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湖北省十堰市 20212022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1 年通过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规定,水下文化遗产是指“周期性地或连续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至少 100 年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遺迹”。该公约列举的例子包括遗址、建筑、房屋、人工制品、人类遗骸,船舶、飞行器、其他交通工具或其任何部分、所载货物或其他内容物,以及具有考古价值的环境和自然环境及具有史前意义的物品。一般说来,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其作用
2、是永续的。水下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上述特点。由于常年沉没在水下,受到人为干预的可能性较小,它们可以为考古学家提供大量可靠的考古、文化、科技等信息,可以由此推断出当时社会的军事、商业和贸易情况、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既可以补充从陆上遗址遗迹中获取的信息,又可以验证、佐证这些信息。简言之,水下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需要人们善加保护和管理,原2则上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公共资源,由国家妥善保管在开放性的公共场所中,供后世欣赏、研究和借鉴。相对于陆上文化遗产而言,水下文化遗产具有特殊之处。其一,陆上文化遗产处于一国享有主权的领土之内,国家可以依据领土主权予以管辖,
3、水下文化遗产则既可能位于一国享有主权的内水、群岛水域和领海内,也可能位于一国依照国际法仅对特定事项享有管辖权或主权权利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内或大陆架上,还可能位于各国管辖范围之外的国际海底区域内。换言之,国家对领海之外海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提出保护和管辖主张时应当具有国际法依据。其二,所处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对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掘工作十分因难,费用高昂且风险巨大,海洋中的遗产更是如此。(摘编自赵亚娟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建议)材料二:中国网,张馆长您好,水下考古和田野考古相比,它的难度或特殊之处在什么地方?张威:水下考古可以说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才兴起的一个新兴的学科,
4、它是田野考古在海洋、江河湖泊水域的一个延伸。它和田野考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作环境截然不同,因为需要考古学家到海洋或水城里进行水下文化遗产的发掘,调查工作,所以必须要借助特殊的工具,特殊的技术和特殊的方法。人不是鱼类,3不可能在海洋里自由地呼吸,这就是说考古队员要完全依靠一套机械设备来维持生命,这样才能进行工作,所以它的困难之处、它的危险和挑战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田野考古产生以后一开始还没有水下考古,那时候人类还不具备这种水下生存的技术,直到20 世纪 4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了轻潜水的装置,这才给考古学家提供这种手段,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水下考古。当然水下文物的打捞活动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到现
5、在起码有100 多年了。原来的潜水工具比较简陋,可以下去捞一些东西,这样也可以进行初始的潜水捞宝,但是带有保护和研究目的的考古活动是很晚才发生的,是有了潜水设备以后才有的。水下考古到中国的时间就更晚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对世界了解比较少,一些先进的技术也没有引进,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我们才开始做这项工作。中国网:水下考古的关键是海洋勘探技术、潜水工程技术还是说考古本身?张威:做水下考古首先是作为考古工作者,潜水只是你的工具,当然这个工具直接关系着生命,因此绝不能忽视。但是你工作的指导思想,你去做这件事的目的,你的指导理念必须是考古工作者的理念才可以,不然的话就变成了水下打捞。做水
