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指导(四)--怎样选材--导学案.doc
《七年级下册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指导(四)--怎样选材--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指导(四)--怎样选材--导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文指导(四) 怎样选材 导学案写作要点写作时,选材应像蜜蜂那样勤于博采,在占有了一定数量的材料后,要善于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21教育网怎样才能做到有材可选呢?首先是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厚积才能薄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国际风云、社会生活,留意身边琐事,体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并学会从中捕捉写作材料。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只有尽可能多地搜集材料,提起笔来才能得心应手。 要搜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因为这样的材料最易带有精神色彩,也最容易触动情感。但是,这些材料也许不都新颖、典型。作为学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精神的材料
2、。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这里的“虚构”并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编造,而是在遵循现实的基础上的“创造”,通过生动描绘使其生动具体。 在选材时,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翻新。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原有的材料中引申出去,赋予其新的含义,反用材料。其实,从小学到初中,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素材,即使是学过的教科书中的材料,也足够我们使用的了。 另外,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也是一个好办法。俗话说“量体裁衣”,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这些都是让材料丰富、有用的重要途径。另外,应该掌握下面几种主要的素
3、材取舍的方法。(一)舍旧取新新颖独特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新的启迪;而一般来说,陈旧的素材没有这样的效果。舍旧取新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舍去陈旧的材料,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新颖独特的材料主要指:新人新事新面貌;生活中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的独特经历等。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素材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和“新”事,它有时也存在于平常的小事中,存在于习以为常的熟人熟事中。要做到“小中选新”“熟中选新”,就要靠敏锐的洞察力和仔细的分析,靠坚持不懈的训练。(二)舍大取小“大”素材(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表现深刻的主旨,反映时代风貌。但初
4、中生要把握好这样的素材难度较大,且初中作文篇幅较小,也难以运用“大”素材。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选材中舍弃这样的“大”素材,而选取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舍大取小之“小”,不是那些毫无社会意义的芥末小事,而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素材。这样的“小”素材主要有: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的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只蜜蜂等等小事物;能烘托出时代大背景、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枝末节。要选出这样的“小”素材,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隐含的深刻意义。(三)去粗取精一篇作文,容量有限,选
5、材时对众多的素材必须去粗取精,即舍弃粗糙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选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现中心的)素材作为文章的材料。一般情况下,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去粗取精的方法主要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的选材。记叙文,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而舍去一般的事迹、经历,都可使作文精彩扼要,中心突出。议论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论据来证明论点,能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实例解说】实例一题目:润物细无声 老师二三事题解:“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一诗中的名句,这里是借用其比喻
6、义。把正、副标题结合起来看,是要求通过两三件事,来表现教师人类灵魂的雕塑家注重言传身教,善于熏陶濡然,潜移默化,耐心细致地启发、教育、培养学生。选材:切合题意的材料很多,试举三组如下:第1组:(1)值日同学把垃圾扫到教室一角就回家了,第二天早自习时,老师不声不响地撮出去倒掉。(2)食堂里自来水没关好,同学们视而不见,老师默默地把水龙头拧紧才去打饭。(3)夏日中午,几个同学乱扔冰棒雪糕纸,老师一一拾起,丢进废纸篓。第2组:(1)“我”做了某种错事,出乎意料的是,老师找“我”谈话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平静耐心地开导“我”。(2)大扫除时,老师又是拎水冲教室,又是爬高擦玻璃,大家在老师的带动下抢干脏活
7、、累活。(3)一次,老师病得很厉害,他在医院输过液后,不让学校知道,照常给我们上课。从此,同学们学习更认真了。第3组:(1)炎夏一日,刚上完课的老师顾不得自己已汗流浃背,打来几盆凉水泼洒在教室地上以降温。(2)班上同学去车站服务遭人讽刺,大家极感委屈。老师在教室里挂出“大海”彩图和“要培养大海一样的胸怀”的字幅,并亲自带大家再去火车站做好事。(3)同学们作文中描写人物易“千人一面”,一次讲评课上,老师请五位同学作“模特儿”,让大家写五双眼睛。 辨析:在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中,如果像第1组材料那样,仅从同一角度选取几则相同类型的素材,内容未免过于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第2组材料虽然注意
8、到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与侧面选材,思路较为开阔,但仍未脱“旧材料、老面孔”的窠臼,缺乏新意,又有编造、套用之嫌。相比之下,第3组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三个材料有生活上的关心、思想情操上的熏陶、学习上的启发指导,既典型又精当,能写出一个“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的形象,比较有深度。实例二题目:慈母心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
9、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选材:(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让子女吃好穿好。(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买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
10、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钱为孩子钉钮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辨析: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的爱孩子,高尔基曾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作文 指导 怎样 选材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