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教育随笔《一次手工活动引导过程》.doc
《大班下学期教育随笔《一次手工活动引导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下学期教育随笔《一次手工活动引导过程》.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下学期教育随笔一次手工活动引导过程案例背景:在我们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有时候会随活动产生的兴致进行提问,他们的小嘴巴里会冒出很多充满童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比较容易解决、有时很可爱、有时候会令人尴尬、无言以对。作为和孩子们最亲近的老师,当我们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采取的方法是随便的应付了事,或疾言厉色地对待,显然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方法。因为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提问是一种才智,对于不了解的事物,探索是一种明智之举。本案例通过列举了一次大班手工课上所发生的事情,通过这个事例来阐明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提问时,如果我们加以会耐心的,细心的回答孩子的每一个好奇的问题,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把握每一次的教
2、育契机,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探索、从而点燃孩子心中不断求知的强烈求知欲,就能够让孩子感受更多成功的体验。案例描述:情景:这是一次大班的纸工课上,老师示范好纸折的蚂蚁,孩子们正在认真的观赏老师的杰作时,突然孩子们中间冒出这样一句话:老师,这只蚂蚁怎么没有触须呀提出这个问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小淘气浩然。浩然这一发现可把老师给愣住了,让老师有些措手不及。孩子们没有在意老师脸上的表情,而是一阵窃窃私语的议论:对呀,如果没有触须蚂蚁就没有办法说话了呀!就是哦,而且有两根触须,这只才是真正的蚂蚁。!孩子们抬起了小脑袋期盼老师把问题解决了。老师停顿了一会儿,考虑着该如何接好孩子们抛过来了这个球,终于老
3、师微笑的开口说话了:孩子们,你们想到了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这样可真不错。不过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出好办法,把蚂蚁的触须做出来,你们自己来动动脑筋看,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把蚂蚁折出来。对老师行为的评价: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老师首先反思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对蚂蚁制作的不够精心,在以后的活动上应该加以细心的准备。然后当面对孩子所提出的疑问时老师的态度是很欣然的接受了,并且把孩子们所抛过来的难题,非常巧妙的又抛回给孩子们。这一行为不仅能够体现出老师真实的做到了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而且也积极的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和思考,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对幼儿行为的评价: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浩然是一个具有明锐观察力和会真实表达
4、自己看法的孩子,他对老师制作的作品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直言不讳。浩然的疑问,让孩子们所熟悉的蚂蚁形象再一次明朗。正是这一问题让其他孩子也注意到了老师的作品,引发了孩子们的低声讨论,对老师的这只没有触须的蚂蚁纷纷表示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期待老师的解释。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老师的这一次意外的不精心经过老师的引导让孩子得到一次学习机会,情景:这个时候,浩然对老师的解释好像不是很满意,嘴里嘀咕着:没有触须蚂蚁就不能够讲话了,我要做一只有触须的蚂蚁。这个时候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浩然的小脑袋说:好的呀,老师和你一起开动脑筋,来试试做只有触须的蚂蚁。不一会的功夫,好多的孩子按照老师的范例折出了纸蚂蚁,大家
5、都在兴高采烈的玩着自己的成功作品。而浩然呢,跑到老师的前面问:老师,你想到了没有呀老师又被弄愣了一下,原来浩然还想着蚂蚁的那两根触须呢!不过这个时候老师反问了一句:还没有想到,你想出来了吗浩然说:再给我一小会儿的时间,我会想出好办法的。对老师行为的评价:面对孩子的好胜心和自信,老师鼓励了孩子,对浩然的想法给于了及时的支持与动力。当浩然再次跑向老师,询问老师有没有想到怎么做出触须时,此时的老师再次把问题交给孩子,同时也将探索的时间留给了浩然,引导浩然自己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浩然的回答也非常的自信,似乎在有力的预示着他一定会成功的做出触须。对幼儿行为的评价:在浩然的这句话中我们完全可以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次手工活动引导过程 大班 下学 教育 随笔 一次 手工 活动 引导 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