氟化氢无水溶液可以导电,可推知氟氢化钾在氟化氢中发生电离,故D说法正确。7.25 时,NaCN溶液中CN
9、、HCN浓度所占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甲所示。向10 mL 0.01 molL1 NaCN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的盐酸,其pH变化曲线如下图乙所示。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 图甲中pH7的溶液:c(Cl)c(HCN)B. 图甲中a点的溶液:c(CN)c(Cl)c(HCN)c(OH)c(H)D. 图乙中c点的溶液:c(Na)c(H)c(HCN)c(OH)2c(CN)【答案】AD【解析】【详解】A. 由图可知,图甲中pH7时,c(HCN)c(CN-),而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知道,c(Na)c(H)c(Cl)c(OH)c(CN),由于c(H)=c(OH),
10、则c(Na)c(Cl)c(CN),根据物料守恒得c(Na)= c(HCN)+ c(CN),所以c(Cl)c(HCN),故A正确;B. 图甲中的a点是HCN、CN-浓度相等,根据物料守恒得c(Na)= c(HCN)+ c(CN),而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知道,c(Na)c(H)c(Cl)c(OH)c(CN),则 c(HCN)c(H)c(OH)c(Cl),由图可知,此时溶液pH7,c(H)c(Cl),故B错误;C. 图乙中b点时,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NaCN)c(NaCl)=c(HCN),溶液呈碱性,说明CN的水解程度大于HCN的电离程度,所以c(HCN) c(Cl) c(CN) c(
11、OH) c(H),故C错误;D. 图乙中c点的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物料守恒得c(Cl)= c(Na)= c(HCN)+ c(CN),而根据电荷守恒可以知道,c(Na)c(H)c(Cl)c(OH)c(CN),则c(Na)c(H)c(HCN)c(OH)2c(CN),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AD。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8.某学生对Na2SO3与AgNO3在不同pH下的反应进行探究。(1)测得Na2SO3溶液pH=11,AgNO3溶液pH=5,二者水解的离子分别是 。(2
12、)调节pH,实验记录如下:实验pH现象A10产生白色沉淀,稍后溶解,溶液澄清B6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未溶解C2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海绵状棕黑色物质X查阅资料得知:Ag2SO3:白色,难溶于水,溶于过量Na2SO3的溶液Ag2O:棕黑色,不溶于水,能和酸反应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3,离子方程式是 。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4,推测的依据是 。(3)取b、c中白色沉淀,置于Na2SO3溶液中,沉淀溶解。该同学设计实验确认了白色沉淀不是Ag2SO4,实验方法是:另取Ag2SO4固体置于 溶液中,未溶解。(4)将c中X滤出、洗净,为确认其组成,实验如下:.向X中滴加稀
13、盐酸,无明显变化向X中加入过量浓HNO3,产生红棕色气体用Ba(NO3)2溶液、BaCl2溶液检验中反应后的溶液,前者无变化,后者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的目的是 。根据实验现象,分析X的性质和元素组成是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同学综合以上实验,分析产生X的原因,认为随着酸性的增强,还原性增强。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实验如图所示:气体Y是 。白色沉淀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亚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2)2Ag+SO32-=Ag2SO3。亚硫酸根有还原性,若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即可与银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银沉淀。(3)过量亚硫酸钠。(4)判断X是否是氧化银。有还原性,含有
14、银元素,不含硫元素。Ag+2HNO3(浓)=AgNO3+NO2+H2O。(5)二氧化硫。Ag2SO3+H2O2Ag+H2SO4【解析】(1)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3, Ag+与SO32-反应生成Ag2SO3, Ag2SO3溶于过量的 Na2SO3溶液,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2Ag+SO32-=Ag2SO3;正确答案: 2Ag+SO32-=Ag2SO3。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4,其根据为SO32-有还原性,可能被氧化为SO42-,与Ag+反应生成 Ag2SO4白色沉淀;正确答案:SO32-有还原性,若被氧化为SO42-,即可与Ag+结合生成Ag2SO4沉淀。 (2)Ag2SO3白
15、色,难溶于水,溶于过量Na2SO3溶液,取B、C中白色沉淀,置于Na2SO3溶液中,沉淀溶解,说明B、C中白色沉淀为Ag2SO3;另取Ag2SO4固体,同样条件置于足量 Na2SO3溶液中,进行对照试验,发现沉淀不溶解;正确答案: 过量Na2SO3。(3)氧化银能和盐酸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和水, 溶液的pH=2,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海绵状棕黑色物质X,向X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说明X不是Ag2O;正确答案:检验X是否为Ag2O 。向X中加入过量浓HNO3,产生红棕色气体为NO2,X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X具有还原性,X只能为金属单质,只能为银;因此X中含有Ag元素,不含S元
16、素;正确答案:有还原性; 含有Ag元素,不含S元素。向X中加入过量HNO3(浓),产生红棕色气体为NO2,银和硝酸反应,氮元素从+5变为+4价,同时生成硝酸银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Ag+2HNO3(浓)=AgNO3+NO2+H2O;正确答案:Ag+2HNO3(浓)=AgNO3+NO2+H2O。(4)海绵状棕黑色物质X为Ag;随着酸性的增强,+4价硫的还原性增强,能被+1价银氧化;可通过+4价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进行实验确认,通入二氧化硫后,瓶中白色沉淀Ag2SO3转化为棕黑色Ag;正确答案是: SO2。X为Ag,白色沉淀转化为Ag,在酸性条件下,亚硫酸银中+4价的硫,被+1价银氧化生成银和硫酸,
17、反应为: Ag2SO3+ H2O2Ag+H2SO4;正确答案:Ag2SO3+ H2O2Ag+H2SO4。9.聚硅酸铁是目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热点,一种用钢管厂的废铁渣(主要成分Fe3O4,少量碳及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1)废铁渣进行“粉碎”的目的是_。(2)“酸浸”需适宜的酸浓度、液固比、酸浸温度、氧流量等,其中酸浸温度对铁浸取率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加热条件下酸浸时,Fe3O4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酸浸时,通入O2的目的是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当酸浸温度超过100时,铁浸取率反而减小,其原因是_。(3)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填化学式)。(4)“Fe3+浓度检测”是先用Sn
18、Cl2将Fe3+还原为Fe2+;在酸性条件下,再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2+(Cr2O72被还原为Cr3+),该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减小颗粒直径,增大浸取时的反应速率和提高铁浸取率 (2). 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 (3). 将FeSO4氧化为Fe2(SO4)3 (4). 4Fe2+O2+4H+=4Fe3+2H2O (5). 温度超过100明显加快了Fe3+水解反应的速率,导致Fe3+浓度降低 (6). C和SiO2 (7).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解析】(1)对废铁渣进行粉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市 第一 中学 2019 届高三 化学 第十九 考试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