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本题三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伴随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许多农村已不再是 “垃圾乱堆、污水横流、尘土飞扬”的形象。笔者日前走访一些村庄,乡间小道干干净净,农房墙体统一美化,就连犄角旮旯
2、处也难觅垃圾踪迹。村干部说,现在政府专门有农村垃圾处理项目,村里垃圾定时运,农村不再是“灰头土脸”。不过,农村垃圾处理也有难题。村干部说,许多村民垃圾分类习惯尚未养成,垃圾桶里厨余垃圾、残砖瓦片,甚至农药瓶子等混在一起,集中、转运难,后续处理也难。村民多年养成的习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有的村民觉得“垃圾扔桶里就行了”,为啥还得费工夫分类,而且要用好几个垃圾袋,挺浪费的。有的不清楚如何分,扔垃圾倒成了麻烦事。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必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这个难题。中央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垃圾是主攻方向之一。政府在资金、人员、设备等硬件上不断补齐短板的同时,不能让“干部干、群众看
3、”再继续下去,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垃圾分类成为农民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解决农村垃圾处理“最初一公里”问题。做好农村垃圾处理,首先要源头分类。过去各类垃圾混在一起,通过填埋或焚烧等方式处理,不仅处理体量大,设备损耗快,而且有害垃圾极易产生二次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况且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不少金属、塑料、纸张等可实现再回收利用,一扔了之,造成资源浪费。实践证明,源头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农村居住分散,交通条件相对较差,若能在源头将可回收、可沤肥等垃圾分拣出来,能减少垃圾运输、处理的成本。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不同
4、,垃圾成分构成迥异,照搬城市“有机”和“无机”分类方式,脱离村民实际生活,村民接受度不高。比如农村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多,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有的地方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类,确保源头分类质量。做好农村垃圾分类,还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机制,调动村民积极性。针对村民的疑惑、遇到的问题,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让大家畅所欲言,干部及时解答。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成立监督小组,确保垃圾分类有人管、管得好。有的地方举办“最美庭院”“垃圾分类能手”等活动,农民踊跃参加;有的地方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在小超市等兑换商品,将垃圾分
5、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参与。建设干净整洁的农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政府和农民一起发力,确保垃圾不落地,让农村“颜值”越来越高,农民生活越过越舒坦。(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6月24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大之后,许多农村道路干净、屋舍美化,垃圾踪迹也难以见到了。B. 由于许多村民垃圾分类习惯还没有养成,垃圾的集中、转运、后续处理等都成了难题。C. 农村垃圾的处理,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首先要解决农村一公里内的垃圾问题。D. 城乡垃圾的成分构成是不一样的,处理的方式也应有区别,如农村
6、一些易腐垃圾可以还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就农村建设中垃圾处理的有关问题展开议论,体现时评文紧扣时代脉搏的特点。B. 文章提出了必须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这一议题,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证。C. 文章以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这一难题为前提,论证了农村垃圾分类的实效性。D. 文章以批驳村干部对垃圾处理的误解入手,用清晰逻辑展开全文的论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A.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施中央提出的三年行动方案,其中农村垃圾是主攻方向。B. 从农村实际出发,多想办法,调动农民积极性,从源头做起才能搞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C. 只有立足农村
7、实情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才能确保垃圾源头分类的质量。D. 乡村振兴要求政府和农民一起发力,只要垃圾不落地,广大农民就能过上美好生活。【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首先要解决农村一公里内的垃圾问题”错误。原文是“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让垃圾分类成为农民的生活习惯和自觉行动,解
8、决农村垃圾处理最初一公里问题”,可见文中的“最初一公里”是一个打比方的话,是要从事情的起点上解决问题的意思。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划记每段的中心论点,并明确论据以及论证方法、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一般考查论证方法,论据与观点是否一致。D项,“文章以批驳村干部对垃圾处理的误解入手”错误,原文是“村干部说,许多村民垃圾分类习惯尚未养成,垃圾桶里厨余垃圾、残砖瓦片,甚至农药瓶子等混在一起,集中、转运难,后续处理也难”,可见文章中只是引述村干部指出了农村中存在的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批驳”之意。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迅速
9、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A项,“其中农村垃圾是主攻方向”错误,原文第2段相关表述为“农村垃圾是主攻方向之一”,故A错误;C项,“只有才能”表述错误,原文第4段只是说“有的地方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选项表述成了必要的条件,故C错误;D项,“只要垃圾不落地,广大农民就能过上