6、下捞宝的人现在也很多,有些商业性的公司非常活跃,不光在中国沿海、整个南中国海,在世界范围内还在一些古代航线、近现代的航线上进行商业打捞活动的大公司非常多。他们的技术肯定非常高超,4甚至比我们水下考古工作者要厉害,但是他不能成为科学家。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公约都公认,对这种行为是予以谴责和反对的。这种商业打捞如果从法律来讲,可能有的国家是合法的,有的国家是非法的。总的来讲,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水下考古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中国网:出水文物的保护和维修工作是怎样的?张威:出水文物的保护现在还比较薄弱,这还需要向国外学习,我们没有专门的大规模实验室,20 世纪 80 年代我去国外,像荷兰、美国都有
7、大规模水下实验室,我们在这方面有欠缺。我们国家博物馆也有科技部实验室,但是它的主要工作是青铜器,很多文物保护任务非常繁重,水下工作鞭长莫及。现在整个沉船也出来了,大批的水下文物遺址出来了,保护问题就非常突出。现在国家文物局也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在办一个出水文物的培训班,将来工作重心在全国各地,像宁波、海南、广东,这些水下考古工作做得多的地方势必会建立实验室,把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中国网:也就是说,这些出水文物的保护和田野发掘出土文物的保护方式是不一样的。张威:它们需要脱水、脱盐,这是最起码的,特别是瓷器。所以现在水下文物保护,我们不要求他们和我潜水,但是一般都是化学、化工专业毕
8、业,另外有一定的文物保护经验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包括木材的保护也是难题,小木材大家都做过,例如竹5简;但大的船体,大的木质结构部件谁都没做过,还有铁器的保护,这些工作困难极了。我们目前的水下考古等于是整个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做了,后续的保护工作还要靠整个文博专家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把这个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中国网:我们有网友比较好奇,目前已经被发掘的水下沉船,它的深度一般都在水下的十米到二十米,这是什么缘由呢?张威:_(摘编自中国水下考古探秘水下文化遗产)1.下列关于水下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水下文化遗产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它们沉没水下至少100 年,对
9、从陆上遗址遗迹中获取的信息具有补充作用。B.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水下文化遗产不会受到人为干预,因此能为考古学家提供更可靠的考古、文化、科技等信息。C.水下文化遗产所处的环境给水下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掘工作带来困难,尤其是海洋水下遗产。D.水下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各国只能对领海内的水下文化遗产于以管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6A.如果水下文化遗产位于一国享有主权的内水、群岛水域或领海内,那么该国就有权对水下遗产进行调查、研究、保护和发掘。B.真正意义上的水下考古是 20 世纪 40 年代轻潜水装置出现后才有的,可见水下考古对潜水
10、工具的依赖性很强。C.在记者采访之时,我国宁波、海南、广东还没有建立大型实验室,可见,当时我国出水文物的保护还是比较薄弱。D.如果仅仅秉持商业性的工作指导思想,那么即使技术再高超,也只能算是水下打捞,而不是水下考古,而且这种行为是违法的。3.材料二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张威回答内容的一项是(3 分)A.古代帆船时代,远海沉没的船都是从中国港口出去不久,还没走到外海就沉没了。B.可以通过特殊的高氧潜水,延长人在深水停留的时间,且有效杜绝潜水病的发生。C.自身工作的技术手段、方法、能力有限,轻潜到了 50 米水深就只能停留一分钟。D.发现沉船的往往那些出海捕鱼的渔民,此外,盗挖、盗
11、捞的团伙的潜水技术有限。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写作思路。(4 分)75.记者提问应注意逻辑性、指向性、引导性,材料二中国网记者的提问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是四川连接西藏、青海、新疆的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去公路建设工地采访,第一站是鹧鸪山隧道。鹧鸪山,四川进藏的第一座大山,地处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世界上高海拔地带筑路、架桥、修隧道所面临的棘手难题,几乎都集中在这里。因而,公路建设者付出的艰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小姚在隧道口等着我们。这是个
