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1)-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1)-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出塞(1)-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敎师姓名高耀飞单位名称第二小學填写时间2020年8月13日學科语文年级/册四年级(上)敎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第七单元21出塞难点名称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诵出爱国其特有的韵味。2.借助“月、关”体会诗文所表达的离殇之情,感悟将士们保家卫国做出的牺牲,感知强烈的爱国情怀,联系实际体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學习借助题目发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古今语言表达存在差异,如互文的修辞手法,在现代文中不常见,诗词中运用典故需有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诗词意象跨度时间长,增加了对诗歌理解难度 从學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學生对边塞
2、诗了解少,历史知识欠缺的學生,很难跨越历史云烟,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古人戍守边疆,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思想难点敎學方法1. 有感情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大气与雄浑。2. 联系历史背景,感受战争的残酷,将士们的思想,进而通过和其他诗歌联想突出对良将的思慕和建功立业的渴望敎學环节敎學过程导入同學们好,我们生活在诗歌的国度,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學素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學习一首古诗出塞。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 题材背景介绍。出塞是乐府诗歌的旧体,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来描写边塞生活。塞:指的是一种用于防御的军事要
3、地,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关征战诗歌,形成了“边塞诗派。”我国在秦汉时代,便北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战争自秦汉起,一直没有间断过,在阴山一带,匈奴常常据此入侵中原。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年轻的诗人王昌龄来到西域游历,看到边塞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后人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二、 诗人介绍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城长安人,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三、 朗读古诗,串联诗意1. 我们一起走进王昌龄的出塞,请同
4、學们自己读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诗的节奏。生读,师范读小结:同學们,读的字正腔圆是识诗的第一步,我们遥想读出诗的感觉,读出诗的韵味,还要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學们轻声再读一遍,参照下方注释,自己试着练习说说诗的意思。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根据注释可知:秦:指的是秦朝,汉:指的是汉朝,关,指的是边关。问题:是否可以根据字面理解为:秦朝的明月照耀着汉朝的边关?(學生讨论)小结: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里的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做互文,应该理解为:秦汉时候的明月,照耀着从秦汉时就矗立在此的边关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出塞 名师 教学 教案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