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从流量曲线图可以看出,河流流量与雨量呈正相关,可以推知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故选A 项。2.【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河流汛期在夏季,汛期较长,年降雨量在800 mm 以上,根据河流汛期及降雨量可以判断可能位于我国东南地区。故选 D 项。3.【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曲线相对平缓,则相对多变。假设早于,则原因可能是观测站上游开荒种田面积扩大,导致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若早于,则原因可能是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或者大面积植树造林,调节下游流量的能力增强。可以推知应该晚于,观测站上游地区修建了大坝,使得径流量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大坝修建之
2、前的的变化幅度。故选 C 项。4.【答案】D【解析】根据水循环原理,、分别为地下径流、地表径流,泉水属于地下径流,A 项错误;为蒸发,为大气降水,为水汽输送,为下渗,B 项错误;表示陆地内循环,C 项错误;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D 项正确。5.【答案】B【解析】泉群出现停喷是地下水减少所致,地下水来自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降水较少,补给不足,同时,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不足也是主要原因,A、C 项错误,B 项正确;该地为水资源调入区,不是调出区,D 项错误。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根据文字材料,该河位于北半球,1 月份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
3、月份该河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下游地区 2 月份径流量大,8 月份径流量小,即下游主要是在冬季补给,故可能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所以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的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高山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故选 C 项。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判读。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河下游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 40 的大陆西岸,故该气候区河流大多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少量是内陆水循环。故选 C 项。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河流补给类型的判读。叶尼塞河纬度高,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A 项错;湖水和地下水
4、补给的河流水量稳定,而叶尼塞河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故 B、C 项错;该地冬季受西风影响,降雪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是主要的补给水源。故选 D 项。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4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特征及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北极熊的食物是动物,而不是沉积物,A 项错;地形不是影响北极熊活动的主要因素,B 项错;入海口地区海水盐度小,海水最先冻结,便于北极熊捕食冰层下面冬眠的海生动物,C 项对;河流自南向北入海,入海口地区纬度高,温度低,D 项错。10.【答案】B【解析】从图中看,此地是大西洋西北部、北美洲东北部,纽芬兰岛位于五大湖、圣劳伦斯河的入海口附近,地表河流淡水对海水盐度
5、的稀释作用明显。11.【答案】C【解析】B 处3.4%盐度等值线向北弯曲,说明此处盐度偏高,可能受暖流的影响;寒流、入海径流和海冰融化都只能降低盐度。12.【答案】D【解析】从图文材料中准确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等值线的弯曲反映了地理要素的分布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等值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弯曲处数值与平直处数值的差别程度。等值线向数值大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小,向数值小方向弯曲的地方数值大,即“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影响等盐度线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蒸发量、降水量、洋流、径流等。由于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当长江进入汛期时,盐度变小,等盐度线进一步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当
6、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同纬度其他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故 D 项正确,A、B、C 项错误。13.【答案】A【解析】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的关系、洋流、径流等,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也就是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同纬度的其他海区盐度低,其主要原因是有长江水的汇入,起到了稀释作用。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 点(2.8 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表示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为长江进入枯水期时,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河流流量也大,冬季降水少,为枯水期,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14.【答案】B【解析】从图文材料中准确
7、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厄尔尼诺现象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从图中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部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水温偏高,表示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15.【答案】C【解析】厄尔尼诺对环太平洋热带地区气候的影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水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因此,马来群岛出现干旱天气,A 项错误;智利北部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不会出现台风活动,B 项错误;由于海水增温
8、,导致秘鲁渔场鱼产量大幅下降,D 项错误;美国西南部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水增多。故选 C 项。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中容易读出比正常年份温度(多年平均值)低了 2以上。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417.【答案】A【解析】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故洋流向北流,排除 C、D 项;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图中洋流位于大陆东岸是暖流,A 项正确,B 项错误。18.【答案】C【解析】若在太平洋中,该洋流是日本暖流,自南向北流,其形成不受东北季风的影响,错误。故选 C 项。19.【答案】C【解析】图中
9、洋流为暖流,无法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寒流,A 项错误;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B项错误;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C 项正确;受寒流影响沿岸易形成沙漠,D 项错误。2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索马里洋流。索马里洋流从成因上看为风海流,是受西南季风吹拂形成的季节性洋流(夏季)。在索马里沿岸,因出现上升补偿流,海洋底部冷海水上泛,表层海水温度低,其性质是寒流。冷海水上涌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多,形成季节性渔场。故选 D 项。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该沙漠带出现在沿海平原,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所以 B 与其形成无关。主要与区域的大气环流(冬季风、夏季风
10、)的影响以及洋流有关。故选 B 项。【易错警示】一般来说,从低纬(水温相对较高)流向高纬(水温相对较低)的洋流为暖流。但是夏季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形成的索马里寒流,其为上升补偿流,是海底深层海水上泛而形成,故其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仍为寒流。22.【答案】A【解析】上升流会使海平面气温比同纬度低一些,从图中海水等温线示意图可以判断处海水温度明显偏低,可以判断该地上升流最为显著。23.【答案】A【解析】上升流使深层富含营养物质的冷海水上泛,有利于渔场的形成;上升流对于太阳辐射影响较小;图示区域为我国海南岛,其沿岸并未出现荒漠化现象;冷海水上泛不会使当地海域温度骤降。24.【答案】A【解析】通过读图
11、可以看出近岸地区越靠近河口处,悬浮物的质量浓度越高,所以距河流入海口的远近对近岸悬浮物质量浓度总体分布影响较大。25.【答案】D【解析】洋流 A 流向与等值线弯曲方向不同。洋流 B、D 均将悬浮物质量浓度较低的海水运送至悬浮物质量浓度较高的海域,对悬浮物质量浓度有稀释作用。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对悬浮物质量浓度均有影响。二、26.【答案】(1)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2)地表径流(水量)增加,下渗加强,地下水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河流含沙量减小。【解析】(1)本题考查辽河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方面分析。该地区人口高中
12、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4稠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此外,水污染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2)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和水文特征的影响。“引松济辽”工程会影响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方面;对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从河流的含沙量等方面分析27.【答案】(1)高 B 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2)高 D 处有暖流流经(3)赤道附近为低盐度地区,加上亚马孙河大量河水汇入(4)C 秘鲁(5)略。(注意盐度高低的变化,画前先确定纵坐标)【解析】(1)根据图示:B 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A 海区位于赤道附近,所以 B 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高。(2)根据图示:D 海区附近有巴西暖流流经,暖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第三 综合测试 试卷 答案 在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