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化站长先进事迹材料 记优秀共产党员、巫溪县田坝镇文化站站长林启雄 有一位50多岁的人,对待工作,他总是热情似火;在招商引资、建设乐和家园方面,处处留心,牵肠挂肚;他就是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文化站站长林启雄。 田坝镇属巫溪县经济薄弱乡镇,是文化站无站房乡镇之一。2021年春,林启雄上任伊始,便深入全镇对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和文化活动载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于是,文化站建设想便在他的心头萌发。随即他将调查情况以及文化站的设想向镇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在镇一届七次人代会上,镇政府向全镇人大代表庄严承诺:2021年将为群众办六件实事,顿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身
2、为文化站站长的林启雄,更是兴奋不已,欣喜万分。实施文化站建设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不足。为了向上争取资金,林启雄一连数月数十次往返于县委宣传部、文体广新局争取资金达100多万元。工程开工后,他日夜坚守在工地。在他的执著追求、忘我工作下,镇文化站工程按质按量完成了,占地面积380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终于建成了。文化站主要由塑胶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健身广场、室内活动中心四部分组成,内设八大功能厅:分别是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教室、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大众棋牌室、广播中心机房、协会办公室,室内室外宣传橱窗图文并茂,是目前巫溪县乡镇中功能最齐全、规模标准最高的综合文化站之一,既为百姓提供免费开放服务,又
3、为广大企事业 单位搭建一个良好的宣传舞台,成为田坝镇标志性建筑。中鹿村是巫溪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为了使该村文化活动室达标,他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先后组织机关事业单位捐书1500余册,报刊杂志80余份,他还先后曾多次深入该村整理、归档、分门别类,搞好登记,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促进了该村文化活动的规范运作。他积极组织各项文化活动,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2021年至今,文化站年年举行大型文化活动。 为了丰富文化生活,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组建了文艺宣传队,他主动垫资购买乐器和正常开支,坚持与演出人员一起排练、演出。为确保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更好地宣传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新人、新事,新农村
4、建设等内容,他先后十多次与农民文艺爱好者余胜秀联合创作了十多个贴近农民生活,乡土气息浓厚的题材节目。每逢“七一”、“十一”、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文艺宣传队深入全镇16个行政村进行了演出,演出场次17场,观众人次达1万人左右,演出期间,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每天风雨无阻上午八点准时赶到演出现场,演出结束后,他总是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精神,坚持时间服从工作,主动与村搞好对接和联系。从而保证了演出效果和质量 在文体活动中,他精心组织邻近乡镇开展文体交流活动,并积极组队参加县上举办的文化活动。每次活动的开展都取得县上领导好评,群众高兴。 为进一步丰富机关文化娱乐生活,在此基础上,扎实抓好文 化市场的
