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讲义(140页DOC).docx
《会计学基础讲义(140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基础讲义(140页DOC).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 一 讲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节 会计概述 第一章 总论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第三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四节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要求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会计的基本职能、目标及涵义。 2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六要素和会计等式。3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 会计的六要素和会计等式 2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及一般原则教学方法与时间分配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胶片教学。 本章预计占用4学时。教学器材 投影仪、胶片等。复习提问 (提问) 1 在会计学基础中我们学习了会计的六要素,请回忆会计
2、的六要素是指什么? 2 会计等式是什么?请谈谈你对其涵义的理解。3 简要回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教学过程第一节 会计概述一、会计与会计目标(一)会计的内涵(二)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会计主要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我国的会计目标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提供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信息。 具体来说,我国的会计目标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可分为三个层次: 1、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 3、满足相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有关管理机构等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2、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二、会计与社会环境1、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
3、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会计的起源是由于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但并不是人类一有生产实践就产生了会计思想、会计行为。 2、会计发展的四个阶段。 会计最初表现为人类对经济活动的计量与记录行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以核算和监督私人资本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会计”得到迅速发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兼会计学家卢卡.阿其巴勒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中对借贷复式记帐法给予理论说明,从而产生了近代会计。 从本世纪初以来,科学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4、企业趋向大型、联合和向国外扩展,对会计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方法也不断更新,会计技术从手工操作逐渐向电算化过渡,会计理论也空前繁荣。 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是管理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更需要利用会计来管理经济活动。三、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 现代会计有两大分支,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又称对外报告会计(外部会计),管理会计又称对内报告会计(内部会计)。项 目财 务 会 计管 理 会 计服务对象企业外部企业内部核算内容过去的经济活动未来的经济活动职能反映和监督规划、控制、预测、决策等指导的原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管理的需要核算
5、程序固定性和强制性不固定性核算方法单一性多样性成本计算方法全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精确程度要求准确无误不要求精确信息特征负有法律责任不负法律责任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一、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的作用就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6、。 它要求区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 注意: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不是同一概念。一般说来,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合伙经营活动);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的分公司、企业设立的事业部);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二)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是针对非持续经营而言的。(三)会计分期假设 1、 会计人员人为的将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经济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期间,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
7、动情况。这种人为的分期就是会计分期。2、 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很多方法的方法产生的根源(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货币计量是以币值不变、稳定为条件。二、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则,它体现着社会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我国13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下面四类:一、总体性要求;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四、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8、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客观性原则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验证性。 2、可比性原则3、一贯性原则 可比性强调的是横向比较;一贯性强调的是纵向比较。两者都属于可比性的要求。4、相关性原则 5、及时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工作讲求时效,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会计信息 及时利用。6、明晰性原则(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1、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和影响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2、配比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4、划
9、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收益性支出仅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资本性支出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间的收入相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期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两者的划分不在于金额的大小。(三)会计修订性惯例的要求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但它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2、重要性原则 3、 实质重于形式第三节 会计要素一、 会计要素的含义与分类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二)会计要素的分类 我国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规定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会计要素。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 1
10、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2 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收入 费用 利润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 1.含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特征 资产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资源,即可以作为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 资产是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资产应该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划分: (主要分类方式) a.流动资产 b.长期资产 资产按其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划分: a.有形资产 b.无形资产 其他分类方式 a.按其与货币的关系分:可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
11、资产。 b.按其来源分:可分为自有资产和租入资产。 (二)负债 1.含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征 负债是一项经济责任或者说是一项义务,它需要企业进行偿还; 清偿负债会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的一种后果。 3.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另外,有一种特殊的负债:或有负债,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负债。如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由或有事项准则进行规范) (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也称剩余权利,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股本)、盈余
12、公积、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不同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包括材料销售收入、包装物出租的租金收入等。 注意:会计六要素中的收入是指营业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作为另一要素“利润”的组成部分。 (五)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基于同“收入”中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同样的理由,
13、费用中也不包括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同样作为“利润”的组成部分。如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罚款支出等。 注意:会计六要素中没有“成本”,而是“费用”。成本是资产的计价或费用的对象化。 (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权益。 在会计上把投资者因投入资本而享有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而把债权人权益叫做负债。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四节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一、 会计法律二、 会计准则三、 会计制度【课外
14、作业】 1、什么是会计要素?它包括哪些内容? 2、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包括哪些内容? 3、试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第 二 讲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节 现金第二章 货币资金 第二节 银行存款 第三节 其他货币资金 第四节 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现金的会计核算 2、掌握银行结算方式及会计处理,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3、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第一节和第二节 【难点】 1、不同银行结算方式的会计处理 2、银行存款余额表的编制教学方法与时间分配 本章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结合胶片教学和学生练习。
15、 本章预计占用2学时。教学器材 投影仪、胶片等。复习提问 (提问)1、什么是资产?资产根据其变现能力分,可以分为哪几类?资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涉及货币资金同时收付的业务应记什么类型的凭证?教学过程 第一节 现金一、现金概述: (一)现金核算的内容 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一种货币资产。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符合现金的票证。我国会计上所说的现金,是指狭义的现金,即企业的库存现金,包括库存人民币和外币。 (二)帐簿设置1、 现金日记帐:序时帐、三栏式,日清月结 2、 现金总帐:分类帐 3、 明细帐:外币现金、人民币现金 (有外币现金的企业)二、核算使用的主要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
16、:“现金” 2、科目性质:资产类科目 3、帐户结构: 现 金 企业现金的增加 企业现金的减少 借余:月末库存 现金余额 三、主要帐务处理: 1、现金收入的帐务处理: 根据审核无误的记帐凭证借记“现金”,贷记相关科目。 eg1. 提取库存现金300元 。 eg2. 销售产品收到货款70元,增值税11.9元。 eg3. 职工杨华交回差旅费剩余款85元(原借支500元) 2、现金支出业务的帐务处理: eg1. 职工杨华报销差旅费550元(原借支500元)。 eg2. 企业行政部门购买办公用品90元。 3、现金的清查: 对清查结果,应及时根据“现金盘点报告表”进行帐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发现现
17、金的长款或短缺,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 eg. 某企业某月进行现金清查,结果如下: 1、现金清查中发现多款50元。 经反复核查,未查明原因,报经批准作营业外收入处理: 2、现金清查中发现短款100元。 经核查,属于出纳员的责任。第二节 银行存款一、银行存款概述: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帐户上的货币。 我国银行存款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 (一)银行存款帐户 银行存款帐户分为基本存款帐户、一般存款帐户、临时存款帐户和专用存款帐户。 一个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银行存款帐户。不得在多家银行机构开立基本银行存款帐户;不得在一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学 基础 讲义 140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