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秀教师教学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秀教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秀教师教学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努力!加油!第七单元导学【单元导教】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教学本单元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学习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感受人物的品质特点,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要准确把握学情,作有针对性的背景资料补充。学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板块教学关注点读懂内容的方法关注人物形象阅读链接古诗三首古诗精读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通过古诗中关键字词的解释,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诺曼底号”遇难记小说精读 抓住关键段落,读好人物对话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
2、会人物品质;从写作手法上,对比、环境烘托来体会人物品质。利用“阅读链接”挑山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批注描写挑山工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黄继光现代文略读自主阅读,圈画批注文中的重点语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感受黄继光英勇的品质。利用“阅读链接”祖国,我回来了,感受不同时代的英雄形象。挑山工现代文略读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中的重点语句从作者的叙述和主人公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明白道理。口语交际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话题的侧重点不同,能够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自我介绍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也让学生有内容可说,有兴趣进行交流。)2.小组进行讨论:话题交际的对象、目的、
3、要点分别是什么?3.准确把握情境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进行自我介绍。语文园地1.总结了“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运用这一方法把握人物品质打下基础。2.“识字加油站”的部分可以前置与口语交际一起学习。3. “词句段运用”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词句段运用的第二小题,学生能仿照例句,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可以与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综合练习。我的“自画像”要点教学关注点明确概念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了解方法1. 作好习作前的准备工作。设计一个“人物卡片”,安排“姓名”“外貌特点”“
4、性格特点”“爱好和特长”等栏目,让学生提前准备。2.选好内容,打开习作思路。先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外貌特点,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写;接着写性格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然后写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也要用事例说话;最后写结尾,点明这就是我,也可以自然结束。3.做好修改。写好后主动与家人、同学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进行修改完善。注意事项1.抓外貌特点要有选择的写外貌,注意抓住自己主要的特点来写,不需要面面俱到。2.写爱好和特长,也要有选择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有些同学的爱好与特长是比较广泛的,不必要全部写出来选择自己最大的爱好和最擅长的特长来写就可以了。【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认识30
5、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22个字和10个词语。阅读: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囊萤夜读,默写芙蓉楼送辛渐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文言文的意思。 3.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口头表达:1.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2.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介绍。书面表达:1.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2.能主动与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的建议修改习作。22 古诗三首【课前解析】关注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
6、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借梅花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关注学习古诗的方法:1. 借助文中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2. 根据注释,用字面意思理解诗意。【教学目标】 1. 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8个字。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
7、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2.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 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理解“冰心、玉壶”等词语的意思。4. 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情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新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以来,离别就是永恒、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
8、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预设1:我知道芙蓉楼在江苏省镇江市。预设2:唐朝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了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叫辛渐。师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今天,我们来学习王昌龄的这首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师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出示课件(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在谈话中了解与古诗的相关的内容)二、解诗题,明其意1. 解诗题师引导:同学们,俗话说,看书看封皮儿,读诗先读题儿。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送字?出示课件预设:送是送别的意思。
9、师: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预设: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好友辛渐。2.谈诗人师引导:同学们知道王昌龄吗?请看看这段学习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引导思考:看完资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王昌龄如此有才华,非但没被重用,反而被贬到蛮荒之地。这是为什么呀?师引导:那是因为诗人王昌龄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始终坚守一颗冰清玉洁的心,诗人作此诗时,已远离了亲人,朋友,来到了江宁任丞,在这里,辛渐是他唯一能说心里话的朋友,他的挚友要走了,舍得吗?(不舍得),能不送吗?(不能),我们一起再齐读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解释诗题,加之为学生补充相关的写作背景,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后面的古诗
10、学习,更易深刻的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 三、读古诗,初感知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读准字音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准会认的字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字吧。 ( 芙、蓉、洛、壶)出示课件 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给会认字组词再读,扩充学生词汇量。(2) 指名读,正音。(3) 教师范读。(4) 生再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 2.根据课文中的注释,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着读着你有没有读懂古诗的大致意思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来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大致意思。出示课件 预设1:寒雨连绵,诗人王昌龄在黎明时要送别他的友人辛渐,他们有许多想说的话,王昌龄对辛渐
11、说如果我在洛阳的朋友亲人问起我,你就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预设2: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诗人送别辛渐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诗人告诉辛渐,如果洛阳的亲朋好友问起我,请你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一样晶莹透亮。 四、品诗文,重感悟 1.品读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1)教师引导:同学们再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诗,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预设1:我看到了漆黑的夜里下着雨,一切都是雾蒙蒙的,天刚刚亮,诗人就要去送别辛渐。 预设2:我听到了寒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的声音,还听到了诗人王昌龄和辛渐两人依依
12、不舍的道别声。预设3:我想到了王昌龄和友人辛渐要分别了,他们可能一夜未睡,彻夜聊天,听着雨声,聊到天明。 (2)教师引导:王昌龄和辛渐做了一整天的船终于来到镇江,此时夜色已晚,寒雨连绵,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你从这行诗中哪个字能体会到? 预设1:我从“寒”这个字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很不好。 预设2:我感受到诗人的心也是寒的。他的好朋友要和他分别了,他们依依不舍,所以心寒,悲凉。 教师小结:“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
13、,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之情再读这句诗。(3)教师引导:“寒雨连江夜入吴”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同学们,从“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1:我从“平明”是天刚刚亮的意思,这里看出时间,诗人和辛渐很早就出门了,也可能他们彻夜未眠。 预设2:从“孤”字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很孤独的。 引导思考:请同学们看图片,结合诗句,说一说:作者做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预设1: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好像也在看着他们离别的情景。 教师小结: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诗人的眼里,孤
14、独的不仅是楚山,更孤独的是诗人的心啊。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生:品读诗意,有感情朗读。出示课件 2.品读第二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想象画面,读中悟诗情 教师引导: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楚山,孤傲耸峙,离别愁绪,涌上心头,王昌龄想到辛渐马上就会到达洛阳,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想让朋友告诉亲友什么? 学生齐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教师引导:诗人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原因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但王昌龄确毫不在乎,只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古诗 优秀教师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