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L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认识其深层 内涵与文化价值。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2 .体会儒、道思想的不同特点,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从不同 角度思考其深层意蕴,并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思考其现代意义。理解史传 中表达出来的智慧、观念,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认识历史的能 力。3 .反复诵读,整体把握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深化理解,进一步提高独立 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分析比照,领会诸子散文在论事说理方面的不同特点和史传 散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手法。4 .在学习文化经典
2、的过程中吸取思想养分,滋养理性精神,开展思辨能力, 学习论说方法。围绕比拟重要的社会、文化话题,鉴古而观今,写一篇议论文, 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激发传承与发扬传统 文化的使命与热情。3 .培养质疑探究的能力,对艺术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产生理性认识。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法,演读法,点拨法,比照阅读法,读写互促法课时安排:9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学习)任务一召开“百家争鸣”思想交流会(第一、二、三、四课时)图片图片教学目标:4 .善于通过提问来引导对方思维5 .善于通过比喻来阐述抽象道理6 .庖丁解牛前
3、2段是怎样表达庖丁技艺高超的?提示:图片7 .小组交流合作:探析庖丁解牛的艺术风格?提示:参看陈永辉赏析庖丁解牛的六“解”艺术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春秋战国时代文化背景和儒、道学派代表人物及各自 特征,比拟分析孔孟的观点。要求:列出要点即可。2 .思考先秦诸子思想的价值和意义,为下一课时的交流提供做充分的资料准 备。第四课时导入先秦诸子的思想至今还受到广泛重视,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思想的底 色,成为中国世界观、价值观的独特印记。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先秦诸子的思 想精髓,我们班召开“百家争鸣”思想交流会(儒道分会)。活动一:头脑风暴1 .小组内部交流探究:第一、二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一
4、的第1题;第三、 四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一的第2题。(8-10分钟)2 .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纠偏、补充。(2-3分钟)3 .小组内部交流探究:第一、二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三的话题1;第三、 四小组探究单元学习任务三的话题2。(10-1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纠偏、补充。(2-3分钟)活动二:下笔成文从单元学习任务三的两个话题中,选出一个自己感兴趣话题,结合活动一阶 段中同学们的交流提供和老师的纠偏、补充,列一个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小结中国古代的“文史哲”向来很难划分清楚,先秦的诸子散文,既是文学的, 又是历史的,也是哲学的、文学的。春秋战国何以会出现如此精彩的诸子散文?
5、大概源于这个时代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之中,即宗法制的基础已经动摇,分封建国 的体制开始瓦解。既然各路诸侯都想称霸,都在进行“富国强兵”的改革,都需 要“智囊”,多元化的思想必然应运而生。表达这些思想,必须使用儒雅而不失 犀利的语言,于是充满了文采。“土”阶层终于登上了大分裂、大组合的历史舞台。此幕一经拉开,“百家 争鸣”便不可阻挡。如果说诗的时代是“礼乐文明”的奇葩,那么诸子散文 就吹响了 “礼崩乐坏”的号角。作业:1 .完成活动二中的写作,提供到班级交流群。2 .预习烛之武退秦师:了解左传等文化常识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借 助工具书通读文章,梳理有障碍的字词句。教学(学习)任务二解读春秋“蜘蛛侠”闯
6、关成功的密码(第五、六课时)图片图片教学目标:1 .准确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文章内容。2 .赏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3 .学习烛之武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1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形象。2 .探究烛之武行动成功背后的隐秘。图片图片第五课时导入美国漫威电影蜘蛛侠里的彼得因意外获得和蜘蛛一样的超能力,并创造 了蛛网发射器,化身蜘蛛侠守卫着纽约。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 “蜘 蛛侠”,他不是守卫一座城,而是保护了一个国(诸侯国)。这个“蜘蛛侠”就 是烛之武,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来了解关于他的不可思议的 故事。活动一:预习效果检测
7、1 .了解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 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 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 传”。左传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 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它内容丰富,规模宏大, 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响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 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 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
