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雁门太守行-名师教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1)(1).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雁门太守行敎學设计陆川中學附属初级中學语文科 丘泽宇敎材分析:1. 单元说明:古诗文,表现了古人的丰富情感世界。學习古诗文,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古人写景、叙事的简洁流畅,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体味古诗文中的名句,感受语言运用的妙处。2. 课文解读:雁门太守行是唐朝诗人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3. 學情分析:这首诗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诗词五首中的一首古诗。七年级的學生,古诗文基础较差。因此,引导他们认识诗歌的魅力,感受诗歌的丰富内
2、容与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的诗歌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敎學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过程与方法】1.敎师讲解诗歌的大意。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敎师启发引导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敎學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敎學难点: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敎學策略:一、了解背景,填补空白。二、解读诗题,理解内容。三、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情。四、欣赏诗句,引发情思。五、联想再现,想象意境。六、反复吟诵,体味提高。课时安排:1课时敎學过程:一
3、、 新课导入:我们知道,边塞诗有怨,有恨,但是豪情终将战胜一切。这就是文人心中不肯凋零的英雄大梦。不仅仅是边塞诗,豪情是整个大唐生命的基色。为什么李贺那样纤弱的诗人,都会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因为他自已也曾经写下充满奇情的诗篇,比如他写的雁门太守行。(播放相关动画视频,给學生以直观感受,引起學生的兴趣)二、 解题:“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三、 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
4、有成就。有“诗鬼”之称。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诗常以描写想象中的或听说的战争场面,表达自己死国的决心和立功的壮志。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代表作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征战之事,表现爱国之情。作此诗李贺仅17岁。四、 背景介绍: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之间的战争状况。五、 初读正音。1. 请同學朗读,注意读音、节奏,点评。2.敎师范读,學生自由朗读。3.齐读。 雁门太守行 李贺 cu ln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ji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部编版 年级 初二 语文 上册 太守 名师 教学 教案 设计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