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登高》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高 杜 甫/教例简述/登高是诗圣杜甫晚年流落夔州时所写的一篇饱含情意的作品,被誉为“杜诗七言律诗第一”。诗中写重阳登高祈福一事,借秋的凄凉、萧瑟,吟唱出一曲个人的哀歌、人民的悲歌、国家的殇歌和时代的挽歌。一、导入学生齐读登高,教师引导得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为“悲”。二、体会诗歌的八层“悲”意.这首诗颈联一共写了哪几层“悲”?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说明老杜经常远离家乡,而且经常有病在身。“常作客”,是长久在外漂泊的羁旅之人。“万里悲秋”中的“悲秋”,“百年多病独登台”的“独”,晚年的一种孤独之态,也是一种悲。“多病”不仅指他自身,也可能指国家。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内忧外患,盗贼
2、四起,唐王朝江河日下。杜甫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对现实的关注使他在“多病”这个字眼上投射上了国家的多病。从“独登台”三个字,读出一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觉。想要报效国家,可是时光已逝,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老师点拨“八层悲”。(屏显)“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这八层悲意,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台,高迥也”,为什么登高就会生悲?(暂留悬念).八层悲意此联已全写出,其他三联能否读出八层悲意?“不尽长江滚滚来”,想到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诗人看见长江滚滚,联想到大业未就,但生命犹如长江之水一去不复返,只能哀叹自身生命的衰老,有一种壮志未酬之悲。“无边落木萧萧下”三层意思:一对时间感慨,落叶凋零;二对人到暮年感慨,秋是收获时节,诗人却事业无成;三对国家衰落感慨,国家的秋天多事之秋。“艰难”二字,书下注释说“又指国家多难”。杜甫步入暮年、百病缠身的悲哀,其实也是国家大厦将倾的悲哀。.“艰难苦恨”兼指自身和国家命运。杜甫生命最后十年的遭遇。(屏显)760年至770年的11年间,杜甫在蜀中八年,在荆、湘三年。760年春,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断续居住五年。其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好友严武去世,杜
4、甫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766年暮春迁往夔州。766年至768年,流寓夔州,在创作上形成了一次“最后的高潮”。共创作430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兴八首766年,登高767年,咏怀古迹768年)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生命最后两年,漂泊于岳阳、长沙、衡阳之间,且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逝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9 岁。逝世前作长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有“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之句。.穿插杜甫当时的身体状况。(屏显)766年,此时诗人身染多症,疟疾、消渴、肺病,以及因久病而脚废。767年,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768年,身体较之767年更为糟糕,右臂偏枯,耳朵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