12、中等身材的年轻人,结实、微胖,口才不错,介绍鹧鸪山隧道建设情况时眉飞色舞,如数家珍。但我问及他个人的情况时,他却一下子就腼腆了,只说他老家是三门峡市,大学毕业后应聘到铁路隧道公司。我加了他微信,看到他在大山腹地工地上拍的照片:一身泥水和油污,脸也是花的,鼻孔里塞满泥垢。小姚负责质量安全,工人们打炮眼,他必须在灰尘和噪声中盯着,一叮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炮眼打完,细细数了数量他才能离开。被泥水、汗水浸泡的工作服穿在身上很沉重,体感极不舒服。“想过打退堂鼓吗?”8“想过多少次了,但都没走到那一步。苦事难事总得有人干吧。再说,我如果走了,哪里会遇到招弟呢?”招弟是小姚的女友,漂亮而活泼。在工地艰苦的工
13、作环境中,女孩子很少。按小姚的说法,他打动了这个女孩的芳心,而女孩又栓住了他的心。说这话时,小姚面有喜色,一副很有成就感的样子。当然,更大的成就感是他负责的这段高速公路的桥梁、道、路基都经得起严格的质量测评。见到大壮,是在狮子坪特长隧道工地。名如其人,这是个壮实的年轻人,三十岁时来到汶马公司,已经干了六年。说起最初隧道的工程测量,他情绪一下激动起来:“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比他体会更深刻。”荒凉的大山是没有路的,他与同伴只能在向导的带领下,艰难爬行于陡坡悬崖,在荆棘和杂草中观察测量,近距离获取第一手资料,寻找最佳的施工点位。一次,在山中干活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要走下山已经不可能了,他们就
14、靠一瓶矿泉水和几个面包充饥解渴。夜里极寒,便找来干柴生火取暖。在微弱的火光下,他开始挑身上的刺白天在荆棘丛中穿行,脸上和四肢都扎进了不少小刺,到了晚上便疼痛不止。他们就相互挑刺,一共挑出了一百多根。困苦之时,他想得最多的是妻子孩子,内心充满了愧疚女儿出生,他没有回去;女儿的第一个生日,也没有回去。作为工段负责人,他实在是脱不开身。9大壮说他有一个愿望:汶马高速全面通车后,带着妻子孩子,在路上自驾跑一个来回,让他们看看自己参与创造的桥隧奇迹,也看看自己劳动的价值。讲述这些的时候,大壮的眼眶一直是湿润的。壮汉流泪,自然是情到深处了。我在生活区遇到了老刘。所谓生活区,其实就是在一个地势相对低矮、坡度
15、相对较小的山腰,开辟出一片平地,搭建了几排板房,作为食堂和职工宿舍。老刘还不到三十岁,被大家叫“老刘”,是因为他已经结婚生子。他的家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家,只有五六平方米,安下一张床、一张桌,就没有多少空间了。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一家三口生活了好几个年头。公路开建之初,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就来到这里做工,老刘是隧道工作面的掘进工,妻子在生活区做服务工作。五年前在附近一个乡镇卫生院出生的女儿,迄今还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他们到工地后就再没回过大巴山里的老家。这条路处于地震带,塌方、泥石流经常发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为确保工期,就得加班加点地干,一年半载走不出鹧鸪山区是常有的事。每年春节还是放假的,但老刘一家仍然
16、没有回去,他们得留下来看守工地。老刘说:“我成家了,好歹是一家人在一起,让那些单身汉回去和父母妻儿团年吧。”我鼻子有点发酸。老刘反倒乐哈哈地宽慰我:“没事没事,习惯了,再说还有加班工资可领。等这条路修通了就送孩子回去10上学,再陪父母亲来走走这条路,去康定溜溜的城,去跑马溜溜的山。在汶马高速公路沿线,我在墙报上、在自拍的视频中、在人们手机的相册里,看到最多的物体是一艘船,一艘橙红色的铁壳船。它是一群年轻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为了从河上把庞大的施工设备运送到对岸,自己设计制造的。这是一条功绩赫赫的船,人们称它为“汶马青年号”。汶马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大多是年轻人,他们都是“汶马青年号”的船员。今天,这艘
17、青春船,正在一往无前,乘风破浪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采访小姚时,小姚由开始的眉飞色舞到后来的一下子变得腼腆,这一表情变化突出了小姚内心的波动。B.大壮说起最初隧道的工程测量,情绪变得激动起来。是因为他对测最工作中遇到的艰苦和困难感受太深。C.文中大壮和老刘都提到了路修成通车后,到这条路上走一回,表明了两人对于这条洒满了自己汗水的路倾注了感情。D.文章对老刘简陋又狭小的住宿环境的描写。在赞扬主人公精神的同时,批判了工程方对辛勤工作的工人的不体恤。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篇介绍汶马高速及鹧鸪山隧道,既照应了题目,又