10、美好生活”的推断不当,太过绝对,故D错误。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的近视患者有多少?统计数据显示,6个亿!其中,更让人忧心的,是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居世界第一,而且近年来,仍然不断呈上升趋势。以上海为例,上海眼病防治中心的监测数据是,20162017学年,上海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7.2%,初中75.8%,高中达89.3%。数据触目惊心,防控近视,十万火急。为此,今年8月2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的综合防控目标。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
11、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东城区教育部门,发布了本辖区未来几年的防控目标,并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具体措施是,除了落实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限制作业时间外,北京东城区教委还表示,要继续增加学生们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确保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实效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他们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将严禁学生把电子产品带入课堂。除了课业负担,手机等电子类产品的过度使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证明,是造成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北京东城区教委对学校电子类产品的限制,实施效果值得观察。(摘编自央视网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
12、防控近视刻不容缓2018年9月14日)材料二:微观来看,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关系到下一代的学习质量和个人发展;宏观上看,近视并非“小事”,它折射的是教育、家庭和社会的短板。近年来,虽然“减负”和关停补习班的呼声不断,但部分追求高升学率的学校和家长依然过于看重学习的量。素质教育应该看重的是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解决课外负担重是让学生享受高质量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与高质量教学相匹配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教师考核体系,不要让“减负”只是一句承诺,甚至成为一块“心病”。近视折射的也是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的“短板”。互联网时代,当手机、平板电脑触手可及,忙于工作的家长们是不是都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
13、?不要把陪伴的时间“让位”给电子产品。另外,网络信息的传播也应该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避免无效、无用的信息“流入”青少年群体,让孩子从游戏机前、“小视频”前回归到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中。对近视这件小事的关心,体现的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决心。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次视力普查引发相关部门的担忧,因此推广的眼保健操,伴随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但这些年来,青少年视力问题却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对相关问题的“不够认真”,才导致了青少年的视力状况的“超乎想象”。孟子说:“胸中正,则眸子暸焉”。关注近视这件小事,便是“胸中正”的体现。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都要直面防治近视的问题,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
14、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摘编自“浙江在线”近视问题不能“近视”,作者陈宁)材料三:在加拿大,中小学学生家长在每学期期末都会收到一封来自校方的“爱眼信”,信中详细阐述了视力保护的重要性、用眼卫生的注意事项、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方法等内容。由于在加拿大的医疗体系中,眼科是少数设有直接门诊的专科之一,家长可以根据校方的建议,每半年带孩子到指定诊所接受定期的检查和治疗,如果医生认为有必要为孩子配眼镜,他们会为孩子验光,并配一副合适的眼镜,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另一方面,加拿大教育部严禁拖堂、补课等行为。由于许多学生坐校车上下学,校车准时发车,过时不候,所以,老师一旦拖堂,只得自己开车将孩子送回家。加
15、拿大各中小学也不提倡多留作业,低年级基本无作业,高年级学生被要求当堂完成作业,孩子们几乎从未把作业带回家。加拿大教育部发言人称:“比起写作业,我们更希望孩子们能去自然中探索体验,学校的许多作业都与观察报告有关,多探索多体验能让孩子们在写观察报告时有更多的思路。”(摘编自各国为完善“近视迹象清单”做了什么?北京青年报2018年9月15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些年来对青少年视力问题的忽视,导致了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居世界第一且呈不断上升趋势,防控近视已经是刻不容缓。B. 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类产品,因此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
16、应严禁学生把电子产品带入课堂。C. 在加拿大,家长可每半年带孩子到指定诊所接受眼科的检查和治疗,医生给需要配眼镜的孩子提供的验光及配镜服务都是免费的。D. 近视问题看似小事,却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政府、学校、家庭等方面都要端正认识,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互联网时代,对网络信息传播监管的缺失以及忙于工作的家长对孩子缺少足够的陪伴,都是造成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因素。B. 学校要让学生享有高质量的教育,就必须解决学生课外负担重的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和教师考核体系。C. 随着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