8、一些人物的生活琐 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总之,左传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 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补充了解一一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断代史:记录 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 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 记。2 .了解烛之武退秦师的历史背景(1)秦立晋君: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 杀了晋
9、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 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谷13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容许割让晋河 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2)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 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3)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 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 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4)郑楚结盟: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楚军大败。 晋文公尊周攘夷,成为
10、春秋霸主之一。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 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楚 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 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 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 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烛之武退秦 师发生在公元前630年,与城濮之战仅隔两年。因此,秦、晋围郑可以说是城 濮之战的余波。活动二:了解“关隘”之艰险结合背景,简要说明当时的情势。图片活动三:了解闯关过程默读文章,概述故事。提
11、示: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 免去了一场战祸。作业:梳理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文言词、句知识点,制作并积累文言实词卡片。第六课时导入韩非子说难中认为,游说的真正困难在于所要游说的对象(即君主)的 主观好恶,即“知所说之心”,而说服的结果也不仅是成功一种。失败者,往往 轻那么不被信任,重那么一命呜呼。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烛之武为什么能够通过一人之力,使得秦军退兵,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活动一:探究烛之武的语言艺术1 .研读第3段,分析概括烛之武的言说思路。提示:首先指出当前形势一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率先示弱,表示郑国 在秦、晋合
12、围之下不堪一击,亡国在所难免,也为接下来的形式分析假设了前提 郑州灭亡后会怎样?接下来分别阐述亡郑与存郑的利弊:亡郑只是有利于晋国,秦国不但无利可 图,而且只能眼看着晋国强大而自己相对被削弱;而存郑那么相当于为秦国在东边 设置了一个接应点和补给站,对秦国只有好处。然后,烛之武又将矛头转向了晋国,指明晋国在历史上就曾对秦国背信弃义、 两面三刀,现在也是贪得无厌,亡郑并不会是他扩张的终点,迟早也要把秦国作 为吞并的目标。最后得出结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行为,希望秦穆公好好考虑。2 .还原历史情境,查找矛盾根源,多角度思考:烛之武凭一己之力怎么劝退 秦军的?他的语言艺术如何?小组合作交流,汇
13、总并梳理答案,派代表展示本小 组讨论结果。提示:奉承示弱,郑知亡,抬高你;顺势陈弊,假设郑亡,削弱你;以利相诱,假设不亡,有益你;以史挑拨,揭痛处,离间你;顺势推测,假设郑亡,威胁你;陈述利害,君图之,服了你!3 .思维拓展、质疑探究:秦军退兵真的是因为烛之武的口才吗?提示:在先秦时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还没有如后世封建社会那么鲜明,个体登 上政治舞台张扬自我、倾尽才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像曹刿、烛之武、弦高, 包括后世的张仪、苏秦等有才华者在乱世中完全可能大放异彩。当然,秦穆公的 退兵绝对不仅仅是因为烛之武的口才好,而是因为烛之武抓住了秦晋两国的利害 关系来大做文章,正好切中了秦穆公的要害
14、。正所谓“春秋无义战”,因利可出 兵,自然也可能因利而退兵。作者为了凸显烛之武的形象,也为了明确地剖析秦 晋的关系,故而对历史事件做了艺术加工,个别细节禁不住推敲是正常的活动二:梳理、概括人物形象1 .结合当时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梳理文中的人物关系,拟画一个草图。提示:图片2 .分角色诵读,感受人物性格特征。完成表格。提示:图片3 .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提示: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牢骚与怨气, 但是他是一匹蓄势待发的老骥,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在国家危难之际,毅 然挺身而出、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 国的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
15、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 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足见其义、勇。说服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 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 ,具有维护国家平安的爱国主义精神。活动三:探究文化密码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理解晋文公所说的“不任”“不知”“不武”?提示:此时烛之武能够从地缘政治(从现代知识体系来讲,确实属于地缘政治)的 角度来说明伐郑只是给秦国增加威胁,从而使秦国放弃伐郑。然而这不不止!秦 穆公还派兵帮郑国守城!于是从秦晋联盟变成了秦郑联盟。此时的情况,说明秦国不希
16、望晋国灭亡郑国。形势的剧变,让晋国灭亡郑国 已经变得不可能了,这时候所谓灭郑之战只会变成秦晋之战,此前的秦晋之好就 会立马崩盘。晋文公作为一代贤主,显然是从晋国的利益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 既然灭郑已经不可能了,继续发动战争就会与秦国翻脸,进而损伤晋国的利益。从以上背景可以对晋文公退兵的理由进行分析。不仁:从道义上来讲,重耳能够成为晋国国君,依靠的是秦穆公,所以说“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即如果没有秦穆公的帮助就没有重耳的今天。也就是秦穆公 于重耳是有恩的,如果此时反而对自己的恩人下手,很显然是不仁不义的。所以 这一条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既然秦国此前与晋国交好,并约定一起灭掉郑国,但 是最终却反过来