18、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11B.文章对鹧鸪山地质条件的描写及对困难和艰辛的叙述,为下文塑造人物形象做了铺垫。C.文章写人叙事有详有略,人物很有代表性,让读者对汶马高速的年轻人群像有一个整体的感受。D.文章结尾部分写到工程用船“汶马青年号”,并说那是青春之船,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8.文章以“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为标题,有什么好处?(4 分)9.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加以简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录海人书王禹偁秦末有海岛夷人上书诣阙者,曰:“月日,东海岛夷人臣某谨昧死再拜
19、上书皇帝阙下:臣世居海上,盗鱼盐之利以自给。今秋乘潮放舟,下岸渐远。无何,疾飙忽作,怒浪四起,飘然不自知其何往也。经信宿,风恬浪平天色晴霁倚桡而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而趋之至则有居人百余家垣篱庐舍具佼而微亦小有耕垦处有曝背而偃者,有濯足而坐者,有男子网钓鱼鳖者,有妇人采撷药草者,熙熙然殆非人世之所能及也。臣因问之,有前揖而对臣者,则曰:吾族本中国人也。天子使徐福求仙,载而至此,童男丱女,即吾辈也。夫徐福,妖诞之人也,知神仙之不可求也,12蓬莱之不可寻也,至是而作终焉之计。舟中之粮,吾族播之,岁亦得其利;水中之物,吾族捕之,日亦充其腹。又取洲中葩卉以芼之,由是吾族延命而未死焉。死则葬于此水矣,
20、生则育于此洲矣,怀王之情亦已断矣!且不闻五岭之戍,长城之役,阿房之劳也,虽太半之赋,三夷之刑,其若我何?且出食以饷臣。明日,臣登舟而回,复谓臣曰:子能以吾族之事闻于天子乎?使薄天下之赋,休天下之兵,息天下之役,则万民怡怡如吾族之所居也,又何仙之求,何寿之祷邪?臣因漂遐方,传此异说,非敢隐匿,谨录以闻,惟陛下详览焉。”此书献时,盖秦已乱,而不得上达,故史记缺焉。今因收而录之,以示于后。注丱(gun)女:少女。芼(mo):择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风恬浪平/天色晴霁/倚桡而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掉而趋之至/则有居人百余家/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
21、垦处/B.风恬浪平/天色晴霁/倚桡而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掉而趋之/至则有居人百余家/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C.风恬浪平/天色晴霁/倚桡而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掉而趋之/至则有居人百余家/垣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垦处/13D.风恬浪平/天色晴霁/倚桡面望似闻洲岛/间有语笑声/乃叠掉面趋之至/则有居人百余家/坦篱庐舍/具体而微/亦小有耕显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再拜,指拜两次,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B.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华夏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C.蓬菜,与方丈、瀛洲并列为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上的三
22、座仙山。D.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西汉司马迁所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位居住在东海岛屿上的夷人,某天趁大海涨潮时乘舟下海,突遇狂风巨浪,两天两夜之后,风浪把他带到一个神秘的岛屿上,B.岛上的居民生活悠闲,有人躺在地上晒太阳,有人坐在水边洗脚,男人捕提鱼鳖,妇女采撷药草,那种快乐的日子非人世间可比。C.岛民自称是徐福的后代,他们靠播种携带的粮食(种子)、捕获海产品才存活下来;岛民让夷人转告其希望皇帝轻徭薄赋、休兵等愿望。D.本文假托秦朝一位海上居民给皇帝上书,说他见到一个没有赋税劳役、严刑峻法的世外乐园,表达了作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14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十堰市 2021 2022 学年 下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