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语文,第 1页页/共 10页页20212022 学年度(上)高二年级省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20212022 学年度(上)高二年级省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慎独”是儒家之为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符号。“慎独”之“慎”,本义是“谨”,又有“诚”之义。而“独”则与群相对,意为孤处。“慎独”强调的是,即使在无人知晓、没有监督的“闲处”
2、,亦即私密情境下,君子依然应怀有敬畏之心,严格自律,克己复礼。生活中有群居与独处两种生存场景,这也就带来了两类伦理空间,前者是群处而公开的(人前),后者则是独处而隐秘的(人后)。群居空间的公共生活,因有礼法的外在制约,且处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严密监视下,加之曾子时代,社会充满“求闻”“求名”的冲动,奉法守礼、循规蹈矩之外,又或“巧言令色”,而刻意“著其善”;而“闲处”则大为不同了,礼法未及,“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又未达,这不啻于一个无拘无束、可恣意妄为的“自由天地”,此时君子或会自律,而小人就恣肆了。曾子所倡导的“慎独”,以突出的“闲居”自持自守,使独处亦如群居一样,这就消解了私人之境的
3、道德风险,从而化独入众,扬弃群、独之异,又超越两者之别,消融“群独”的分裂与异化,弥合公、私伦理空间的冲突,从而实现“吾道一以贯之”的伦理圆融。慎独之独,除了上述“闲居”的私处或说私人空间之意外,还指意念的隐秘之境。在此只有意念自感的隐微之境,曾子亦如“闲处”一样要求“慎独”,其意涵朱子有深切的阐释:“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所谓“审其几”,即不能因己“独知”而忘乎所以,或着意伪饰,或刻意扭曲。相反,应戒惧审视,精诚其意,一念之际,即必须存诚而去伪,即如曾子所强调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追求真诚而纯粹,在灵魂深处“正心直内”。在“独知”之境讲求“慎独”,仍然是很
4、难的。因为如果说“闲居”已属私秘,而“独知”的“念虑”之际,则是更进一步的“独”,是隐之又隐的形而上秘境。它的难以言传,显然是外界不易窥知的,当然也是很难监察的。因此,这种情境下的“慎独”,相较于“闲居”就难上加难,因为它触及了他人无法感知的隐微。季札挂剑之动人,正因为他坚决践行自己内心的许诺,是完全自愿、自觉而自由的,真正表现出绝对的诚信,高二语文,第 2页页/共 10页页充分显现了高度的精神自律和灵魂纯一。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以及他的绝对的“守约”,就反映并印证了这一精神自律。(摘编自马爱菊曾子的“慎独”)材料二:材料二:“慎独”作为儒家对君子修身的道德要求,目的在于“求道”,服务于当
5、时的体制和礼仪规范,带有时代局限性。而主体性道德人格同样具有时代的特色,并且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主体性道德人格具有彻底消解与根绝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责任也担负着超越世俗化、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的肤浅、平庸、单向度、感官刺激、对精神境界追求的缺失等的价值追求。”主体性道德人格与“慎独”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道德人格的主体性是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规定性特征。其中,自觉性是主体性的首要要求,体现着道德个体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以及道德行为方面的自主性。同样,“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即要求人在独处时要
6、“慎隐”“慎微”,再隐蔽、再细微的地方也要“慎之又慎”“无处而不谨”,能够自觉按照道德要求审慎行事。(2).成为一个自由的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主体,其前提是人作为独立个体而存在,不依附于任何外在事物。这种独立不仅表现在外显的行为,还可以表现为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道德人格的独立性指向,要求道德个体能够保持思想自由,能够独立判断,并为自身的道德选择负责。“慎独”思想亦是如此,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3)自省视角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需要道德主体能够自察自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于外时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于
