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深度报告.docx





《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深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深度报告.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深度报告1、激光雷达(LiDAR)行业概况1.1.什么是激光?什么是激光雷达?应用的历史?激光的创造要追溯到爱因斯坦在1917年创立的受 激辐射基础理论。处在高能级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 激发会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同时释放一个与激励 光子有着完全相同的频率、相位、传播方向以及偏振 状态的光子,受激发射出的光被称为LASER ,最早 被翻译为镭射,如今我们翻译为激光。激光雷达被称为探测的眼睛,是一种通过发射激 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 器之间精确距离的主动测量装 置。激光雷达的应用可以分成四个阶段:1960-2000诞生与科研应用阶段:全球第一台激光 器诞生于1960年,早期激光
2、雷达主要用于科研及测 绘工程,进行气象探测以及针对海洋、森林、地表的 地形测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扫描结构的引入扩 大了激光雷达的视场范围并拓展了其应用领域,激光 雷达商用产品如激光测距仪开始起步。以上,无人驾驶服务能够缩减这一本钱,因而相比传 统的出行服务具有广泛的商业价值和盈利空间;在某 些特定领域,例如环境艰苦的矿山运输、繁忙的港口 快递物流、枯燥的园区环卫等场景,自动驾驶有着更 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有着更急迫的市场需求。交通政策的支持,助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随着互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广泛 应用,汽车正加速由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变。当前,全 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
3、产业布局,制定开展战 略,各项技术标准及法规等逐渐完善。中国政府高度 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展并频频出台支持政策,自动 驾驶产业得到迅猛开展。美国不同情况下行车674万公里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比照有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无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参与,但有主动平安功能的驾驶活动无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参与, 且无主动平安功能的驾驶活动NHTS砥布美国平均事故资料来源:特斯拉2021年第一季度车辆平安报告,光大证券研究所、供给端:融资支持+试驾顺利,车企纷纷布局 激光雷达资本市场看好商业前景,2021年全球激光雷达领域 融资超120亿元。早在2018年8月,Waymo 就被
4、摩根士丹利赋予高达1750亿美元的估值,被 看好其在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物流和无人驾驶技术 授权三个业务领域的开展前景。据统计,2013 - 2018 年,激光雷达领域投资规模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 投资数量与投资金额保持正比例增长,投资金额在2018年到达23.87亿元,2019 - 2020年稍有回 落后,在2021年上半年迎来快速增长,15起投资 事件投资规模高达120.36亿元,尤其以5月份 Magneti Marelli成功融资12亿美元为最高。一级 资本的支持不仅表达出市场对于激光雷达前景的看 好,更为激光雷达行业的开展注入资金。自动驾驶测试工程快速扩张,无人驾驶不再遥远。早 期无
5、人驾驶出于绝对平安的考虑和法律政策限制, 运营过程中往往会设置平安员作为系统的备份,并未 实现L4/L5的真正跨越。近年来,随着研发技术的 完善成熟与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实现真正无人驾驶 已经不再遥远。12: 2021年上半年激光雷达行业融资金额迎来高速增长302425资料来源:IT桔子,光大证券研究所 注:统计截至2021年8月11日自动驾驶车型密集发布,激光雷达成为吸睛之王。 2021年开始,国内外主机厂纷纷加速布局高级辅助 自动驾驶,装载搭配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型密集发布, 这将为激光雷达车载应用市场的普及率的提升提供 强劲的助推力量。1.4、空间:渗透率+单车搭载量双升,乘用车LiDAR
