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试卷含答案(九科).pdf
《2023届辽宁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试卷含答案(九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辽宁省六校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试卷含答案(九科).pdf(1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股份有限2022202220232023 学年度(学年度(上上)六校高)六校高三期初三期初考试考试化学试题化学试题考试时间:75 分钟满分:100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16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B 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B焰火中紫色来源于钠盐灼烧C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D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2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乙醛的结构简式:3CH COHB2丁烯的键线式:C基态碳原子的轨道表示式:D过氧化钠的电子式: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g
2、CH4含有中子数为 3NAB0.1mol/L HClO4溶液中含有的 H+数为 0.1NAC1.2g NaHSO4中含有 0.02NA个阳离子D0.1mol H2和 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HI 分子总数为 0.2NA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乙烯和乙酸都能与 H2发生加成反应B苯乙烯()易溶于水及苯C的一氯代物有四种DCH2=CHCH=CH2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5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 X+Y=W+Z;化合物 XW3与 WZ 相遇会产生白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的电负性:WXYB原子半径:ZYXWC最高价氧化
3、物的水化物的酸性:XZ(北京)股份有限DY 和 W、X、Z 均可形成离子化合物6关于反应223242422Na S OH SO=Na SOS+SO+H 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SO4是还原剂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C0.5mol Na2S2O3发生反应,转移 1mol 电子DNa2S2O3与稀硝酸也能发生类似反应7下列“类比”合理的是ANa 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 和 H2,则 Al 与 H2O 反应生成 Al(OH)3和 H2BNa3N 与盐酸反应生成 NaCl 和 NH4Cl,则 Mg3N2与盐酸反应生成 MgCl2和 NH4ClCNaClO 溶液与 CO2反应
4、生成 NaHCO3和 HClO,则 NaClO 溶液与 SO2反应生成 NaHSO3和 HClODNaOH 溶液与少量 AgNO3溶液反应生成 Ag2O 和 NaNO3,则氨水与少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 Ag2O 和 NH4NO38C2O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结构式如图,可溶于水生成草酸:C2O3+H2O=HOOC C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2O3是非极性分子B甲酸与草酸互为同系物C晶体熔点:草酸 三氧化二碳 干冰DCO2、C2O3和HOOC COOH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均相同9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NaCl溶液湿润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
5、法正确的是A铁被氧化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B铁腐蚀过程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腐蚀D以水代替NaCl溶液,铁不能发生吸氧腐蚀10分子结构修饰在药物设计与合成中有广泛的应用。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但口服该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可以对该分子进行如图所示的分子修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北京)股份有限A甲的分子式为 C13H18O2B甲分子中最多有 8 个碳原子共平面C甲和乙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D甲修饰成乙可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11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a 与浓硝酸不反应,因此可以用钢瓶运输浓硝酸Bb、e 为盐酸盐时
6、,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C可将 e 加入浓碱液中制得 d 的胶体D可存在 bcdeb 的循环转化关系12向体积均为 1L 的两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 X 和 1mol Y 发生反应:2X(g)+Y(g)Z(g)H,其中甲为绝热过程,乙为恒温过程,两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0B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a=ncCa 点:Y 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D反应速率:abvv正正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该钾盐为 K2SO3或KHSO3或二者的混合物B将足量的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
7、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C分别测定相同条件下浓度均为 0.1mol/L 的 CH3COONa 和NaHCO3溶液的 pH后者大于前者Kh(CH3COO)Kh(HCO3)D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向乙醇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产生无色气体乙醇中含有水14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水系可逆 Zn-CO2电池,将两组阴离子、阳离子复合(北京)股份有限膜反向放置分隔两室电解液,充电、放电时,复合膜层间的 H2O 解离成 H+和 OH,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膜是阳离子膜,b 膜是阴离子膜B充电时 CO2在多孔 Pd 纳米片表面转化为甲酸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Zn+4OH2e=Zn(O
8、H)42D外电路中每通过 1mol 电子,复合膜层间有 1mol H2O 解离15 常温下,用 0.1000 mol/L 的盐酸滴定 20.00 mL 未知浓度的一元碱 BOH 溶液。溶液中,pH、B+的分布系数 随滴加盐酸体积 VHCl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比如B+的分布系数:()()()()c BBc Bc B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滴定时,可以选择酚酞作指示剂BBOH 的电离常数 Kb=1.0106C滴定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nm单子叶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第 15页/共 30页(北京)股份有限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表现为根芽茎。题图分析,实验中的清水组为对照组,即图中的 4,根
9、据图中的平均生根数看出,1、2 两组生根数均高于清水组 4,即图中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的是 1 组和 2 组对应的 2,4-D 浓度,而 3 组的生根数小于清水组 4,因此该浓度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结果说明了 2,4-D 既能促进插条生根,也能抑制插条生根,即具有两重性,A 正确;B、由于 2,4-D 促进生根作用 表现为两重性,因此可确定 3 组的 2,4-D 浓度最大,而 1 组与 2 组的 2,4-D 浓度大小无法判断,B 正确;C、2 组的 2,4-D 浓度能促进插条生根,但未必是最适浓度,最适浓度可能高于 2 组对于的浓度,也可能低于 2 组对于的浓度,
10、C 错误;D、由于 1 组和 2 组对应的 2,4-D 浓度大小无法判断,因此进行一定的稀释后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可能大于 2 组的,也可能小于 2 组的,D 正确。故选 C。9.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性别比例。【详解】年龄结构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
11、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故选 B。10.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群落中生物数量越多,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就越高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C.森林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D.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答案】A第 16页/共 30页(北京)股份有限【解析】【分析】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组成是区分不
12、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呈分层现象,充分利用阳光、空间等资源,动物依据植物提供的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也有分层现象。【详解】A、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即有多少种物种,不是指生物数量的多少,A 错误;B、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比如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都很高,但两者的物种组成明显不一样,B 正确;C、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土壤湿度和盐碱度下生长,森林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C 正确;D、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D正确。故选 A。11.北
13、京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成为历史上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办奥”有效降低了生态足迹B.垃圾回收举措遵循了“循环”生态学原理C.低碳交通可防止北京地区的碳循环平衡遭到破坏D.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足迹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2、生态系统的物质
