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学是指运用哲学、系统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研究的准则。 第一节教育科研方法的概念1.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和促进教育实践反思的一种认识活动。 3.教育科研的特点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整体性;程序性;科学性。 第二节,教育科研方法按研究方法分类历史研究;描述研究;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第三节,育科学研究的四种水平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 第四节教育科研的一般程序从研究课题的选定
2、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理论构思的形成制定研究计划到实施研究计划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得到的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二节选题的过程1.教育科研选题的来源(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2)从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矛盾;(4)日常观察中出现的问题;(5)从当前国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6)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提出问题。 第二节文献的种类、来源1.文献的来源(1)书籍,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如教育辞书和百科全书)及科普通俗读物。(2)报刊,包括报纸和期刊。(3)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
3、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我国特有的地方百科全书)、墓志、碑刻等。(4)专家询问,是通过个人交往接触的非正式渠道搜集资料,研究者与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研究人员、学者进行交谈,交流讨论学术问题。(5)非文字资料,包括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等,在教育科学研究资料分布中主要指以声音、图像等方式记录有关知识的载体,通过视听觉传递知识,更直接、精炼、形象。(6)网络资源2.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
4、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 3.文献资料的加工,分类、书目登记和摘要,对某些还要进行批判性阅读。 第三节查阅文献的过程 1.摘要 一份摘要就是一份对包含各种信息的研究报告的总结。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1)研究的问题。这是对正在阅读的报告中的研究课题的说明,它也可能包括对假设的说明。 (2)研究对象:被研究的个体通常被称为研究的“对象”,例如,“在基础教育部登记的50名大学2年级学生,25名男生和2
5、5名女生。(3)研究的方法:这部分描述研究是如何进行的,它包括测量和分析的方式等,这部分也被称之为“方法论”。(4)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这部分主要指出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我们应区分结果和结论结果指发生了什么,比如一定的统计数字;结论则是指研究者如何运用结果。在一篇报告中,如有很多结果和结论,最好将他们标上数字。 第四节查阅文献的方法(1)顺查法,按时间范围,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一般可以查全。(2)逆查法,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始点,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
6、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3)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是以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4)综合查找法,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 第五节查阅文献的要求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2)检阅要认真细致(3)勤于积累(4)善于思索 第五章理论构思与形成假设 第一节理论的结构要素1.概念,概念是构建理论的基石,是对同类现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 2.命题,命题是理论的框架,是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陈述,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命题根据证实程度可分为公理、定理与假设。 3.变量的类型:自变量,因变量,中间变量,控制变量 第二节假设
7、的定义与特征1.假设的定义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的一种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假定的理论。 2.好假设的特征有科学依据;推测性;表述明确;可检验性。 第六章教育研究的设计与研究计划的制订 第二节取样的要求与方法1.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在于: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做出结论。 2.总体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
8、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3.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第七章教育科学的实验方法 第四节教育实验的功能(1)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思想。(2)指导推动教育改革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推广和普及先进的 教育思想,并对引进的教育理论的检验、变通、改造和发展。(4)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设应用于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第五节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1)明确教育实验研究的问题(2)形成假设(3)界定自变量,确定实验处理(4)界定取样范围及方法(5)因变量的测定(6)
9、无关变量的控制(7)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实验设计模式,制订实验方案 第七节教育实验的评价 1.一个好的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理论假说;合理的控制;实验的设计和程序较为规范;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可望生成一定的模式。 2.教育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揭示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第八章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 第一节教育调查研究概述1.教育调查研究方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科学研究 方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