6、近60亿美元规模我们认为,智能驾驶领域呈现造车新势力与传统汽 车共同做大市场,消费者认知逐步提升并加速普及 的趋势。激光雷达作为智能汽车L3级别以上自动 驾驶传感器的关键,或将迎来行业向上拐点,预计 2025年中国乘用车LiDAR市场空间突破20亿 美元,对应21-25年CAGR为109.2% ;全球乘 用车LiDAR市场空间有望到达60亿美元左右,对 应 21-25 年 CAGR 为 113.4%。(1 )规模:造车新势力积极装配,传统车企不甘示 弱。在规模上,一方面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新能源 造车势力异军突起,打造自动驾驶先进感、科技感的 核心卖点,在感知硬件的装配上高歌猛进,领衔激光 雷
7、达竞赛。另一方面,面对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冲击与 全球碳中和趋势的双重压力,传统车厂不甘示弱, 不仅积极创立自研团队进行自动驾驶布局,而且充分 利用多年制造技术的积累,与上游tierl/科技巨头协 同合作,加速进行自动驾驶规划。根据佐思汽研的统 计,预计2025年头部主机厂都将进阶到L4/L5级 别。(2 )渗透率:单车搭载量逐级提升。渗透率方面, 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将自动驾驶分为6个等级,L0到L2为辅助驾驶,L3到L5属于自动 驾驶。目前L2级别的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上基本实 现,渗透率正在逐步提升,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开始向 L3级别迈进,实现从辅助驾驶(ADAS )到自动驾驶 (ADS
8、 )的飞跃。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已明确表示,到2025年,L2-L3级的智能网 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超过50% ,而到 2030年,这一占比超过70%。这意味着L2从当 下的15%渗透率到50%甚至更高还有很大的成长 空间。单车搭载量方面,L3级成为ADS与ADAS 的分水岭,激光雷达将发挥至关重要的角色,根据 Yole预估测算,其单车搭载量将随着自动驾驶等级 的提升而成倍增加,L5级别将搭载4-6颗激光雷 达。15:全球主机厂加速进行智能化革新安城年红利汽汽汽想来鹏风长长向汽吉广北上理蔚小东资料来源:佐思汽车研究预测,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3 ) ASP :规模量产+技术
9、升级,带来ASP下降。价格方面,我们预计量产将会带来规模经济,而随着 将成为上车主流,而预计ASP也会实现迅速下降。技术路线的不断升级,未来3-5年半态激光雷达1.4.1,按车型推算: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58.16亿美元关键假设:(1)各级别ADAS在新能源乘用车.燃油乘用车 中渗透率不同:2020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L2+级别)渗透率 约为15% , 2021年第一季度L2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到达17.8% ,新能源汽车中L2智能网 联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0.9%。我们认为:新能源 车追求科技属性加成,ADAS渗透率高于燃油乘用 车;随着ADAS持续加码,2021年全年新能源
10、+燃油车全车型综合L2级别渗透率将略高于一季 度水平,到达19.2%水平;随着搭载智能驾驶系 统的车型密集发布,L2、L3级别ADAS渗透率将 持续提升;由于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以及消费者认 知与接受度的提升,L3级别渗透率的增速将快于L2 增速。预计到2025年,我国L2、L3级别智能网联汽车 销量将占全部汽车销量的50% , L4智能网联汽车 开始进入市场。我们认为:受到本钱和研发的制约, 3-5年内量产L4&L5级别的乘用车自动驾驶整车 系统还存在一定难度,但是考虑硬件作为软件的载 体,一般硬件会先行于软件系统的搭载进度,我们预 计2023年将陆续实现L4&L5局部功能,但2023-25年渗
