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写作指导:做好人生加减法(负重减压思辨色彩).docx





《高三作文写作指导:做好人生加减法(负重减压思辨色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作文写作指导:做好人生加减法(负重减压思辨色彩).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大联考(长郡月考二)作文:做好人生加减法(负重减压,思辨色彩)原题呈现【2022届高三炎德英才十月大联考(长郡月考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 老师课上问同学们:“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老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三百克,也有人说二百克。“是的,它只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老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久了又会怎样!老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
2、我们才能拿得更久。”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材料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等词语进行辨析,结合材料含义和现实生活,写一篇在高三(1)班主题班会上的发言稿,和同学交流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班会主题自定;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卷面工整字迹清晰。审题分析这是一道思辨色彩较浓的材料作文题。关于作文材料。材料一是
3、寓言类材料。寓言材料一般有隐喻性和哲理性,要求我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联系现实悟道理。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压力,学会休息,调整状态,才能走得更远。联系生活与社会现实,可发现当前“双减政策“教育焦虑”全民内卷鸡娃”等,都可视为人们面对压力做出的反应与对策。材料二是名言警句材料。柏拉图和格拉西安的观点具有矛盾统一性。前者认为减压方能持续发展,后者认为负重方能成就美好。我们辩证思考地去看待,可以发现,两人的观点都体现了对人生压力的理性认识不同情境下不同的态度,都是有道理的。因而考生要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两个材料的关联性是较为明显的,而写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
4、减压”等词语进行辨析。考生写作时要注意本题既“分离”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把握内在逻辑,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多维度思考。立意时,考生可以侧重谈减重减压,也可以侧重谈增重增压,也可以两者均谈。但都不宜只提一点,不顾其它。关于文体要求。要求写“高三主题班会发言稿”,且“班会主题自定”,注意发言稿的口语化、交流性特点,注意符合情境(班会主题)。班会主题参考:和高三学习生活相关,比如“考前动员高三生活高考压力之我见“心理辅导与调适”“与家长或老师沟通”等。关于作文立意。 会适时减压,从容战胜重压; 会适时增压,勇于超越自我; 力负重前行,是为了轻装上阵; 性对待压力,用韧性承受压力。 度承压危险,能主动
5、减负降压。灵活增减压力,做好人生加减法。拟题示例负重,让生命更精彩(54分)闲时吃紧,忙里偷闲(54分)弦紧易绷,过犹不及(55分)完美之曲,必有停歇(54分)张弛有度,称重有方(55分)学会减重,成就精彩(52分)轻装减重,步履轻盈(56分)负重以行稳,减压而致远(55分)放下冠冕,背上行囊(54分)增压有度,减压有方(54分)张弛有度,备战高考(56分)做好人生的加减法(53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52分)在增压与减压中成长(52分)负重诚可贵,减压价亦高(51分)增压减压,不可偏废(53分)现在考生很喜欢用对称式标题,追求形式的整饬,拟得好当然没错,但注意表意清晰,词句通顺,如果纠结拗口
6、,就不如自由随性一些。考场作文浅谈“负重前行”与“轻装上阵”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生活中,我们常听长辈教导:“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于是,在有形和无形之中,我们经常会被压力驱赶着前进,在一座座大山的沟壑中,负重前行。然,我们真的向前了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但究其行走的质与量,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在这个物质充足、你追我赶的“内卷”时代,不少人“负重”却无法前行,但其实“轻装”更益远行。就像故事中老师手里的那一杯水,其本身的重量并不重要,压垮人的是长期的负荷而已。持续的负重会使人精神变得脆弱易碎。我们知道不少人从小就发奋学习全神贯注却走上歧途的事例:生活不能自理的有,手刃亲人戕害他人的有,
7、放纵自我自渐沉沦的也有究其根本原因,便是在背负之中麻木沉浸太久,待跳出其“压力圈”或一尝舒适的甜头,重力将无法将他牵引,膨胀出局。由此,我们在反省之中,便要学会减压,学会拿出旅行之囊中不必要的重量,轻装上阵。 我所说的“轻装”,并非丢掉一切,而是一种与自我相匹配的前进的心态。柏拉图有言:“如果你把紧绷的弦放松了,要使用时就能顶用。”斯言凿凿,个人的成长,不是一次将弓拉满,向着目标一蹴而就;而是静心蓄势,笃行慎思,最终一箭即发。这漫漫长路,背负功名利禄越少的人,往往走得更远:不论是“绿了青山白了头”的杨善洲,还是“身在稻田心未改”的袁隆平,不论是“星夜奔驰逆行而上”的钟南山,还是“活成了一首诗”
8、的叶嘉莹他们用最轻松的姿态,用最淡泊的心境,写下一段段佳话,成就一段历史。于人如此,如社会和国家亦如此。村上春树曾写道:“若过往总历历在目,我们便无法前行。”国家的发展并非是在历史的重压之中进行的,而是在铭记中奋起,将压力转变为创新的活力,大步向前。我们或许在“内卷”之中厌弃了成功,试图用“躺平”的心态去对待,这无可厚非。“躺平”何尝不是一种“轻装上阵”呢?用最舒适的状态对抗重压的魔爪,尽自己分内之事,终是获得一种惬意安适的心态。不论是个人“躺平”的滋生,还是国家对义务教育所做出的“双减政策”,其实都是我们对心灵安适的寻觅,对重要阴霾的对抗。同学们,我们恰逢其时,定是要有所背负,心怀使命,但我
9、们更应该学习调节,应时而变,轻装上阵!我们顶着的是风雨理想,岁月洪流,可我们心如止水,奔赴前程。谢谢大家!点评:本文紧扣命题材料中的“负重与减重”行文,先论述“负重”的必要性,随后列举“负重”过多的负面例子,从而引出“减重”的观点,并且列举诸多“减重”的成功事例,同时联系现实,由个人到国家,以小见大地阐明了“负重与减重”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文章逐层推进,意气高昂,具有思辨性,内容项在一等中档记分,记18分。文章结构严谨,行文不枝不蔓,文脉清晰,文气顺畅,表达项在一等上档记19分。发展等级在“材料丰富”“用词贴切”两方面“比较突出”,记18分。合计:18+19+18=55分。做好人生的加减法亲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新高考语文押题 高中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考语文新题型 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作文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