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我市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仅今年一至九月,全市民资投入就达1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但也应看到,我市民营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民营经济的发展缺少后劲。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是继资金之后民营企业最缺乏的资源,没有过硬的人才队伍,民营企业就很难做大做强。最近,我们对全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对各县(市、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我们又在市直单位中抽样调查了60家重点
2、民营企业,并对江苏牧羊集团、扬州扬力集团、扬州万方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企业进行了解剖分析,现将调研情况和有关思考报告如下: 一、人才队伍的现状与不足 近几年,我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有较大发展,但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文化层次偏低等问题仍很突出。 1、数量有所增加,但总量极为不足。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我市民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总量*年达19255人,到*年9月底人才总量已达64437人,年递增率达到60%左右。这种人才总量的大幅度增长,是随着全民单位的不断改制和民营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其从业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而出现的,但其实质性问题是,我市民营企业的人才总量只占其从业人员总数30616
3、6人的21,而与全市人才总量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31.26%相比,低近10个百分点,以此看出民营企业利用人才和集聚人才的问题比较突出,并成为严重地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 2、专业技术职称层次不尽合理。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到今年9月底,全市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515人,仅占民营企业人才总数的0.8,而全市高级职称人数占全市人才总量1.7%;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5552人,占民营企业人才总数的8.6,而全市中级职称人数占全市人才总量15.9%;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1215人,占民营企业人才总数的32.9,而全市初级职称人数
4、占全市人才总量32.4%。民营企业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3、专业技术人员文化素质亟待提高。从文化素质上看,民营企业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19285人,占民营企业人才总量的29.9,而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130482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44.4%;中专学历的为33030人,占民营企业人才总量的51.3%,全市中专学历的为109357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37.2%。民营企业人才中,文化层次偏低。 二、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后劲,成为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5、 1、民营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意识存在偏颇。部分民营企业的领导者生产、经营经验不足,还没有完成从小业主向企业主的过渡,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越来越感到人才的重要,但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意识还普遍较弱,更多的是考虑“经济帐”,其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有的民营企业主还停留在个体经营阶段,“家天下”意识严重,无论是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还是生产经营、日常管理都不能也不愿受到任何约束,企业人才的合理化建议往往容易被否定,在人员安排上近亲繁殖较为严重,企业主的家庭成员、亲朋好友无论能力强弱,水平高低,都占据企业的要害部门和有“权”岗位,妨碍了企业人才积极性的发挥。二是重引进成熟人才轻引进应届毕业生,成熟人才一来就能用
6、,而毕业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付出一定的培养成本才能产生与成熟人才相当的效益,所以在引进毕业生时过分重视“经济帐”而忽视人才的合理配置,增大了各类毕业生进民营企业工作的难度。三是对企业现有人才重使用轻培养。民营企业经营者大多希望充分利用在岗人才,而普遍忽视再培养工作,人才的专业技能难以得到应有的培训和提高,最终落到“江郎才尽”的地步。 2、民营企业经营者与人才在企业发展、经营管理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不少民营企业主由于个人素质所限,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容易形成“小步慢走”、“小富即安”思想,有一定的“短视”现象,与企业人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差距,企业主能做到“人尽其用”,
7、却做不到“人尽其才”,人才的个人价值难以实现,导致不少民营企业人才十分苦恼,从而一走了之。 、民营企业人才对自身才智的发挥心存焦虑。近年来,民营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一些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相比,不少企业规模较小,经济总量偏弱,加之对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重视不够,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与大集团、大企业的同行相比,在科研资金、设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在民企工作的人才容易产生“龙困浅滩”的感觉,使他们感觉到有力使不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 4、民营企业对人才的保障能力、激励手段单一。不少民营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人才的工资待遇不高,而且存在较大随意性,民营企业人才在住房、医疗
8、、养老保险等方面缺乏保障,“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关系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使人才人心思走。在一些民营企业,金钱挂帅、物质刺激是最主要的人才激励手段,许多企业主不会也不想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去激发企业人才内在的潜能,同时,一而再、再而三的物质刺激,也加剧了企业人才的趋利思想,影响了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 5、为民营企业服务的环境和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人事人才政策虽然基本做到了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但由于分散在人才引进、奖励资助等各个单项政策中,或是没有对民营企业作专门的强调,不利于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不便于民营企业和人才了解;全市的公共人事服务网络还有待整合优化,市、县(
9、市、区)人事部门还没有专门的民营企业服务部门,没有完全根据民营企业的需求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还没有很好承担民营企业体外人事服务部的职能。 与此同时,尽管全市广大干群的创业意识明显增强,不少专业技术人才敢闯敢冒,自主创业,投身民营企业经济建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但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民营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致使人才流向发生偏差,有的把目光投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不辞而别,“孔雀东南飞”;有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贪图安逸享受,留恋于“铁饭碗”;有的穷了等救济,下岗了等安置,宁愿在国有企业下岗,也不愿到民营企业一展身手,总认为民营经济低人一等。这种思想也已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 三、提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营企业 人才队伍 建设 思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