5、管理规范工作,先后取缔无证经营、黑网吧两家,有效地净化了文化市场。基本能做到按章经营,守法经营。 林启雄心想。文化站如何搞好免费开放、服务群众,就必须坚持不断创新,不断提出新思路,拿出新举措,迎接新挑战。进一步聚集社会智慧和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渠道,才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此,他申请组建成立了文化体育协会、县老年大学田坝分校。 引进外地能人进行文化艺术培训辅导,同时为我镇留守儿童、退休老人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他们感受到关爱和呵护。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全镇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林启雄又创新思维,决定以文化广场为载体,大力普及健身操和交谊舞
6、。为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他专门聘请专业老师来镇授课,并且每天坚持在一线,打扫场地,播放音响,整理队伍目前,每天晚上7点到8点前来学习和锻炼的人员均在200人以上。许多群众一致反映,“这样的活动太好了,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愉悦心情,结识朋友”。 林启雄不仅对工作热情似火,而且把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地方税源,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招引经济能人和项目落户田坝,他在思想上确立主动招商的意识,从行动上,时时以招商引税为先、处处以招商引资为上、事事以招商引资为重,把田坝的发展作为已任,一有机会就宣传镇里的优惠政策,有效的提 高了田坝的知名度,为招商引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林启雄是个工作狂
7、,在招商引税中,他那锲而不舍的毅力和不达目的不放弃的精神更让人叹服。2021年初,他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通过与朋友的沟通交流,了解到老朋友朱文成要兴办农贸市场,他不失时机,多次主动与他联系,既向他介绍镇里的优惠政策、又向他介绍镇里的服务环境,动员他来镇发展,同时真诚地邀请他来镇实地考察,经过多轮洽谈,农贸市场终于落户我镇。 林启雄就是这样一名文化站站长,出色的政府工作人员。他对文化工作一往情深,他为文化活动牵肠挂肚,他对工作热情似火,他总觉得做得不够现在,他仍一如既往,在为全镇的文化工作日夜奔波。为此,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他所负责的文化站先后荣获巫溪县民间故事之乡、示范综合
8、文化站等荣誉称号。 田坝镇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17日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乡村文化工作 当成自己最神圣的事业来做。 2021年,国家恢复在乡镇建立文化站,王xx同志被xx乡党委任命为乡文化站长。上任伊始,虽然连一间办公室都没有,但他还是一头扎进了村屯,因为他实在是太热爱这项工作了,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乡村文化工作当成自己最神圣的事业来做。东北大秧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因为动作简单,好学易会,在农村的普及率极高。于是,他把扶持全乡各村屯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东北大秧歌队作为自己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切入点。那时,全乡没有一支成型的秧歌队。刚开始组建秧歌队时,虽然三人两伙玩玩还行,但真正组成
9、“正规军”,好多老百姓还是不愿加入。他就多次跑村串屯,找那些有号召力或有这方面天赋与爱好的人谈心,讲道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他来到群众基础最好的南利东屯,找到了对大秧歌情有独钟的邱宪华、艾薇等文艺骨干,坐在农家的炕头上,通过促膝谈心,终于唤起了两个人的兴趣。他又说服开办花嫁之约婚庆公司的弟弟爱东,拿出专款给农民秧歌队购买了服装、乐器、扇子、腰带、音响等。听说文化站长要来发服装和锣鼓家什,几十人在村口列队欢迎。王xx说:“看见乡亲们那样热切的眼神,那样真诚的举动,就不得不为他们去做点事。”从那以后,每当夜幕降临,南利东屯的老百姓就穿上了色彩缤纷的服装,没有场地,就在乡村的街道上挥舞起了彩扇,伴着
10、锣鼓扭了起来,后来竟发展到了100多人。接下来,王xx的脚步走进了战家屯、滕家屯、韩家屯、刽家屯、曲家屯,茅屋中,土炕上,村头田间留下了他和文艺骨干交心的身影。大家纷纷行动起来筹办大秧歌队,王xx自掏腰包作为扶助经费不断地送给农民。如今全乡有一定规模的秧歌队已经发展到了24支。王xx说,只要有人扭,他就赞助,他就支持。秧歌队的组建和经常性的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和参与,并在xx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化氛围。为了统一动作,提高大秧歌的整体表演水平,他还有计划的聘请县文化馆的老师深入到村屯进行培训和辅导。利用春节、元宵节组织大秧歌队,参加县文化馆和乡文化站组织的汇演。正是从秧歌队的组建和活动的
