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图中 B 表示氧气,它是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2.【答案】C【解析】氮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它不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3.【答案】B【解析】曲线所表示的对流层气温变化过于剧烈,在顶部的气温太低;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排除;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升高,排除;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升高,故曲线正确。4.【答案】D【解析】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即层,有若干个,在 80500 千米高空中。5.【答案】C【解析】“神舟”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依据图中气温变化曲线和气温数据,C 选
2、项符合题意。6.【答案】A【解析】读图,根据图示曲线,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低于夜间;从图中可以看到,白天在100 km 高度上,电离层电子浓度小于1011 cm-3 时,太阳活动强年等于太阳活动弱年,大于1011 cm-3 时,太阳活动强年大于太阳活动弱年;夜间时,在100 200 km 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是随高度上升而减小的;白天,在 100 千米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1 cm-3 以上。综合分析,A 选项正确。7.【答案】B【解析】某一时间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信几乎全部中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B 选
3、项正确;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与无线电信号中断无关,与人为排放氟氯烃有关,A 选项错误。影响地球磁场的是日冕物质抛射,不是太阳黑子,C 选项错误。太阳活动也不会影响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D 选项错误。8.【答案】D【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 表示太阳短波辐射,b 表示地面长波辐射,c 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 a是地面的直接热源,b 是大气的直接来源;b 代表的辐射比 a 代表的辐射波长要长;c 代表的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9.【答案】C【解析】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进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高
4、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1 / 410.【答案】B【解析】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因此地面降温快,气温低,最容易形成地冰花。11.【答案】C【解析】地冰花的形成,除了气温要达到冰点外,还需要在潮湿而松软的地面。高山地区风力大且较干燥,不易形成地冰花;丘陵山区地表坚硬,地面缝隙少,水汽不易向上蒸发,也不易形成地冰花;沙漠地区较干燥,地表水汽不足,也不易形成地冰花。12.【答案】B【解析】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层遭破坏后,臭氧减少,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即减少,A 错误;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因此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得减少,B 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到达地面
5、的太阳辐射减少,即减少,C 错误;雾霾出现时,夜间大气逆辐射增强,即在夜间增加,D 错误。13.【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F 是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的气压梯度力, F 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 F 是偏向右1 2 3边的地转偏向力,故选项 B 正确。14.【答案】A【解析】夏季午后是气温最高的时候,且由于市区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生产和生活排放出大量的废热,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从而造成城区气温较高,郊区气温较低的现象,居民区及工业区的分布对气温变化有很大影响,从图中曲线看,气温变化与居民区分布相符的是曲线。15.【答案】B【解析】市区夏季午后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和近郊农村,主要是由于市区的人口、工厂
6、密度比郊区和近郊农村大。16.【答案】D【解析】垂直方向上,气温上冷下热且温差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大气越不稳定。图中甲、乙、丙三地由地面距离高空 2 500 米高度范围内,垂直温差最小的是丙地,故丙地大气最稳定。17.【答案】B【解析】正午前后,气流向东移动约 80 千米,此时,甲、乙两地之间垂直温差最大,且该处的湖泊可以提供大量的水汽,有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故选 B;图中甲地受冷空气东移影响气温应下降,故 A 错;正午前后甲、乙之间气流上升,受此影响,丙地可能刮东南风,甲地可能是西北风,故 C、D 错误。18.【答案】D【解析】该区域海拔在 500 米以下,故排除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及
7、华北平原;地表又有一定的起伏,故为东南丘陵。19.【答案】C【解析】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由于 a 处气流下沉,说明气温较低,四点的气温排序是:b a d c ,B 选项错误。b 处气压较低,高空的 c 处气压较高,等压面向上凸起,比 d 处的等压面高,A 选项错误。由于 a 处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故昼夜温差比 b 处大,C 选项正确。如果是白昼,由于 a 处为高压,应处在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2 / 4山谷,D 选项错误。20.【答案】D【解析】若 a 为海洋,b 为沿海一座城市,由于此时近地面吹海风,说明近地面海洋气压高,城区气压低,高空气压高应为白天,A、B 选项错误。由于近地面风由
8、高压吹向低压,即由气温低的地方吹向气温高的地方,故会缩小两地的温差,C 选项错误。由于近地面风吹向城区,能使得城区的温度有所降低,故可以减弱城区的热岛效应,D 选项正确。21.【答案】A【解析】风向指的是风的来向,风向标中的箭头指向就是风的来向。22.【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 8 时到 20 时山顶降水多,在其他时间河谷降水多,故山顶昼雨多,河谷夜雨多,A 选项错误,B 选项正确;从各时刻的降水量上看,山顶日降水量变幅大,河谷日降水量变幅小,C 选项错误;山顶日降水量比河谷大,D 选项错误。23.【答案】D【解析】造成山顶与河谷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热力环流。因为在白昼,山顶气
9、温回升快,气流上升运动旺盛,容易形成降水;而在夜晚,山顶降温快,气流下沉,在河谷地区气流上升旺盛,容易形成降水,而这是热力环流形成的。24.【答案】C【解析】从乙地到甲地的气流方向其实就是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气流从高压中心乙流向低压中心甲的过程中,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总是向左偏转且与等压线斜交,观察图中四条气流流向,只有符合题意,故 C 选项正确。25.【答案】C【解析】a 地在高压脊附近,说明该处气流下沉,容易形成晴朗的天气,A 选项错误;b 地等压线不是最密集的,所以 b 地不是风力最大的地方,B 选项错误;c 地位于1 004 hPa 和1 008 hPa
10、 两条等压线之间,其气压值介于两者之间,C 选项正确;d 地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应该向左偏,风向为东北风,D 选项错误。二、26.【答案】(1)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地面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2)平流 该层有臭氧,可以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水汽、固体杂质 高空飞行(3)80500 电离 电离 无线电【解析】图中 A、B、C 三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2)平流层由于有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故上热下冷,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对人类的有利影响有二:一是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11、二是水汽、杂质很少,大气的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中有多个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27.【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3 / 4(2)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被减弱 把热量归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3)阴天时云量多,对大气削弱作用强,白天气温较低;夜晚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所以昼夜温差小(4)D(5)小【解析】(1)由图可知,根据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方向来判断:字母 A 代表太阳辐射,F 代表地面辐射,I代表大气逆辐射。(2)从数量上看,A D ,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致使有些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1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共有三种方式: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图中 I 为大气逆辐射,其主要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多云(阴天)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了大气逆辐射。(5)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小,云层本身就增强了大气逆辐射。28.【答案】(1)对流层 地面 降低(2)1、2、3 4(3)乙 甲(4)海洋 城市(5)西北风【解析】(1)据图可知,
13、A 是最下面的大气分层,为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位于同一等压面的点气压相等。据图可知,1、2、3 气压相等,气压最高的点为 4。(3)据图可知,在甲地的高空等压面下凹,为低气压,由于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所以甲地为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乙地为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若图 P 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由于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所以,甲为海洋,乙为陆地。若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由于城市气压低,故乙地为城市。(5)若图 P 表示中纬度某平原地区,由图中气压状况和方向,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第二 综合测试 试卷 答案 在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