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但愿人长久》有感.doc
《教《但愿人长久》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但愿人长久》有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但愿人长久有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许多变化:人文性凸显了;语言感悟强调了;合作学习体现了传统的、线性的、封闭的教学观正在被以丰富性、不确定性为主要特点的现代课程观所取代。在教学但愿人长久的整个备课、说课、上课、反思过程中,不敢懈怠,像如此带有诗意而非古诗教学的课文还真是初次尝试。针对阅读教学的特点,此次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带领他们穿越时空,来到九百年前的那中秋之夜,让他们在思考、交流中了解苏轼当时写这首词的背景气氛,体味其思念弟弟之切,感悟到诗人心情变化的原因,由此理解诗意。我按以下步骤:边读边思,找出表示苏轼心情变化的词语。读后讨论,逐步体会是什么原因造成
2、的。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充分的品味,自然而然地将诗词熟读成诵。熟读课文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可以说,朗读的本身即是目的。我在备课是设计了多种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读课文。我具体是采用这样的层次来指导朗读:第一层次: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其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初步感受文字蕴涵的情感。这是个学生自由触摸文本的过程,是多个阅读信息在大脑中碰撞、汇合的过程。第二层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读课文,在第一次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较准确地朗读,以引读、速读、男女生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满足学生此时的心理欲求,感悟语言的精妙。通过以上几个层次的朗读指导,学生已经充分倾听了文本,做好了深入研读、感悟的
3、准备。当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兴趣点被激发后,深入研读才有了抓手。教学但愿人长久时,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师:此时的苏轼辗转难眠,心中不禁埋怨,他到底埋怨什么呢生读第四节,反馈理解师:看到月亮那么圆,苏轼想到人也该团圆呀,可事实并非如此,难道他会抱怨;生:无情的月亮师:在离别人眼中,月亮似乎有些无情,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4节,感受诗人当时那么哀愁。在熟读、研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延伸阅读,目的是提供开阔的阅读视野。以教材为凭借,在学生面前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门。首先引入苏轼的生平,学生对他的文学地位、生性品格有所了解。其次,导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学生理解苏轼在外做官,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再次,引出静夜思,以帮助其体会当时苏轼与李白一样饱受思念之苦。最后,拓展整首词水调歌头,在音乐中轻松地感悟诗人那份对弟弟的思念和超脱的情怀。由以上多处延伸阅读的环节,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诗韵,让学生从多个维度、不同层次感受文本深刻的内涵和表达的精妙。历代先哲前贤为我们留下了无以计数的闪烁着创造光芒和生命色彩的文化瑰宝,这堂课通过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学习,把这些语言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但愿人长久 有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