7、内反省自己内心是否依然秉持人生价值理想。“慎独”思想强调“己之所不闻不睹”以及“人之所不闻不睹”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谨慎对待。(4)自由目标主体性道德人格和“慎独”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内心的真诚自由。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才能够达到相对的道德自由。“慎独”思想要求人既要在独处时“慎其闲居之所为”,又要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摘编自李文丽、孙峰“慎独”思想与道德人格主体性的培养)【注】季札挂剑: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北方,来到徐国拜访国君,国君对季札的佩剑赞不绝口,流露出喜爱之情。
8、季札决定在出访任高二语文,第 3页页/共 10页页务完成后,将宝剑赠给徐国国君。可是,当季札的出访行程结束时,徐国国君已经去世。季札来到徐国国君墓前祭奠,并解下佩剑,将它挂在墓旁的树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曾子的“慎独”主张,主要是针对在礼法未及、社会舆论监督又未能到达的“闲处”存在小人恣肆妄为的道德风险。B.季札挂剑的故事表现出季札在意念深处对修身的追求和对至善的企慕,显现出高度的精神自律和灵魂纯一,因而动人。C.“慎独”是儒家的重要理念,它对君子修身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时应自觉遵守道德准则。D.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依靠外在的
9、约束,而是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时,人才能够达到内心的真诚自由。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独知”比“独处”更隐秘,更无法监督,对人的道德修养要求更高,因而在“独知”中“慎独”,是“慎独”的更高境界。B.“慎独”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追求,虽然世殊时异,它并没有过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仍具有积极意义。C.当代人养成主体性道德人格,可以从朱熹“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的观点中得到借鉴和启示。D.主体性道德人格强调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慎独”强调心怀敬畏,严格自律,克己复礼,两者的本质是不同的。3.下列各项中
10、,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的一项是()(3 分)A.后汉书 记载,有人给杨震送礼,杨震拒收。对方说:“暮夜无知者。”杨震答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B.诸葛亮一生谨慎,可在任用马谡这件事上出现失误,导致街亭失守,给蜀汉的北伐大业带来了不利影响。C.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他性格沉稳,举止老成,在朝为官多年,政绩卓著。D.鲁迅年少上学时,某日因故迟到,老师寿镜吾先生告诫他:“以后要早到!”鲁迅便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来警醒自己。4.请仿照材料二第(3)(4)处的小标题,给(1)(2)两处各拟一个四字短语的小标题。(4 分)5.
11、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文本一:(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文本一:采薇(节选)鲁迅高二语文,第 4页页/共 10页页这半年来,不知怎的连养老堂里也不大平静了,一部分的老头子,也都交头接耳,跑进跑出的很起劲。只有伯夷最不留心闲事,秋凉到了,他又老的很怕冷,就整天的坐在阶沿上晒太阳,纵使听到匆忙的脚步声,也决不抬起头来看。然而这不平静,却总是滋长起来,烙饼不但小下去,粉也粗起来了。养老堂的人们更加交头接耳,外面只听得车马行走声,叔齐更加喜欢出门,虽然回来也
12、不说什么话,但那不安的神色,却惹得伯夷也很难闲适了:他似乎觉得这碗平稳饭快要吃不稳。十一月下旬,叔齐照例一早起了床,要练太极拳,但他走到院子里,听了一听,却开开堂门,跑出去了。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鼻子冻得通红,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大哥!你起来!出兵了!”他恭敬的垂手站在伯夷的床前,大声说,声音有些比平常粗。伯夷怕冷,很不愿意这么早就起身,但他是非常友爱的,看见兄弟着急,只好把牙齿一咬,坐了起来,披上皮袍,在被窝里慢吞吞的穿裤子。“我刚要练拳,”叔齐等着,一面说,“却听得外面有人马走动,连忙跑到大路上去看时果然,来了。首先是一乘白彩的大轿,总该有八十一人抬着罢,里
