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1).doc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堂实录(1).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努力!加油!9 古诗三首课堂实录元日课堂实录一、回顾春节,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在放鞭炮。师:他们玩得怎么样?生:他们玩得很开心。 2.师:那你还记得你们家去年的春节是怎样过得吗?生1:快春节的时候,我们家包了很多饺子。 生2:春节的时候,我们家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生3:春节的时候,我们家放了许多鞭炮和烟花。生4: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们全家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3.师:同学们,其实春节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当农历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00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就代表新的一年来临了,也就是大年初一(春节)了。
2、在古代大年初一叫做“元日”。(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元日”是什么意思? 生:“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同学们,古诗到底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样的景象呢?赶快打开书,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并且想办法解决它。 (学生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识它。)2.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老师把古诗中的一些词语请了出来,你认识它们吗? (教师课件出示词语,抽生读词语,学生齐读两遍。)师:“换”字你会读,你知道怎么记住它吗? 生:“呼唤”的“唤”去掉“口”字,加上“提手旁
3、”,就读“换”。 师:你用了旧字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好办法。(学生书空写“换”字,并在本子上写两个。)师: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吗?生:换衣服、换掉生:交换、替换 3.师:老师又把这些词语放进古诗里,你还认识它们吗?谁来读读这首诗。 (课件出示古诗,抽学生读,教师纠正字音。)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同学们,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大家小声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小声地朗读古诗,思考)2.抽生汇报: (1)学习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孩子们在放鞭炮;
4、听到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教师板书:放鞭炮) 师:你是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句话中的“爆竹”一词中体会到的。 (课件出示句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师:“爆竹”是什么意思?生:“爆竹”就是鞭炮。 师:在古代过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竹筒里装销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鞭炮。春节那天什么时候放鞭炮呢? 生:当农历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00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人们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就放起了鞭炮。 师:你们家那时放鞭炮吗?生:放。 师:联系你们去年过年放鞭炮的情景,说一说那时是什
5、么样的景象? 生:到处都响起了鞭炮声,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教师板书:热闹)师:人们的心情怎样?生:非常开心。 师:你们能把这种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吗?谁来试一试。(抽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从他的读中感受到了人们非常开心。师:老师也感受到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学生齐读。) 师: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仿佛感受到了春风给我们送来了温暖。师:你是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春风送暖”这个词中感受到的。师:在这个句子中你还有不理解的词吗?生:“屠苏”是什么
6、意思?(教师请学生回答。)生:“屠苏”就是一种草。 师:理解得好。“屠苏”就是一种草,但在这里他是指用屠苏草泡成的屠苏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还有不理解的词吗? 生:“一岁除”是什么意思?(教师请学生回答。)生:就是一年过去了。 师: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爆竹声响起的时候,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一年。在这送暖的春风中,每家每户都有在喝屠苏酒。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句话,再一次去感受一下过年家家户户放鞭炮、喝屠苏酒的热闹气氛吧! (学生齐读第一句古诗。) (2) 学习第二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师:从这首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
7、看到了人们再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教师板书:贴春联)师:你是从哪个句子中知道的? 生:我是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换旧符”这个词语中知道的。 师:“桃符”是什么意思?生:“桃符”就是春联。 师:在古代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闭邪的一种桃木板,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春联”。在这个句子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生:“曈曈日”是什么意思?(教师请学生回答。) 生:“曈曈”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光亮的样子。师:“曈曈日”就是指初升的太阳。那“千门万户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 生: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教师板书:迎红日)师:你能把第二话的意思说一说吗? 生: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
8、的太阳,取下旧的春联换上新的春联。 师: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_清明课堂实录一、 导入 师:你们看今天我们迎来了哪个传统节日?(屏幕出现传统节日时光轴)生看大屏幕生:清明节 师:是的,每年4月5日前后便是清明,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让我们齐读课题清明。二、 走进诗人,初读正音 师: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要走进诗人,了解诗人。谁来为大家介绍。(大屏幕出现杜牧简介)一名学生读。 师:唐朝经历了初、盛、中、晚四个阶段,杜牧则生于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晚唐,那时叛乱不断战火纷飞,这让很多知识分子感到悲伤绝望,
9、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牧的清明又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现在请打开课本,按要求自读古诗。(屏幕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如此认真,现在到了检测闯关时刻。谁来尝试着读整首诗?(屏幕出示通关检测-读诗正音)学生读,两人。师:读得真棒,字正腔圆。谁在来试一试?学生读。 师:在这首诗中,有几个生字跳出了诗歌,你是否还认识它?生单字读。并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着重讲解“魂”。 师:生字有结构,诗歌有节奏。这就要求我们断句时精准把握。这次闯关,老师想试试,行吗?教师范读。(屏幕出示断句)学生学读。三、品读佳句,体悟情感 (1)师:在你们诵读的一扬一抑间,道不尽的是杜牧的千丝万绪。我们一齐走进第一
10、句。(屏幕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学生读。师:清明原是农耕文明中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后来逐渐演变为传统节日。每当此时,下雨便增多,哪个词是下雨很多的意思?生:纷纷。(屏幕出示“纷纷”,“多而杂乱”。)师:你还能想到什么事物可以用“纷纷”形容?生:雪师:是呀,在高适别董大中有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也是形容雪多而杂乱。(学生读此诗)(2)(出示烟雨动图)当密密蒙蒙的细雨冰冷的拍打在你身上,采访你一下,你的心情如何?四月的安徽池州,灰蒙蒙的天,冰凉的雨滴滴落在身上,行人的心情又是如何?你从哪句发现的?(学生回答)出示“路上行人欲断魂”,自己读品味,从这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尤其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部编版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古诗 课堂实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