17、帮助郑国来对付自己的盟友,这本身就是不仁不义的。即然秦穆 公可以不讲仁义,晋文公难道就得讲仁义吗!所以这一条也是可以不成立的。不知:原文是“失其所与,不知“,即与秦国翻脸是不明智的。根据以上背 景的分析来讲,再进一步发动战争,就将与秦国翻脸,从而失去秦国这个盟友。 然而秦国是一个大国强国,与大国强国为敌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这一条是成立 的。不武:原文是以乱易整,不武”,这一条的意思,硬译过来是:把整齐的 军队变成混乱的军队,是不符合用兵之道的。但是这一句的本质是:继续发动战 争,只不过是为了解气,但是达不到战争的目的,即灭郑,这不符合战争的原那么, 即不武。从以上背景分析来讲,继续发动战争,确
18、实是无意义的,所以这条理由 也是成立的,但是成立的原因并不是“以乱易整”,而是达不到目的,也是基于 利益。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第二条“不知”才是退兵的根本原因,第三条“不 武”是基于第二条才得以成立,而所谓“不仁”只不过是晋文公用来装点门面的。小结:一个人能够在危机关头,夜缱而出,不仅需要分析的语言技巧,更要包含忠 君爱国、破釜沉舟的勇气。然而通过深入分析可知,“烛之武退秦师”除了个人 的义、勇、智之外,还有很多隐秘的政治、军事、时代、历史、地理以及文化文 化等诸多因素。作业:1 .拓展阅读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中的以下文段,结合课堂所学,写一 篇以“春秋蜘蛛侠的成功密码”为题的小论文,深度阐
19、述烛之武何以成功让 秦穆公退兵的。不少于500字。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 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 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 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语能假设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 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 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2 .预习鸿门宴:了解司马迁、史记等文化常识,借助工具书通读文 章,梳理有障碍的字词句。教学(学习)任务三:组织一场关于鸿门宴的历史采访问答(第七、八、九课时)图片图片
20、教学目标:1 .疏通文意,准确理解鸿门宴的文章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诗 词、虚词、句式等)。2 .理解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赏析人物刻画方法及文章的写作艺术。3 .了解史传文学史记的特点,培养质疑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1 .准确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用法。2 .抓住文本细节,分析深层内涵。图片图片第七课时导入脑筋急转弯: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饭局一一鸿门宴鸿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本是一个地名。但因为历史上的两个名人,在这里 进行了一次设宴会晤,但不欢而散。弄得这三个字,从此被冠上了不怀好意的宴 请头衔。活动一:游戏效果检测1 .了解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年一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
21、今陕西韩城)人, 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他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刻苦,遇到问 题,反复思考。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他几次同汉武帝 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司马谈死后,他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动手编 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 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 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含垢忍 辱忍受腐刑。2 .了解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
22、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前后经历了 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 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 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 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 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 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 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
23、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 .了解鸿门宴的相关历史背景: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 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攻。当项 羽到达函谷关后,得知刘邦取得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已经攻陷关中,一 怒之下攻陷了关隘,并推进至戏水之西。刘邦当时与其军队同处霸上,暂未会见 项羽。当时项羽的兵力大约是40万人,刘邦军队共约10万人。4 .读准字音图片5 .抽检词句疏通情况。例如:沛公军(名词动用,驻扎)霸上,未得(能够)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 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状语后置):“沛公欲王(名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必修 下第 单元 整体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