11、透率将处于1-2%的较低水平,长期 L4&L5将有广阔增长空间。(2)中国智能驾驶销量占全球比例稳中向好,新能 源乘用车领军世界: 中国燃油乘用车销量占比自2016年开始基本稳 定,假设全球乘用车格局无显著变化,中性情境下, 我们预测趋于稳定;自2015年开始,中国新能 源乘用车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强劲,虽然2020年受 到政策环境和疫情等影响,全球碳排放压力,叠加海 外疫情下欧美新能源车政策支持力度较强,导致中 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有所下降,但是2020年7-12 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开始逐步恢复,2021年前二 季度增速提速明显;乘联会根据一、二季度实际 销量数据预测得出,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
12、销量占 比 到达46.5%,考虑到中国造车新势力国内销量节节攀 升,中国新能源车开展全球领先,中性情境下,我们 以每年增长0.5%的渗透率外推,至2024年稳定。(3 ) ASP下降趋势,但自动化升级带动单车搭载量上升: 目前激光雷达ASP逐年下探趋势明确,目前价格 最低的激光雷达低至百美元。搭载激光雷达颗数估 算:L0-L2 级。颗;L3 级 1.5 颗;L4/L5 级 3.5 颗(考虑到2025年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尚不成熟, 未来单车搭载率仍有望增加)2000-2015商业化与车载应用初期:激光雷达从单 线扫描的架构逐渐开展到多线扫描,它对环境3D 高精度重建的应用优势被逐渐认可,2004
13、年开始的 DARPA大赛推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开展并将激 光雷达引入了无人驾驶。2005年Velodyne推出的 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在第二届DARPA挑战赛中得 到广泛关注,第三届DARPA完赛的6支队伍中的 5支都搭载了 Velodyne生产的激光雷达。随后陆 续有巨头科技公司及新兴无人驾驶公司投入无人驾 驶技术研究,激光雷达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测试项 目。2016-2019无人驾驶应用蓬勃开展:国内激光雷达 厂商纷纷入局,技术水平赶超国外厂商。激光雷达 技术方案呈现多样化开展趋势,开始有无人驾驶车队 进行小范围商业化试点,此外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 驶(ADAS )和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也
14、得到不断发 展。2019年至今技术优化引领上市热潮:技术上,激光 雷达朝向芯片化、阵列化开展。2020年,境外激光 雷达公司迎来通过SPAC的上市热潮,同时有华为、 大疆等巨头公司跨界加入激光雷达市场竞争。表8:中国/全球乘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到达20.78亿美520202021E 2022E2023EASP(美元)ASP(美元)1000100000560YoY-20%-30%中国市场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数(万颗)L0-L310.8461.36175.10.846136124.54L4/L5L4/L50.000.0051.34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亿美元)1.0
15、4.919.85全球市场全球市场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数(万颗)L0-L328.0616646489.1828.06166.46349.69L4/L5全球乘用车激光达市场规模(亿美元)中国占比L4/L5全球乘用车激光达市场规模(亿美元)中国占比0.000.00139.5013.3227.3938.6%36.9%36.0%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预测1.4.2.按地区推算: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 6137亿美元根据Marklines对于全球主要地区乘用车销量的统 计与预测,以及罗兰贝格于2021年3月发布的 最新咨询报告(依据新冠疫情调整后)中2025年及 以后ADAS供需情况的预测,我们按照
16、全球地区划 分的方式,预测激光雷达全球乘用车市场规模61.37 亿美元,与按车型推算逻辑实现了相互验证。关键假设:L2级别:由于世界范围内ADAS L2级功能已有 一段时间积累,目前已处于快速普及阶段,产业应用 角度越来越多车型已配备L2 +功能,因此我们使用各 地区CAGR线性外推得到2021-2025年L2级 别渗透率;L3级别:我们认为随着汽车智能化将 迅速普及,2022年开始L3级渗透率将进入快速 增长阶段,至2025年渗透率增加逐年提升。L4+ 级别:L4-L5受到本钱和研发的制约,3-5年内量产 L4&L5级别的乘用车自动驾驶整车系统还存在一 定难度,但是考虑硬件作为软件的载体,一