13、面一座木主,写的是 大周文王之灵位;后面跟的都是兵。我想:这一定是要去伐纣了。现在的周王是孝子,他要做大事,一定是把文王抬在前面的。看了一会,我就跑回来,不料我们养老堂的墙外就贴着告示”伯夷的衣服穿好了,弟兄俩走出屋子,就觉得一阵冷气,赶紧缩紧了身子。伯夷向来不大走动,一出大门,很看得有些新鲜。不几步,叔齐就伸手向墙上一指,可真的贴着一张大告示:“照得今殷王纣,乃用驿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此示。”两人看完之后,都不作声,径向大路走去。只见路边都挤满了民众,站得水泄不通。两
14、人在后面说一声“借光”,民众回头一看,见是两位白须老者,便照文王敬老的上谕,赶忙闪开,让他们走到前面。这时打头的木主早已望不见了,走过去的都是一排一排的甲士,约有烙三百五十二张大饼的工夫,这才见别有许多兵丁,肩着九旒云罕旗,仿佛五色云一样。接着又是甲士,后面一大队骑着高头大马的文武官员,簇拥着一位王爷,紫糖色脸,络腮胡子,左捏黄斧头,右拿白牛尾,威风凛凛:这正是“恭行天罚”的周王发。大路两旁的民众,个个肃然起敬,没有人动一下,没有人响一声。在百静中,不提防叔齐却拖着伯夷直扑上去,钻过几个马头,拉住了周王的马嚼子,直着脖子嚷起来道:“老子死了不葬,倒来动兵,说得上孝吗?臣子想要杀主子,说得上仁吗
15、?”高二语文,第 5页页/共 10页页开初,是路旁的民众,驾前的武将,都吓得呆了;连周王手里的白牛尾巴也歪了过去。但叔齐刚说了四句话,却就听得一片哗啷声响,有好几把大刀从他们的头上砍下来。“且住!”谁都知道这是姜太公的声音,岂敢不听,便连忙停了刀,看着这也是白须白发,然而胖得圆圆的脸。“义士呢,放他们去罢!”武将们立刻把刀收回,插在腰带上。一面是走上四个甲士来,恭敬的向伯夷和叔齐立正,举手,之后就两个挟一个,开正步向路旁走过去。民众们也赶紧让开道,放他们走到自己的背后去。到得背后,甲士们便又恭敬的立正,放了手,用力在他们俩的脊梁上一推。两人只叫得一声“阿呀”,跄跄踉踉的颠了周尺一丈路远近,这才
16、扑通的倒在地面上。叔齐还好,用手支着,只印了一脸泥;伯夷究竟比较的有了年纪,脑袋又恰巧磕在石头上,便晕过去了。【注】鲁迅创作于 1935 年 12 月,故事的主人公叔齐和伯夷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 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上。文本二:文本二:故事新编有哪些不同于其他传奇体小说的特点?这指的是鲁迅实现传奇体小说艺术特性的创新经验。人物语言须有谈资,而谈资与场面又相关。故事新编善写场面,场面中的人物就某话题各抒己见,语言的魔力由此发挥。谈资多来自典籍。比如理水写大禹走后,京师日渐好转了,老百姓聚居在一起谈论大禹功绩、大禹何人,随巢子古岳读经里大禹化为熊、大禹如何
17、捉无支邪等传说成为谈资。人物出场还带出典籍所属背景,增加信息、丰满情节。如非攻中子夏的徒弟公孙高、学生耕柱子、曹公子、管黔敖、公输般等,这些人物连带着引出行义、送天下、钩拒、木鹊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还有叙述者对人物的描绘和对现场情境的议论等,也巧妙借自典籍语汇。如奔月中描写后羿拉弓射月形容为“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岩下电”来自世说新语容止有“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如果单有浓郁的古代典籍色彩,至多是古色古香,故事新编的奇幻色彩是在蕴含典籍因素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者语言中,又明显地夹杂现代语词。如奔月中女乙(对后羿)说:“有人说老爷还是一个战士”,女辛说:“有时看去简直好象艺术家”。“
18、战士”、“艺术家”等是地道的当代人用语,放到传说中的后羿嫦娥,顿生奇幻感。由此,古代典籍所带有的斑斑锈迹,与充满现代气息的人物语言的结合产生了奇幻色彩。(摘编自刘俐俐鲁迅故事新编故事与小说的人类学思考 文艺理论研究)高二语文,第 6页页/共 10页页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篇就以养老堂的不大平静展开情节,既与下文伯夷的不问闲事形成对比,又为后文矛盾激化预设了伏笔。B叔齐不安的神色让伯夷觉得养老堂的安稳日子即将结束,表现出一味追求闲适安逸的伯夷的微妙的心理变化。C文中写大路两旁的民众不动不响,以静写动,体现出现场气氛的紧张,为下文叔齐、伯
