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专项训练(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专项训练(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专项训练(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一局部语言文字运用(2022新题型)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对点训练题组一修辞手法高考题1.(2022全国甲)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 之中。比方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 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 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 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以下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
2、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牌躅不敢言。 【答案】D【解析】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借代,用“蛾眉”代指杨贵妃。D.比喻, 否认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2 .(2021.全国甲)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答案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量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
3、得好,比较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 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使表达比较活泼。3 .(2022新高考1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 表达效果。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 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答案】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发人们对 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后面 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的论述了 “失败”
4、的内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强调各种失 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但是都无法摧毁奕恩杰百折不挠的科研决心, 反而使他更充满了斗志,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修辞手法具有 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这种这种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 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文方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最后一一整理出来。4 .(2022新高考2卷)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除了比较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 析其表达效果。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箜上一/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
5、向日叠那黄昏时【答案】排比。使内容丰富: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 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 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 “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模拟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战争是炉火,淬炼出的躯骨,比钢还硬。这旌的邀土苦同胞的翻曼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冬一迎包枪费失坂的喷更葭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 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 峰;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
6、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 宏远。天空和大地之间,飞扬着红色的战旗。答:【答案】 构成:意义承转递进,“翻身”“明天”“世界”,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逐一 扩展开去。表达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兼有反复,朗朗上口,有助于表达战士驱散黑暗的决心。1 .反问句比一般陈述句更具表现力,请据此对文中结尾句子所用的反问进行简要分析。可见语言“从俗从众”,有的时候也会造成不适感。而防止不适感,一方面要从得有理有 据,不能将错的硬掰成对的;同时也要循序渐进,用既谨慎又开放的态度对待字音演变。毕竟, 语言是我们日日挂在嘴边的交流工具,也是文化流淌千年的重要根基。尊重我们的文字,既要 方便当代人酣畅淋漓、不
7、拗口的日常使用,也要尊重古人挥卷豪放的笔墨和吟咏动人的长歌。 况且,就连今天是吃元宵还是吃汤圆,南北方人尚且存在争议,更何况我们的语言呢? 答:【答案】加强语气,使“文字既要方便日常使用,又要尊重古人”这一看法表达得更加清晰, 有力;引发思考,将“语言如何从俗从众”与“吃元宵还是吃汤圆”的生活实例进行类 比,给读者留有思考的空间。题组二句式效果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而让人 啧啧称奇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 既好看又清口。我常用老母鸡、干贝、红枣、枸杞、墨鱼干和
8、鱼翅瓜同煮。熬好的汤,那种鲜 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魂牵梦萦。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竟然拨来长途 ,苦苦央求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回应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汤的味道就 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浸润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遨的H二奴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的是汤的浓香,那浓香如同一根 细长、柔韧的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答案 语意重心不同:改句重心在“如同”上,强调“浓香”像什么;原句重心在“牵动” 上,强调“浓香”的作用,更符合原文表意逻辑。语意轻重不
9、同:改句用“细长、柔韧”形 容“线”,不如原句词语叠用更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语意连贯不同:改句变换陈述对象, 语意不连贯;原句陈述主体“浓香”与上文一致,语意贯通。适应语境不同:改句用于结尾, 似乎话未说完;原句“汤的浓香牵动游子的心”的语句结构,宜于收束文段。(答出两点,意 思对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格桑花属菊科植物,多为8片花瓣,中间是淡黄色花蕊。这块格桑花,一株株密密麻麻连 成片。格桑花枝杆高一米左右,枝杠上工开懑鳏花,空色的一粉色的,.黄色的五彩缤纷, 争奇斗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枝秆上下开满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鲜花。”从语义上 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
10、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答案 原句是倒装句,定语后置,让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强调格桑花的各种颜色。原句让 各种颜色单独成句,与后文“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格桑花的美。原 句颜色后面是省略号,表示颜色未列举尽,说明格桑花颜色众多;改句只是三种颜色。(答出 两点,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诗是“采风”的产物,口耳相传的诗词曾经让大地上歌声如风,温润徐徐,而今,这风却 被现实推到了远山青黛的那一侧心越来越远,我们正在失去那种生活在“无意的浸淫里”的日 子。在诗教陶冶之中,是现实向诗意看齐,是人在模仿诗而不是相反。阅读古典诗词吧,出经 入史,你会将自己投射到一个更大的
11、世界里,从而能更开阔地看待历史,也能更历史地看待世 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现实把这风推到越来越远的地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 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答案 原句以“这风”为陈述对象,语意上承接了上文的“歌声如风”,衔接更紧密。原 句用“远山青黛的那一侧”,更形象地写出了现实中诗词与我们的距离,更有色彩感和画面感, 更加符合原文诗意的语言风格。原句中“越来越远”单独成句,更加突出强调了诗词远离现 实的现状。(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题组三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那时候2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2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 地从大人身边走开a单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修辞手法 表达 效果 专项 训练 解析 备战 2023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课堂 语言文字 运用 全国 通用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4623439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