11、开展,让他迈开了乡村文化工作的第一步。 他广辟思路,苦苦耕耘,为村民搭建文化舞台 发展乡村文化最大的难点就是没有固定场所。要真正的繁荣乡村文化,激发农民们对文化活动的兴趣与爱好,首先要给他们提供活动平台。这几年,为了给农民朋友增加固定活动场所,王xx同志广辟思路,利用新农村建设、贫困村建设等项目,积极主动向上争取资金,先后建成了三个标准化的文化小广场。2021年1月,王xx动员xx乡晓光村农民企业家栾长彬回村独家投资7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小剧场。结束了这个乡没有专门演出场所的历史。乡村文化小广场、文化小剧场的建设,为农民自娱自乐提供了具有专业水准的文艺舞台,使农民
12、在农闲时节或“我们的节日”到来的时候,能够经常在小剧场汇聚,自演自唱,自娱自乐。 2021年,他紧紧抓住黑龙江省文化厅在基层乡村集中建设文化小广场的契机,全面提升xx村、xx村文化小广场的档次。现在,“xx村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已经正式挂牌成立。这个中心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现已建成集休闲区、体育运动区、秧歌和健身舞蹈表演区、小舞台等室外活动区,同时,在室内还建设了四室一区,即:音乐室、图书室、书画室、根雕创作室和摄影展区。2021年,又为永胜村建设了一个红色文化基地。为了这项文化工程,他几乎天天泡在村屯里,帮助村里谋划文化项目、送物品、寻找和动员乡村文化能人。 今年已经60岁的农民赵荣江酷
13、爱根雕艺术,但早已放下了手中的刻刀。原有的根雕作品也是丢的丢,送人的送人,剩下的也都放在了自家的仓房中落满了尘土。王xx同志先后10多次来到赵荣江家,动员老赵重新拿起刻刀,还在xx村农民文化中心专门开辟了赵荣江根雕艺术创作展览室,不仅使老赵的作品重见天日,还为他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他还自己掏钱为赵荣江购置了刻刀,去林场联系购买了大量的树根为老赵提供创作素材。赵荣江激动地说:“再不好好的研究根雕艺术,真对不起王站长的一片苦心啊”。和赵荣江一样被王xx感动的还有农民摄影家赵文,绘画爱好者王长彬、刘树森、任桂荣,音乐爱好者郭喜、魏云良、张志刚等一大批农民。现在,xx村已经成为木兰县远近
14、闻名的文化先进村。只几年每到农闲季节,王xx就组织全乡各村文艺人开展大型文意演出和晚会,受到全村百姓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每天到文化活动中心来跳舞、扭秧歌、看书看报、书画创作、欣赏根雕、吹拉弹唱的人都超过200余人,就连很多外乡镇的人也慕名前来参观。 xx村胡家屯紧邻哈罗公路,是一个拥有400多户的大村。由于历史原因,全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几乎为零。村民扭秧歌、跳舞就在不足4米宽的村道上。村道上车多、孩子多,非常的不安全,一过车尘土飞扬,也不利于百姓的健康。王xx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过积极努力,终于争取到了省文化厅援建综合文化小广场的项目。小广场开工建设期间,他每天都来现场监工,他说坚决不能让省文
15、化厅的文化惠民工程流于形式。施工方暗示,如果能放宽要求,可以给他点儿好处费。王xx同志坚定的说:“发展乡村文化是我的事业,我不能贪图小利,让老百姓骂一辈子,小广场建设必须按照省厅下发的施工标准进行,差一点都不行。”截止日前小广场已经圆满的竣工了,全村百姓无不欢欣鼓舞,还没等配套工程完工,老百姓就迫不及待的在这里扭起了大秧歌,跳起了健身舞。 这几年,他还十分重视村屯文化大院的建设。在兴建文化小广场的同时,王xx每年都有计划的扶持2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大院。其中他重点扶持了“xx村永恒文化大院”、“乔家屯张春荣文化大院”、“韩家屯邱桂荣文化大院”、“刘家粉坊屯孙贵文化大院”、“大灰堆屯郑永利文
16、化大院”、“建新村邱宪华文化大院”、“xx村刘景贤文化大院”、“曲家屯曲锦顺文化大院”等,他不仅倾注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帮助筹划设计,使这些文化大院很快提档升级。同时他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为各村的文化大院配备了相应的乐器、音响等设施,使文化大院真的名符其实、为民所用。 王xx还广开思路,因陋就简开拓了冰雪文化项目。2021年1月,王xx来到了xx村范家屯农民张凤良家中,鼓励张凤良利用自家的冬季闲置养鱼池塘开办农民冰雪文化基地。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备,xx乡首家农民冰雪文化基地正式对村民免费开放了。基地占15亩水面,设立了滑冰区、陀螺区、冰爬犁区和文艺表演区。他还协调县文体局免费为农民下发了冰刀,自掏腰
