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_吴原.docx
《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_吴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意识与教育研究_吴原.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问 题 意 识 与 教 育 研 究 ffl吴原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研究中,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方法的广泛运用 ,逐 步被异化为以应用方法为核心的问 题解决,从而造成研究中问题的淡出与方法的凸显,使 “ 问题意识 ” 仅成为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抽象概念,而非实 践诉求 ,,教育研究的本质是对生活的考察,而不是对生活的技术性分解,因此,要想实现教育研究的学术旨趣,必须 对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进行认真的反思和审定。 关键词 :教育研究;方法;问题意识;反思 研宄自问题始,至问题终,任何一种研宄都以问 题为导向,没有问题做无病呻吟的研宄是没有价值 的,因而正确树立问题意识是进行研宄的第一选择。 教
2、育研宄同样强调问题导向,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教 育研宄从未声称过放弃对问题的关注,但对问题意 识的强调却一直未能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反而 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为对方法的强烈关注。教育研 宄需要方法,因为恰当的方法能够帮助教育研宄更 好地解决问题,但教育研宄不能因为关注方法的选 择而忽略了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教育研宄应回到以 问题解决为指向的过程中来,要意识到运用方法解 决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创新方法或仅仅解决问题,因 为 仅关注方法只会把教育研宄带入某种事先策划好 的规范之中,教育研宄应通过解决问题最终使研宄 成为教育者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而彰显教育专注于 拓宽人的生活可能与空间的学术旨趣。 一、教育研
3、宄 :方法凸显与问题消解 长期以来,脱胎于哲学思辨的教育研宄一直致 力于构建大而全的理论体系,学院化的色彩浓厚,实 践价值有限,以致招到了诸多批评。为化解这一困 境,人们在教育研宄中引入了科学实证的方法,试图 扭转教育研宄的理论化倾向,树立一种以解决现实 问题为取向的研宄方式。平心而论,上述举措取得 了显著的成效,且在一定程度上成功改变了教育研 宄脱离实践的“ 痼疾 ” ,使教育研宄成为一种能够为 社会生产、日常工作提供解释与支持的实践活动。 但遗憾的是,随着科学实证方法在教育研宄中的成 功,学术界开始出现不假思索地大量复制、使用某一 种或几种业己被证明为高效有用的具体方法的现 象,结果使本来
4、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方法运用,被 异化为以应用方法为核心的问题解决,造成研宄中 问题的淡出与方法的凸显,使问题与方法倒置,最终 问题意识被异化为 “ 方法情结 tl 教育研宄需要借鉴自然科学方法,但方法务必 要合乎教育实践的性质和特点,如果在未对方法的 本质和特征加以分析的前提下,就盲目使用这一方 法,必然会造成研宄中问题与方法关系的脱节,这是 导致在许多研宄中 “ 宏观 问题占了不少但空论不 少, 炒冷饭 和 重复研宄 居多,许多研宄结果 无 价值 或价值不明显 ” , H致使研宄趋于停滞,甚至出 现 “ 迷惘 ” 与后退倾向的原因。也就是说,尽管方向 吴原 /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天水 7
5、41001) 正确,但以此种方式强调问题意识的努力并未获得 成功,未能给教育研宄走向实践提供真正有益的方 法论指导。 问题的解决确实需要恰当的方法,但在研宄中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边界,相对于问题而言其 作用是有限的,在意义与价值上无法取代问题。虽然 在一定条件下,涵盖不同范围、具有不同难易程度的 问题有大小之分,但方法绝无大小之别。对于问题性 质的变化,研宄者更应适时地调整并选择适合问题 的方法,而不是以偏概全,把任何一种具体的方法当 作教育研宄的全部方法,从而在研宄中固守某一种 方法。 3方法永远是为问题服务的,强调问题意识是 指根据问题来选择方法,而非以方法来决定问题,一 旦把对问题意
6、识的强调异化为对某一种方法的迷 信,就会使研宄陷入某种固定的图式之中,非但不能 实现教育研宄的实践转向,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实践转向的发生。 方法是研宄者由已知的此岸到达未知的彼岸而 必须经过的一座桥梁,它为研宄者提供了表达的可 能性;问题是研宄者进行研宄活动的起点与终点,它 为研宄者提供了言说的对象与依据。在具体研宄中, 问题也许只有一个,但方 法绝对不能一元,如果研宄 中所使用的方法不是多元的而是一元的,那可能的 表达也必然会变成单一的表达,这并不符合生活多 姿多彩、寻求多种可能答案的特性。所以,方法是为 教育研宄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控制研宄发生的规则。 出现了多少种新的方法能够在一定
7、程度上反映教育 研宄活动的成熟与否,但却不能将新方法的出现看 作教育研宄的终结;使用了多少种新的方法是反映 教育研宄深入与否的指标之一,但并不能成为衡量 实践成功与否的绝对标准。与此同时,教育者只有根 据对象的需要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在 “ 愤启悱 发 ” 或苏格拉底式的引 导下催生其达到 “ 心求通而未 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 的状态时加以指点,才 能促使教育对象生成真切的探宄愿望,从而不至于 对人的生长发展造成障碍。 基于此,研宄者需要从多层面、多维度地对教育 进行表达,需要综合、多样、创造性地使用各类研宄 方法。如果在研宄过程中忽略了对问题的关注,反被 方法所禁锢,那么,教育研宄
