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测定的实验原理.doc
《土壤质地测定的实验原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质地测定的实验原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壤质地测定的实验原理土壤质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和意义土 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总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又称为土壤机械组成。根据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 和粘土三大类。土壤质地的粗细直接影响土壤蓄水性、透气性和保肥性。一般而言土壤粒径较大的砂质土通透性较强,而蓄水性和保肥力较差,土壤温度的变幅也较 大;相反粘性土虽然通透性较差,但蓄水保肥力都高,土壤温度的变幅也较小;而壤土则介于二者之间。所以说土壤的质地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肥力状况的主 要因素,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密切的关系。了解土壤质地状况,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并能根
2、据土壤的质地状况对土壤进行改良,从而指导我 们的农业生产。土壤质地的室内测定一般采用“比重计法”和“吸管法”,野外则采用“干试法”和“湿试法”进行简易速测。其中,吸管法操作较为繁琐,但测定结果较为精确,而比重计法操作较为简单,但精度较差,计算也较为繁琐,一般多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二)野外速测法(1)干试法砂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有砂粒的感觉,放到手上会从指缝间自动流下,用手指碾时散碎;用肉眼观察则几乎完全由砂粒组成;土壤干燥时土粒分散,不成团。砂壤土:在手掌中研磨时主要是砂的感觉,也有细土粒的感觉,用手指能碾成不完整的小片;用肉眼观察主要是砂粒,也有较细土粒;土壤干燥时土块用手指轻压则易碎。轻壤
3、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有相当量的粘质粒,用手指能碾成小片,但表面较为粗糙;用肉眼观察则主要是砂粒,有20-30%的粘土粒;干燥时手指需用较大的力才能将土块破坏。中壤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感觉砂质和粘质的比例大致相同,用手指碾成的小片光滑但不光亮;用肉眼观察则还可看到砂粒;干燥时土壤结成块且用手指难于将土块破坏。重壤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感觉有少量的砂粒,用肉眼观察则几乎看不到砂粒,干燥时用手指不可能将土块弄碎。粘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感觉主要是粘粒,是很细的匀质土,用肉眼观察则为匀质的细粉末,干燥时形成坚硬的土块,用锤击仍不能使其粉碎。(2)湿试法取小块土壤样品(比算盘株略大些),用手指捏碎,拣掉土壤样品内的
4、细砾、新生体和侵入体等,加入适量水(土壤加水充分湿润以挤不出水为宜,手感为似粘手又不粘手),调匀,放在手掌心用手指来回揉搓,搓成球-成条-成环的顺序进行,最后将环压扁成土片,观察各个环节状况从而加以综合判断。砂土:不能搓成条、团或球状、片状。砂壤土:可搓成球但不可搓成条,勉强搓成条也极易裂成小片段。轻壤土:可搓成条,但提起时易断。中壤土:可搓成球、条,将细条弯成环状时有裂痕,压扁时断裂。重壤土:可搓成球、条,将细条弯成环状时无裂痕,压扁时有大裂痕。粘土:可搓成球、条,将细条弯成环状时无裂痕,压扁时也无裂痕。(三)简易比重计法1、实验原理(1)土样的分散处理:土壤比重计法测定土壤机械组成的原理就
5、是采用各种方法,把土壤颗粒物按照它的粒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并测出不同颗粒等级土壤颗粒物的含量,从而求出土壤的机械组成。一般而言,对于土壤粒径大于0.25mm的砂粒采用过筛的方法把它们逐级分离开来,对于土壤粒径较细的土粒筛分析有困难,而且结果也不精确,则需要通过制备悬液的方法进行沉降分离。(2) 分散剂:野外的土壤往往是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相互胶结在一起形成微团粒体结构,在测定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分散处理,使其成为单粒状态,才能进行测定。华北 地区的土壤中碳酸钙、硫酸钙等较多,均为阻碍土粒分散的物质,一般采用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其弱酸性质来破坏含于土壤中的碳酸钙,溶解 碳酸钙,并加
6、入碱溶液,可使土壤絮凝和化学胶结等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固的微结构性团粒体受到破坏。对于不含碳酸盐的中性土壤可加入分散剂草酸纳,酸性土壤可 加入氢氧化钠处理,分散剂加入的量可根据土壤的代换量决定,过少则分散不完全,过多则又会使之凝聚。为分散完全,除加入分散剂外,还必须对土壤样品加以震 荡或煮沸。(3)沉降与测定:当充分分散的土粒均匀地分布在静水中,由于重力的作用土粒开始沉降,此时土粒受到重力、浮力和阻力三个力的作用,沉降一开始土粒速度增加,因此引起的阻力也随之增加,当重力、浮力和阻力达到平衡时,土粒开始做匀速沉降,根据Stokes定律,其沉降速度与土粒的半径成正比,与介质粘滞系数成反比即:式中,V指
7、土壤的沉降速度(cm/sec)g指重力加速度(980cm/s)r指土粒的半径(cm)d1指土粒的比重,平均值为2.65(g/cm3) d2指介质的比重(g/cm3) 指介质粘滞系数(g/cm.s)可 见,经充分搅拌后各不同粒径的土粒在介质中是均匀分布的,搅拌后各粒径土粒以不同的沉降速度开始沉降,土粒沉降一定时间后,在一定深度只存在小于某一粒径 的土粒均匀地分布着。在土粒沉降的过程中悬液的比重也在不断的随之发生变化,悬液比重与悬液中所含土粒的重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式中,悬指悬液比重(g/cm3) 水指水的比重(g/cm3) 土指土粒的比重(假定为2.65g/cm3) V悬指悬液的溶剂(1000mL
8、)w土指悬液中土粒的重量(g)测出悬液比重后,可以根据上式计算出悬浮土粒的重量,为了免去复杂的计算,鲍尤考斯设计了一种所谓甲种比重计,这种比重计可以直接读出悬液中所含有的土粒浓度(g/L)。因此,我们在测定过程中按照不同温度下土粒沉降时间(下表),直接测出所需粒径的土粒含量,再根据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即可一般性的了解土壤质地。2、操作步骤(1)称样:称取通过1mm孔筛的风干土壤样品50克(精确到0.01克),置于500毫升三角瓶中,加蒸馏水湿润样品。另称取10克样品置于铝盒内,在105度烘箱内烘干到恒重,计算最大吸湿水含量。(2)分散:根据土壤的pH值分别选用分散剂石灰性土壤:用0.5mol六偏
9、磷酸钠60毫升中性土壤:用0.5mol草酸纳20毫升酸性土壤:用0.5mol氢氧化钠40毫升加入分散剂后,为使得样品充分分散,需对样品进行分散处理,常用的物理分散方法有以下三种:煮沸法:将分散剂加入盛有样品的500mL三角瓶内,再加入蒸馏水约250mL,盖上小漏斗,摇匀后放在电热板上加热,并不时摇动三角瓶,以免土粒粘结。煮沸后降低电热板的温度,使得悬液保持微沸1小时。震荡法:将分散剂加入盛有样品的500mL三角瓶内,再加入蒸馏水约250mL,然后放于震荡机内持续震荡8小时。研磨法:将称好的样品置于瓷蒸发皿中,加一部分分散剂使之呈稠糊状,静置半小时,使分散剂充分作用,然后用带橡皮球的玻璃棒研磨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质地 测定 实验 原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