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暑假读书心得张雪丽Word文档(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暑假读书心得张雪丽Word文档(2).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铃还须系铃人 读中毒的父母 化学组 张雪丽为人母已经七年了,这七年来跌跌撞撞,摸爬滚打,对孩子有欣赏也有指责;有哄骗也有威胁;有引导也有暴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手段的效力越来越低,面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我都会手足无措,将来对于青春期逆反的孩子我又该怎么办呢?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现在有心理疾病的孩子越来越多呢?我想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关心和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中毒的父母是我近期看完的一本心理学的书,作者苏珊福沃德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通过大量真实的个案材料分析了各类中毒父母的所作所为,探究了他们如何伤害子女并持续影响他
2、们成年后的生活。这些材料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作为年轻的父母我们早已中毒,只是中毒的程度不同。从这本书中我发现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其实很多都是不正确的,甚至会严重伤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更会令子女即使在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后还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不得不向心理医生求助。例如以下几个观念:1.我们只需要告诉儿女怎样做就行,我们不一定要这样做。2.棍棒下出孝子,家长不打不骂,小孩就会学坏(三天不打上房揭瓦)。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多吃苦,长大了才会坚强。4.为了孩子有美好的将来,父母应该为孩子规划好一切。5.子女不该向父母发怒,向父母发怒是不孝的表现。6.父母说的总是对的,孩子
3、不应该驳嘴。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在书中都被称为中毒的症状,由于父母持有这些观念,很容易就会发展出各种中毒的行为,例如不理孩子的合理需求;要孩子满足父母的愿望;对孩子进行身体,语言虐待;要孩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对孩子充满了控制欲,要孩子依赖自己,不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每位父母都针对性的想一想,你有这些中毒行为吗?我是有的,中毒还不轻,所以我的赶快寻求解毒的秘方,因为这些行为不仅会对孩子心灵的成长发育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而且在儿女成年后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造成孩子的抑郁、完美主义、自我怀疑、自卑、强迫性行为等心理疾病。甚至父母去世了这些观念还会一直萦绕在孩子的脑中,不但会影响孩子一生,还会通过孩
4、子一直遗传下去,影响整个家族。作为父母为了孩子乃至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思想与行动保持一致,不能纸上谈兵。一、孩子的成长需要独立,作为父母在孩子青少年时期该放手时要敢于放手。小时候,神圣的父母对孩子而言就是一切。没有父母,我们便会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无人庇护、生活在恐惧中。如果一个母亲约束一个刚刚学步的孩子不跑到大街上去,这叫谨慎。但如果十年后当孩子可以自己过马路时还是这样约束他,便成为控制了。常表现为:直接的言语控制“你必须听我的”;“我说什么就什么”;“你自己做不好”、“没有妈妈你可怎么办哟”剥夺孩子能力成长,使孩子依赖于自己的控制;用金钱来使孩子依附于自己;用责备使孩子羞愧而实现控制
5、;用孩子与兄弟姐妹或他人做比较来控制孩子。进入青春期,试图摆脱父母的过程便达到了高峰。此时孩子已经敢于以积极的姿态审视父母的价值观趣味和权威,在一个理性、稳定的家庭里,父母是经得起这些变化所造成的焦躁情绪的,他们多半尽量宽容孩子身上的独立性,“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成为通情达理的家长表达自信的标准用语。这些家长没有忘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他们意识到孩子的反叛只不过是情感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中毒的父母就不是这么通情达理,他们往往会把孩子的反叛视为对自己的人身攻击,他们通过强化孩子的依赖性和无助感来维护自己,他们不去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反而不自觉的在破坏它,并且还常常认为自己这样是为了孩子好。他们