8、将无法使教育成为帮助 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生活方式。时至今日,在我国的 教育研宄中,仍然有一批人在进行以方法为起点的 研宄。在这些研宄中,并不是没有问题,但不管面对 何种问题,研宄者总是能够按照 “ 十字绣 ” 式的研宄 套路对其进行分析。这就是说,在这种研宄中,方法 是固定的,行文及其分析的过程是规范的,所不同的 只是话题的区别而己,产生结论对其而言就像流水 线生产一般,只要有材料,就能造出成品 ,这些研宄 看似生产了大批针对现实问题的研宄成果,但如果 撇开研宄中的数据,从模式上看则如出一辙。我们认 为,这些研宄看似形形色色,但却是一种研宄的无限 复制,既不能持续提高研宄者的学术水平,又难以得
9、 出创造性的结论,无助于教育实践的推进和教育研 宄空间的拓展。 二、问题意识:抽象概念 和实践诉求 教育研宄中的问题意识之所以被异化为方法情 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功利主义作祟,致使人们在 研宄中更多地关注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问题的提 出。在某种意义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解决问题意味着结束,提出问题则能启动研宄。从生 活探宄的本性出发,教育是一种寻找开端、创造可能 的活动。为此,教育研宄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现实问 题的层面上,而要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引导人们发现 更多未知的领域,真正使教育进入人的生活之中,成 为帮助人生长和发展的探宄活动 s 然而,在今天的一些教育研宄中, “ 问题意识
10、 ” 仅 是行文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个抽象概念,是在研宄 者自己的主观世界中想象或在与学者的互动中拟 构,或者“ 画地为牢 ” 并 “ 驼鸟觅食 ” 般地在各自的学 科辖区和材料内去爬梳出来的。这种做法可以产生 问题,但这种问题对教育实践的推进并不能起到多 大的作用。我们认为,问题意识绝不是一个抽象的学 术概念,而是在直面生活世界和社会文化的过程中 的实践活动,是贯穿于研宄过程始终的自觉行动。只 有以实践的方式去看待、践行问题意识,才能产生真 正体现 “ 问题导向 ” 的研究。例如,学术界对于问题意 识的异化严重影响了实践界中对于教育问题的 认 识,致使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混同了 “ 教育问题
11、” 与 “ 教育目标 ” 之间的区别,对他们的教育教学造成 了严重干扰 Q如 “ 人的全面发展 ” 是作为教育目的被 提出的,其旨趣在于为教育者提供教育的方向与理 想,所以,在落实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育者所遇到 的观念与现实中的阻碍才是问题。所以,要进行人的 全面发展教育,就不能以这一概念为前提,而应关注 现实中阻碍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因素。但由于问题 意识趋向概念化的影响,一些教师往往会把 “ 人的全 面发展 ” 作为一个 “ 教育问题 ” 来进行 研宄,从而产生 “ 老虎吃天,无从下爪 ” 的感觉。这不仅给教师的教育 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更造成了他们对教研、科 研工作的拒斥。这说明,对一
12、些研宄者来说,尽管具 备一定程度上的 “ 问题意识 ” ,但他们的研宄过程却 未能彻底摆脱功利主义的倾向,致使一部分研宄往 往会止步于问题解决,而未能以此为起点开辟新的 研宄领域。此外,还有部分研宄者把对问题意识的 培养视为具有终极意义的目的,致使问题意识本身 成为一种可以被设计、操作的对象,结果,问题意识 仅成为研宄中的一个抽象概念而不是一种实践诉 求,未能给教育研宄提供恰当 的方法论基础。 其实, “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中立的教育过程。教 育要么充当使年轻一代融入现行制度的必然结果并 使他们与之不相背离的手段,要么就变成 自由的实 践 ,也即人借以批判性地和创造性地对待现实并发 现如何参与改
13、造世界的途径 ” 。 4在教育研宄中强调 问题意识的意义和价值 ,不是为教育确立目标,也不 仅仅是为了寻求生活适应,而是要使人在对问题的 反思中获得超越和发展的途径,从而能够创造性地 脱离各种形式的压迫,最终以解放的姿态走向 “ 自由 的实践 ” 。保罗 弗莱雷说: “ 教育作为自由的实 践 一与教育作为统治的实践相反 一否认人是抽 象的、孤立的、独立的、与世界没有关联的 ;它也否认 世界是脱离人而存在的现实。真正的反思考虑的既 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没有人的世界,而是与世界有 关的人。在这些关系中,意识与世界同在 ;意识既非 先于世界,也非后于世界 ” 。 3这就是说,教育问题并 不是一个单列的
14、,与生活无涉的问题,教育研宄中的 问题意识应当是人关于己身存在的思考,是一种以 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反思而不是忽略了人的设问,这 与我国“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的说法不谋 而合。在教育研宄中,问题意识并不应成为一种为 研宄所需要的、为显示研宄水平而提出的概念,而应 与关于人生的、生活的问题联系起来,教育研宄中的 问题应是致力于解决人的生长与发展的问题。 看来,使教育面向人的超越发展才是在研宄中 强调问题意识的关键。但长期以来,这种强调要么被 异化为对方法的盲目推崇,要么被打上了功利化的 色彩,以致研宄中 “ 问题意识 ” 非常突出,但教育研宄 自身的 “ 问题 ” 也不少,实践的诉求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 意识 教育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