14、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具有全球性。【详解】A、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可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了生态足迹,A 正确;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遵循了“循环”生态学原理,B 正确;C、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因此低碳交通不是防止北京地区的碳循环平衡遭到破坏、C 错误;D、间接价值是生态系统方面的价值,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因此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D 正确。第 17页/共 30页(北京)股份有限故选 C。12.很多生活实例中蕴含着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自制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
15、葡萄汁应装满发酵瓶并加盖以确保无氧B.夏天开瓶后的红酒容易变酸,是由于空气中的醋酸菌将乙醇变成乙醛而后变为乙酸C.用巴氏消毒法能对牛奶消毒杀死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且不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D.用白萝卜制作泡菜时为缩短腌制时间,可向新坛中添加老坛内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答案】A【解析】【分析】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为了防止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溢
16、出,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不能装满,要留约 1/3 的空间,A 错误;B、夏天开瓶后的红酒,在有氧的条件下,空气中的醋酸菌将乙醇变成乙醛而后变为乙酸,导致红酒变酸,B 正确;C、巴氏消毒法是一种低温消毒法,用巴氏消毒法对牛奶消毒既能杀死牛奶中的绝大多数微生物,又不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C 正确;D、泡菜汁中含有一定量的发酵菌种,所以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一些已经腌制过泡菜汁可缩短腌制时间,D正确。故选 A。13.下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以去除细胞壁B.过程紫外线照射使得愈伤组织细胞发生基因重组C.过程表示原生质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
17、织的过程D.过程中根、芽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其中表示采用酶解第 18页/共 30页(北京)股份有限法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表示人工诱变过程;表示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表示再分化过程;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表示去壁过程,需在适宜条件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混合物处理,利用了酶的专一性,A正确;B、表示人工诱变过程,用紫外线照射使得愈伤组织细胞发生基因突变,B 错误;C、表示脱分化,原生质体在含合适浓度生长素的培养基上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C 正确;
18、D、过程表示再分化过程,其中根、芽的形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正确。故选 B。14.如图表示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抗虫基因“放入”棉花细胞中,与棉花的 DNA 分子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是质粒,步骤常需用到限制酶和 DNA 聚合酶B.图中是含目的基因的重组 T 质粒,步骤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细胞C.用氯化钙处理棉花受体细胞,有利于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D.若将目的基因导入四倍体棉花的花粉,通过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棉一定能稳定遗传【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步骤是将重组质粒导入
19、农杆菌细胞,步骤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详解】A、题图中为质粒,步骤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常需用到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A 错误;B、图中是含目的基因的重组 Ti 质粒,步骤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细胞,B 正确;C、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用氯化钙处理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前的操作手段,C 错误;D、若将目的基因导入四倍体棉花(设为 AAaa)的花粉,通过花粉(类型有 AA、Aa、aa)离体培养获得的转基因抗虫棉不一定能稳定遗传,如 Aa,D 错误。故选 B。15.人类的活动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要善待环境,否则生态环境问题第 19
20、页/共 30页(北京)股份有限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为了尽快恢复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及其生态,从 2020 年 1 月 1 日 0 时起,长江、流域采取“十年禁渔”的措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中有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等B.“十年禁渔”是保护长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C.缓解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D.“十年禁渔期间,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会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详解
21、】A、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中有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温室效应等,A 正确;B、十年禁渔”对于长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属于就地保护,而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B 正确;C、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都可以直接和间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属于缓解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C 正确;D、“十年禁渔”期间,长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会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将会逐渐增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将会逐渐减弱,D 错误。故选 D。二、不定项选择题二、不定项选择题16.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机体不能及时将环境温度变化信号传至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不能快速进行体温调节,容易出现“低体温症”。下列
22、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都只分布于皮肤中B.老年人机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较慢可能与神经细胞的衰老有关C.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神经使血管收缩D.由于对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老年人对高温、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答案】BC【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第 20页/共 30页(北京)股份有限2、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
23、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因此,人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而维持体温,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皮肤散热减少。【详解】A、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都分布有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A 错误;B、老年人的机体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变慢,可能是因为神经细胞衰老,传导(递)兴奋的速度降低,B 正确;C、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将兴奋传至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
24、合,再使相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C 正确;D、老年人的机体不能及时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节体温,与年轻人相比,对高温、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D 错误。故选 BC。17.豌豆具有多对相对性状,控制部分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染色体上的字母表示控制相关性状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 LE 与基因 E 互为等位基因B.除图中所示基因外,其余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C.1 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移接到 4 号染色体上,会导致基因重组D.减数分裂 I 后期,基因 R 和基因 FA 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答案】ABC【解析】【分析】不考虑变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
25、随同源染色体分离,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互补;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精子相同。等位基因是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基因。【详解】A、基因 LE 与基因 E 互为非等位基因,A 错误;B、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B 错误;C、1 号染色体部分片段移接到 4 号染色体上,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C 错误;第 21页/共 30页(北京)股份有限D、减数分裂后期,通过自由组合,基因 R 和基因 FA 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 正确。故选 ABC。18.某科学家对一个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辽宁省 六校高三 上学 期期 考试 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