17、包2021元为基地送来了组合音响和100面彩旗,印制了4条彩色宣传横幅。冰雪文化基地的投入使用,为xx乡冬季文化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增加了新的亮点。 他用尽心思,只为乡村文化百花齐放 为了搞好文化下乡活动,提高演出水平,他依托各村屯文化大院组建了乡村文化小剧团。平时,这些人就作为村子里的文艺骨干和文化带头人,发动村民扭秧歌、跳舞,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农闲季节还集中组织排练文艺节目到各村巡回演出。这些演出即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也锻炼了自己的队伍。由小剧团为核心举办的农民春晚,受到了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领导的高度赞扬,成为这个乡的一个文化品牌。2021年7月以来,xx乡文化小剧团还自编自导自演了
18、一场魅力xx,激情xx魅力xx,幸福红丰唱响心中的歌。抓文化促党建惠民生大型广场演出中秋赏月篝火晚会广场文艺晚会和两届xx乡农民健身舞蹈大赛,连续三年举办了独具特色的xx乡农民春节联欢晚会乡村好声音xx乡农民歌手电视大奖赛全乡秧歌大赛等活动,吸引了全乡文艺能人的广泛参与和群众前来观看。王xx每年都创造机会,让农民上舞台甚至送文化进城表演。这种老百姓自己编、自己演、自己评的活动形式,不仅喜闻乐见,而且寓教于乐。既丰富了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也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弘扬了正能量。 他为了事业慷慨解囊,把简朴和忙碌留给自己 为了搞好乡村文化工作,王xx同志常常自己掏腰包。从2021年开始,为了全面展
19、示xx乡文化工作的丰硕成果,鼓舞全乡干部群众做好乡村文化工作,进而推动此项工作的发展,王xx考虑到站内人员少、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说服爱人自己掏钱创办乡村文化专刊,每年出刊4期,每期印数1000余册,每出一期的费用就是3900元。现在已经坚持出了第12期,已累积出资45000余元。根据乡村文化工作的需要,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封面人物、时代先锋、亲情故事、文化快讯、文化能人、乡村古风、绿野诗林、心灵鸡汤、理论学习等相对固定的栏目。整个栏目的组稿、采写、编辑、排版、印刷都是王xx亲力亲为。白天到各村检查指导,晚上就加班编辑刊物,常常都要工作到夜里12点以后。印刷刊物要到外地,他就开自己家的车。每期都
20、要往返几次进行校稿和确认,以确保刊物的质量。刊物出版后,他还要免费发放到县直机关学校,村屯小卖部和乡村干部、农民手中。图文并茂的乡村文化工作专刊,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传看。创刊两年多来,乡村文化已培植了固定作者近百名,作者年龄有青年学生,也有耄耋老人,有乡村干部,也有普通农民。可以说它的影响跨越了几代人。黑龙江省文化厅领导看到此刊物后十分高兴,还在刊物上亲自批阅,号召全省文化站长向王xx同志学习。 2021年秋天,xx乡xx村农民刘长林开办的农民文化创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本刚、政府副县长王艳玫等县乡领导莅临了现场,亲自为文化创作室揭牌。文化创作室不仅吸引了本村爱
21、好书法、绘画、剪纸、根雕、文学创作的农民参加,还吸引了全乡有艺术爱好的农民参加。大家聚在一起创作热情十分高涨。王xx还经常帮助刘长林邀请县里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剪纸艺术家等到创作室交流创作经验,具体指导农民创作。他把农民创作的作品有选择的刊登在乡村文化专刊上,既鼓励了创作室成员的积极性,还丰富了刊物内容。仅这一个文化创作室,王xx个人就出资6000余元。2021年元旦刚过,xx乡“首届农民唢呐培训班”开班了,为了能办好这次培训班,王xx又出资5000余元。每次搞活动,资金不足他就自掏腰包补上。有人问起他几年来为乡村文化花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为了乡村文化的发展繁荣,他倾尽全部精力,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站长 先进事迹材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