17、实施方案的实施,到2030年,我国儿童的近视率将控制在3%左右,青少年的近视率将低于70%。D. 加拿大各中小学不允许拖堂、补课等违规行为,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因为他们更重视的是孩子们探索和体验自然的能力。6. 以上三则材料对青少年近视问题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 B 5. C 6. 材料一侧重报道我国的近视现状及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材料二侧重分析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建议;材料三侧重介绍他国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经验。【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B项,“
18、应严禁学生把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理解不准确。材料“北京东城区教委对学校电子类产品的限制,实施效果值得观察”,可见应不应该严禁电子类产品进课堂尚无定论,故B错误。故选:B。【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目,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本题属于非连续性阅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材料中图表的解读,关注数据间的比较。C项,根据材料一,可知它把或然概括成了必然,“3%左右”“低于70%”是防控目标,不一定届时就能实现,故C错误。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探究文本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先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文章观点,然后结合关键词句概括大意。题干问“以
19、上三则材料对青少年近视问题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就是要求概括每则材料的重点内容。考生借助材料后的出处(主要看标题)和材料每段的大意不难概括出来。材料一结合题目“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防控近视刻不容缓”以及“中国的近视患者有多少?统计数据显示,6个亿!其中,更让人忧心的,是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已经居世界第一,而且近年来,仍然不断呈上升趋势。以上海为例,上海眼病防治中心的监测数据是,20162017学年,上海小学生的近视率为47.2%,初中75.8%,高中达89.3%”、“为此,今年8月2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未来几年的综合防控目标”、“
20、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东城区教育部门,发布了本辖区未来几年的防控目标,并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可知侧重报道我国的近视现状及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材料二由“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次视力普查引发相关部门的担忧,因此推广的眼保健操,伴随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但这些年来,青少年视力问题却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对相关问题的不够认真,才导致了青少年的视力状况的超乎想象”、“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都要直面防治近视的问题,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可知侧重分析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建议。材料三由题目“各国为完善“近视迹象清单”做了什么?”、“在加拿大,中小学学生家长
21、在每学期期末都会收到一封来自校方的爱眼信,信中详细阐述了视力保护的重要性、用眼卫生的注意事项、定期接受视力检查的方法等内容”、“另一方面,加拿大教育部严禁拖堂、补课等行为”可知侧重介绍他国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经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薯飘香金意峰那是一个荒年。百亩良田颗粒无收,蛇鼠虫豸四散逃逸,村民挖空心思构筑自家的粮仓,连平时最关心的游行批斗活动也偃旗息鼓了。 县里别村的农民兄弟雪中送炭,运来了满满几卡车红薯。我和大哥把一筐红薯抬回家时,三弟的眼睛都放出光来了。 奇怪的是,没有大白米吃,我们三兄弟吃红薯照样吃得兴高采烈。那年大哥十四岁,我十
22、岁,三弟八岁。我们边吃边比赛放屁。看谁放的屁响。浓酽的“红薯屁”在屋子里飘荡时,我们忍不住接二连三地打出几个幸福的饱嗝。 但是有一天爹把我们叫到柴房,手一指。我们傻眼了。筐里的五十斤红薯少了四分之一。可以预见的是,照这样的速度,接下去少的将不是四分之一,而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爹阴沉着脸咳嗽一声,说:“几个根,往后的日子长着呢,咱得悠着点。 ”我们家有三个根。大哥叫木根,我叫水根,三弟叫土根。 三个根咬着嘴皮子,不吭声。 红薯快吃完的那几天,爹和娘离开了家,据说去江苏老舅家借粮。 他俩一走,三个根就放了羊。 我们手里攥着弹弓,在屋前屋后转来转去,开始惦记天上的鸟。 很快我们在隔壁杜家院子里的槐树
23、上发现了一只竹筐。这只竹筐像一只硕大的鸟笼一样挂在一根粗大的枝丫上。 杜家的成分一直很可疑,听说是富农,因此尽管还未等到挨斗,这家人平时已像惊弓之鸟,很少抛头露面。此刻,看到杜家门扉紧闭,三个根轻巧地翻过了矮墙。 大哥让我们等在树下,他上去。大哥贼头贼脑地把筐里的东西往口袋里塞,又飞快地溜下树。 “回去,快,别让三朵花看见。” 三朵花就是杜家的三个丫头:梅花、兰花、菊花。 三朵花长得虽细瘦,但每一个都伶牙俐齿,三个根不是她们的对手。 到家后大哥把东西掏出来,是红薯。原来挂在槐树上的筐里面装的是红薯。大哥说:“还有好多呢,不敢再拿了,那可是人家的口粮啊。”“这是不是偷?”我问。“有什么办法,总不
24、能饿肚子。”大哥说。第二次是我上的树。三弟年纪小,不让他上。我们偷红薯竟然偷出了瘾。只要肚子一饿,我们就会又痛苦又甜蜜地把目光转向那只挂在杜家槐树上的竹筐。奇怪的是我们下手的机会竟然很多。杜家的油漆大门吱嘎一关,我们立刻兴奋得像三只花果山上的小猴。不过有一天大哥发现了问题。他有点疑惑。他说:“我们这样偷来偷去,那筐里的红薯怎么会一点都没减少?他说,上星期我数过的,一共十二只,今天我又数了一遍,居然还是十二只。他说,一定是杜老六每天都往筐里添红薯,杜老六这个人是不是有点老糊涂了?竟然不知道有人在偷他家的红薯。”不知为什么,我们开始窥视杜老六一家的日常生活。马上我们发现他们在院子里走动、说话、看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上高县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