19、夷拦阻周王做了反衬。D鲁迅描写甲士们对叔齐、伯夷前后态度的变化、前后两次“立正”及“挟”“推”等行为,于幽默中显讽刺。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民众”在文中多次出现,构成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表现出他们追随周天子伐纣的积极态度。B姜子牙因其二人阻拦周王出兵伐纣而称其为“义士”,从中可以看出姜子牙对周王的出兵伐纣的举措也是不认可的。C鲁迅先生描写的叔齐、伯夷“不食周粟”举动与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所为,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D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在命名上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推陈出新的独特意味。8请赏析文
20、本一中的画线句。(4 分)9文本二指出了传奇体小说艺术特性,请结合文本一进行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王檝,字巨川,凤翔虢县人。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谕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寻用元帅高琪荐,特赐进士出身,授副统军,守涿鹿隘。太祖将兵南下,檝鏖战三日,兵败见执,将戮之,神色不变,太祖问曰:“汝曷敢抗我师,独不惧死乎?”对曰:“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
21、得死为幸!”帝义而释之,授都统,佩以金符。从大军破紫荆关,军次雄州。甲戌,授宣抚使,兼行尚书六部事。从太傅猛安率兵南征,下古北口,攻蓟、云、顺等州,所过迎降,得汉军数万,遂围中都。乙亥,中都降。檝进言曰:“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虏掠,以慰民望。”时城中绝粒,人相食,乃许军士给粮,入城转粜,故士得金帛,而民获粒食。时河间、清、沧复叛,帝命檝讨之,复命驸马孛秃分蒙古军、汉军三千属檝,遂复河间,得军民万口。孛秃恶其反复,欲尽诛之,檝解之曰:“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歼其渠魁足矣。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高二语文,第 7
22、页页/共 10页页帝命总括归附工匠之数,将俾大臣分掌之。太师阿海具列诸大名以闻,帝曰:“王室抚可任是职。”遂命檝掌之。时都城庙学,既毁于兵,檝取旧抠密院地复创立之,春秋率诸生行释菜礼,仍取岐阳石鼓列庑下。癸巳,奉命持国书使宋。至宋,宋人甚礼重之,即遣使以金币入贡。檝前后凡五往,以和议未决,隐忧致疾,卒于南。宋人重赠之,仍遣使归其柩,葬于燕。(节选自元史王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谕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B.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
23、复下第/诣阙上书/谕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C.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谕/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D.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谕/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县,地方行政区划名。始于春秋时期,秦统一六国后,确立郡县制,县隶属于郡。B布衣,代指平民。“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只能穿布制衣服,不能穿丝绸衣服。C乙亥,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纪年方式。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甲戌”也属于该种纪年
24、法。D释菜礼,是我国古代学生和老师初次见面时的一种礼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拜师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檝视死如归,得到重用。身为金国副统军,他与元太祖激战三天,后兵败被俘,临死神色不变,言辞慷慨;元太祖欣赏他的忠义,任命他为都统。B.王檝积极进言,造福民众。他曾进言应对百姓施行仁义,禁止抢掠,又以有效的措施解决了百姓缺少粮食的问题。C.王檝宅心仁厚,为民担保。驸马孛秃认为河间民众反复无常,收复河间后想要将那里的人全部杀死,王檝劝阻并立下文书做担保,使百姓得以存活。D.王檝重视教育,为国捐躯。他曾修复在战争中毁坏的文庙学校;奉命出使南宋时,因议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协作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