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5 第第五五单元测试单元测试 答案答案解析解析 一、1.【答案】D【解析】用手纺织机的工人之所以不欢迎凯伊,是因为飞梭大大提了生产效率,使工人们面临失业的危机,故 D 项正确。A 项没有反映材料的主要问题,排除;纺织厂主们很快采用了他的发明,故 B 项错误;凯伊的创新发明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故 C 项错误。2.【答案】B【解析】材料中“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反映的是市场需求的扩大,为满足需求,必须要提商生产效率,也就催生了工业革命,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是材料主旨,排除。3.【答案】B【解析】材料“19 世纪中叶工厂制度代替了分包制
2、和原工业的工场,成为工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反映的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说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故 B 项正确。A 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C、D 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答案】C【解析】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这说明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必要的制度基础,故 C 项正确。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A、B、D 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5.【答案】A【解析】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英国人口迅速增长主要是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城市化进程推动的结果,故 A 项正确。居住环境的改善不是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率变化的决定因素,且这一
3、时期居住环境并未明显改善,排除 B 项;殖民掠夺并没有给英国带来劳动力,排除 C 项;19 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排除 D 项。6.【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19 世纪中期英国拥有强大的在全球扩张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科技水平,军事、经济实力全球领先,故选 A 项。英国在 17 世纪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 项错误;英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推行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C 项错误;航海技术领先不能使英国毫无顾虑地使用武力,排除 D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洛厄尔小镇因纺织厂的设立而出现夜校与音乐会,体现了小镇在工业化后文化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5 得以发
4、展,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移民危机,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强调社会秩序的安定,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鼓励创新的信息,排除 D 项。8.【答案】D【解析】瓦特万能蒸汽机的问世使生产动力发生革命性突破,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通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推动机器应用的普及,推动工业化进程;电力的使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轮船、汽车的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故均为推动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因素,D 项正确 9.【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德国出现了垄断组织,没有体现出它扩大企业生产,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垄断组织的产生发展,垄断组织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产物,
5、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B 项正确;垄断组织并不是仅仅适用于德国社会,排除 C 项;垄断组织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有计划生产,D 项错误 10.【答案】A【解析】材料时同信息及“工业研究实验室”“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电力技术的作用,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垄断组织,排除 C 项;材料中爱迪生的实践不足以说明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排除 D 项。11.【答案】C【解析】从 18 世纪到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连续进行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进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增长,C 项正
6、确,大量金银从美洲涌入欧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排除 A项;国民收入的大量增加,主要不是政府提高国民待遇和殖民掠夺,而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 B、D 两项 12.【答案】C【解析】材料“美孚石油公司在掌握石油行业的 10 年中,日常用油的价格降低了 80%”说明垄断组织有利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故 C 项正确,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故排除 A 项:垄断组织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故排除 B 项;垄断的形成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垄断不可能消除竞争,故排除 D 项。13.【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实际上指出了工业革命开展的两个条件
7、:能源和市场。“向下”指的是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向外”指的是殖民扩张,获得广阔的海外市场,故 D 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4.【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工人运动兴起的基础上产生的,A、C 两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兴起的背景,而非强调其影响,排除 B 项;根据材料“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3/5 加剧。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可得出,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需求而产生,故 D 项正确。15.【答案】C【解析】共产党宣言诞生时,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还没有成熟,排除 A项;B 项
8、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根据材料“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已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可知,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固有的矛盾,故 C 项正确;D 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16.【答案】A【解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物,主要是为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问题,A 项正确,排除 B 项。材料与美国 1787 年宪法颁布无关,排除 C 项;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7.【答案】B【解析】材料并不是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生产力水平提高,A 项错误;“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说明工业革命暴露出了社会严重贫富分化的弊
9、墙,故 B 项正确;材料也没有说明工业革命导致殖民者和殖民地的矛盾加剧,C 项错误;D 项属于对工业革命消极影响的夸大性解读,排除。18.【答案】A【解析】材料“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说明这是对立阶级的斗争,即阶级斗争学说,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9.【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后世影响深远,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共产党宣言各种译本。
10、在世界各国的出版可以看出,19 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1.【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没有改变,故“前后矛盾”说法错误,排除 A 项;“放弃了”说法错误,排除B 项;材料中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正处于巩固和发展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这说明科学革命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故 C 项正确;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2.【答案】C【解析】当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并不成熟,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还没有能力推翻资产阶级,排除 A 项;B 项是巴黎公社的意义,而材料旨在强调巴黎公社
11、革命爆发的背景,与材料主旨不符,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4/5 排除;马克思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时机还不成熟,此时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由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造成的,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故 C 项正确;巴黎公社革命爆发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生产关系尚未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排除 D 项。2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但其具体运用要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的特点,故 A 项正确。B、D 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 项与材料不符,排除。24.【答案】C【解析】没收逃
12、亡资本家的工厂企业交给工人管理并监督生产体现了生产资料性质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最能反映出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故 C 项正确。其他三项无法准确体现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排除。25.【答案】A【解析】“在政治上显得天真幼稚”强调巴黎公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二、26.【答案】(1)改革派进行立法规范,调和矛盾;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答其中的一次也可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9 分)(2)方式:合法斗争(议会斗争)。(3 分)背景:欧洲经济发展状况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资
13、本主义国家民主改革和代议制的完善,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工业革命的发展,无产阶级生活条件的改善,阶级矛盾缓和。(1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一些精英努力制定一些法律,规范工厂主与工人间的关系。在这一方面,改革派在各国都越来越成功”“还有一些人,他们也看到了冒烟的大烟囱,他们就想到他们能否改变事物的现有秩序,摒弃竞争秩序”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探索;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工人阶级开展三大工人运动争取自身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理论武器。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
14、二“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的选举”以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工人的政治权利和社会生活等角度归纳概括。27.【答案】(1)趋势:英国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远远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3 分)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5/5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2 分)(2)趋势: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由英国世界领先逐步变为美国世界领先。(3 分)原因:英国世界领先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世界领先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6 分)(3)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带来环境破坏、工人
15、权益受损等社会问题。(6 分)启示:要重视科技创新;只有主动开放并融入世界才能发展;要以人为本;要保护环境,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任意两点即可)(6 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图示可以看出 1801 年到 1901 年,英国各行业人数变化的主要趋势是农业就业人数下降,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上升。结合时间信息分析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第(2)问,从材料二表格可以看出 1860 年到 1900 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由英国领先世界变为美国领先世界,其原因根据时间信息,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对两个国家的不同影响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从环境、工
16、人权益等社会问题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全球化、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等角度回答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7 第五第五单元单元测试测试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50 分分)1.1733 年,英国人凯伊发明的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所以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他的发明,但是用手纺机的工人却很不欢迎凯伊。材料说明()A.工人们已习惯用手摇纺织机织布 B.凯伊的创新发明在英国受阻 C.凯伊的创新发明违背了时代的需要 D.新技术革新带来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年级 下册 第五 单元测试 试卷 答案 在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