6、那些负面的攻击手段的确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了他们的独立感。 没有被鼓励去尝试、去探索、去掌握、去冒失败风险的孩子会感到无助和无能。在焦虑不安、担惊受怕的父母的过度控制下,这些孩子常常也变得焦虑不安、担惊受怕,这使他们很难成熟起来。二、孩子的成长需要关爱,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给予赞美和身体的保护。称职父母的五大基本职责:他们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基本需求。他们必须满足孩子对于爱、关心和温情的需求。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情感上的伤害。他们必须为孩子提供道德和论理方面的指导。(一)语言虐待会伤在心里有句老话说:“棍棒和石头可以打断我的骨头,但言语却
7、动不了我的一根毫毛。”其实这话说的不对。具有污蔑、歹毒、侮辱、贬损性的语言会对孩子独自我的评价产生极端的负面影响。正如书中所说:”若是让我在挨打和受责骂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挨打。伤痕是看得见的,所以至少还有人会同情你,而责骂只能让你发疯。那伤口是无形的,没有人在意。真正的伤痛比侮辱好起来要快得多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母亲感觉自己人老珠黄,父亲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打也打不动了,只会贬损的评价、轻蔑的责骂、取笑挖苦、残忍的侮辱、刻薄的谴责、无情的训斥。许多青少年也以抗拒及挑衅的方式探试自己的独立,这使得局面更加紧张。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如果无所不能的父母认为你不好,那他们的话一定是对的。如果他
8、们说“你真是个笨蛋”,那么你就是笨蛋。孩子不会对此产生怀疑。当这些评价一天天传入我们的大脑,我们就会将其内化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成为自卑感的基础。(二)暴力虐待会伤在身体还有句老话讲:“吝惜棍棒,宠坏儿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听话就得挨揍。老辈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但现在看来任何给孩子造成肉体痛苦的行为,不论是否留下伤痕都可以称为身体的虐待家庭暴力。暴力是他们学来对付麻烦和情绪尤其是愤怒的情绪的唯一手段。将这愤怒向比自己弱小的孩子倾泄是无能的表现。对孩子施暴的原因常常有:工作压力、与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冲突、生活不如意的沮丧,孩子没有按家长意愿办事等。健康的人群在面对此
9、类问题时一般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但内心有压抑的愤怒的父母,很容易借此发泄出来,体现在武力。如果孩子经常挨打, 就会形成负面的预期、执拗的提防心理、仇恨或退缩的敏感心理影响与他人的关系;产生身心疾病;(主要的形式为头痛、胃溃疡、抑郁症、肌肉紧张、慢性疲劳、睡眠障碍等)助长暴力犯罪行为;(监狱关押的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暴力犯人都是那些从来也不知道怎样恰当地表达愤怒的人);导致家庭暴力的传递。人不可能挨打骂、受污辱而不生气,但挨打的孩子是无法发泄自己的怒火的。到了成年时代,这种怒火就需要发泄的渠道了。这种愤怒与暴力就这样代代相传。“没有父母不爱孩子”,这句话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之一。如果真是这样,
10、这个世界会比现在至少要美好100倍。譬如,如果希特勒的老爸不狂暴地虐待自己的儿子,世界上就会少一个战争狂人三、孩子的成长需要榜样,作为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会控制与转嫁情绪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大,对于一些心态不好的父母往往会产生郁闷、烦躁、压抑、愤怒等不良情趣,如果不会自我调节又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与方式进行宣泄时,就会伤及自己的家人与孩子。一本心理学书里有几幅插图形象地说明了人是怎样置换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愤怒的。第一幅画中画了一个人正遭到老板的破口大骂。显然跟老板顶嘴是有危险的,所以第二幅画画的是他回家后对妻子咆哮,发泄自己的怒气。在第三幅画里,妻子对孩子们咆哮,孩子们
11、踢了狗,狗又咬了猫。这一系列的图画形象,尽管看似简单,却惊人准确地刻画出了我们是怎样将怒火从应接受的对象身上移开,发泄到弱者的身上情绪的转嫁几乎是教育问题中发生的最惯常的冲突之一。父母一方面要求孩子懂得控制情绪,八面玲珑,一方面又表现地很失控,让孩子误以为发表观点的方式一定要这么情绪化。要怎样发泄情绪,这应该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是大体上,不能伤害到无关的人。假如我们每个人都长期压抑情感,最后还会有人真挚的笑或在乎别人么?那么这个世界如同僵尸丛林。将会多么可怕!我认为情绪问题不在于该不该宣泄,而在于怎样宣泄,在哪里宣泄,代价是如何。我们可以做深呼吸,念“咒语”(没事的,没什么大不了的等自我调节的话),对着无人空旷的地方大喊等等,千万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会影响到孩子将来,也会伤及自己至亲至爱的人,这也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作为父母应该具有积极、乐观、豁达的情绪及控制与转嫁不良的方式方法,给孩子指明方向树立榜样。家,是爱与温暖的传递港湾,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具有中国特色:那就是中国父母最常见的“中毒症状”,为了孩子乃至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理解宽容孩子,给予指导和帮助,刚柔并济,做个有智慧的父母。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