17、般硬件会 先行于软件系统的搭载进度,预计2023年各国家陆 续实现局部功能,但2023-25年渗透率将处于 1-2%的较低水平。2、技术路径:详拆结构,把握趋势2.1、 原理:ToF开展成熟,FMCW备受期待 按照测距原理的不同,激光雷达可以划分为飞行时间 测距法、基于相干探测的FMCW测距法、以及三 角测距法等。其中ToF与FMCW可实现室外阳光 下 较远的测距,是目前市场车载中长距激光雷达的 主流方案。(1 ) ToF飞行时间法,全称Time of Flight ,能够 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直接算出距离,具有响应 速度快、探测精度高的特点,在激光雷达传感器领域 应用多年。(2 ) FMC
18、W,全称为 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使用三角波进行调制,利用相干 光学检测技术,通过在时间上调制激光频率并检测发 射与回波间的拍频信号,完成对目标的距离及速度(多普勒频移)的同时探测。ToF开展成熟,FMCW备受期待。对于ToF和FMCW这两种技术路线来说,目前以TOF为技术 路线的激光雷达公司数量众多、当属主流,常见的光束操纵分类如机械式、混合固态、态式均采用了ToF的原理进行测距。但FMCW高灵敏度(高出ToF 10倍以上)、长距离探测、低功耗、抗干扰、 直接获取即时速度的优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受到行业 的重视。我们认为,未来随着FMCW激光雷
19、达整 机和上游产业链的成熟,FMCW有望逐渐改善体积 大、本钱高、速度慢等劣势,ToF和FMCW激光雷 达将在市场上并存。2.2、 技术:四大系统相辅相成 激光雷达主要由激光发射、激光操纵(扫描系统)、 激光接收、信息处理四大系统要素构成。四大系统 相辅相成,进而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位置点信息,并 根据这些信息实现三维建模。221、激光发射:EEL 向 VCSEL. 905nm 向 1550nm开展激光的产生来自于激光发射器。激励源周期性地驱动 激光器,发射激光脉冲,激光调制器通过光束控制 器控制发射激光的方向和线数,最后通过发射光学 系统,将激光发射至目标物体。发射端从EEL向 VCSEL开展
20、。目前车载激光雷达大多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具体分为激光由边缘发出的边发射激光器 (EEL )和激光垂直于顶面的垂直腔面 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 Laser ,简称VCSEL) oEEL激 光器的发光面位于半导体晶的侧面,具备高光输出功率、散热性好等优势,但 往往生产本钱 高且一致性难以保障;VCSEL激光器的发光面与半 导体晶圆平行,更容易与平面化的电路芯片键合, 同时能够提高光调制的效率。与EEL相比,VCSEL 具备本钱低、效率高、寿命长的优势,传统的VCSEL 激光器存在发光密度功率低、测距距离缺乏50m 的缺陷,近年来国内外多家VCSE
21、L激光器公 司纷 纷开发了多层结VCSEL激光器,将其发光功率密度 提升了 5-10倍,这 为应用VCSEL开发长距激光 雷达提供了可能。22: VCSEL具备本钱低、效率高的优点EELVCSEL发射方向侧视顶视功率密度高中低电光转化效率45%35%光束质量非对称/中发散度对称/低发散度温漂系数0.25nm/K0.07nm/K光谱宽度3-8nml-2nm切换时间高速(几纳秒)高速(几纳秒)本钱较高较低资料来源:陈良惠,杨国文,刘育衔.半导体激光器研究进展J.中国激光,2020,47(05):13-31, 光大证券研究所目前主流的激光雷达发射光主要有905nm和 1550nm两种波长。其中,90
22、5nm激光接收器可 以直接选用价格较低的硅材质,本钱更加可控,最终 产品的尺寸也相对较小,因此成为当下最主流的激 光雷达所选用的波长;但是为了防止对人眼造成伤 害,其发射功率和探测距离会受到限制(400-1400nm波段内激 光都可以穿过人眼玻璃 体,聚焦在视网膜上,而人眼视网膜温度上升10 就会造成感光细胞损伤)。1550nm的激光不会对视网膜产生伤害,因此可以发射更 大功率,探测距 离也更远;同时1550nm的光线远离可见光谱,不 容易受到日 光干扰。但是,需要使用高价的锢钱碑 (InGaAs)作为探测器的衬底材料,生产本钱相对较 高。目前已经有局部厂商例如Luminar.华为、 Inno
23、vusions北醒(Benewake )、图达通等选择 1550nm激光,未来有望随着量产的增进进一步降 低本钱。发射光学系统由扩散片、准直镜、分束器组成,作用 不可小觑。由激光器 发射的原始激光本身为不均匀 的点状光,其存在的热点会烧毁被照射的器件和 物体,同时存在光斑形状不规那么(例如一般是椭圆形 或长条形)、发散角不同等缺点,并不能直接发射, 而发射光学系统通过扩散片、准直镜、分束器的相互 配合,可以将原始激光转化为均匀的光束,作用不可 小觑。24: 905nm和1550nm两种波长比照比照项比照项905nm1550nm安规安规波长越短,光子能量越高,对人 眼伤害越大,安规限制越严格限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激光雷达 行业 深度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