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 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第一,认识什么是占空间。第二, 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气能够像粉笔、水一样占据空间。第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 缩后的空气有弹性。第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 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这节课通 过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
2、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2 .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探究:1 .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有空间;.能初步依照“问题一一假设一一验证一一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 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2 .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科学态度: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压缩空气有关的技术应用。【教学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难点】了解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4.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了就
3、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会怎样流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共同探究的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板书课题)。二、提出问题,合理猜测,实验探究.师: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变成了热空气后会怎样流动呢?大家来猜一猜。预设:向上、向.师:要怎样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请阅读课本P7页,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 想到的方法又好有多。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预设: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撤一些很轻的碎屑状的东西, 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生2: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会很轻的会转动的物体。 生3: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很轻的塑料,看塑料袋
4、会不会“飞起来”。1 .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老师这也有一个想法: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把手放在蜡烛火 焰周围的不同方位,感受热风往哪个方向流动。2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实 验时请注意:不点燃蜡烛前,现将实验物品放到蜡烛上方,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组员做好分工,密切合作;认真观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注意平安,准备一块湿毛巾,发生意外时迅速将湿毛巾盖在火焰上或将燃烧物丢在地 上,然后远离燃烧物,不要伤到自己或引燃其他物品。学生进行实验:纸蛇转动的实验、感受热风流动的实验。3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进行指导。4 .教师演
5、示: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5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预设:生L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纸蛇不会转,点燃蜡烛后,纸蛇就转动起来了,说明热 空气往上流动。生2: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塑料袋是瘪的,点燃蜡烛后塑料袋慢慢鼓起来,然后就 飞起来了,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生3: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将手放在蜡烛周围,没有什么感觉,点燃蜡烛后,我们 在火焰上方感受到了热风吹到手上的感觉,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6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纸蛇和塑料袋的运动,推测出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我们能用 眼睛看到热空气向上流动吗?为什么?预设:看不到,因为空气是透明的。分组实验:观察热空气的影子。三、
6、探究热空气轻上升.师:老师这有二个杯子,是空杯子吗?(里面有空气)这是二个大小相同并装满空气 的杯子,这二杯空气一样多吗?(一样多)对,它们的体积相同。(出示PPT)等会儿 请同学们用手调节木棒中间的线,让实验装置平衡,然后用点燃火柴加热一端纸杯内的 空气,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交流汇报。预设:(加热过的热杯子那端向上翘。).提问:火焰烤过的纸杯向上翘说明了什么?预设:一样多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1 .小结:说的非常正确,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就会上 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翘了。第二课时一、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师:同学们,当热空气和冷空气相遇后会怎么样呢?请
7、看课本P8页的实验,思考 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烟会怎样流动?这说明了什么?将冷瓶与 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后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1 .师:我们通过一段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来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播放多媒体视频).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预设:我们看到热瓶内的烟向上流动,冷瓶内的烟向下流动,形成一个循环了。2 .师:观察得很仔细,将热瓶放在冷瓶上面又是怎样的现象呢?预设:热瓶内的烟一动也不动。3 .师:谁来解释为什么呢?预设: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不会向下流动。二、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现在杨老师家要安装 暖气片,你觉得安装在什么
8、位置合适呢?为什么?预设:墙的下方,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1 .师: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预设:因为冷空气向下流动。2 .师:刚开始上课时,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请结合第一课空气占 据空间的相关知识,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看课本P9页的图说一说大自然 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预设: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这时热空气就会上升,热 空气上升后就会腾出空间,冷空气会补充到热空气上身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的流动就 形成了风。3 .体验;设置一个场景,小组的桌子是蜡烛的火焰,组员是空气中的颗粒,加热时,空 气颗粒受热离开桌子(火焰周围
9、),这是就腾出了空位,空位周围的其他同学扮演冷空 气颗粒,移动至腾出的空位上(代表冷空气的流动),但冷空气颗粒移动至热空气上升 后留下的空位时,形成了空气的流动,这样风就形成了。4 .风是我们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中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试一试。5 .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科学无出不在,只要你有 一颗好奇心,善于观察,动手动脑你们也能成为科学家。三、拓展提升阅读课本P10页,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想一想实验说明了什么?【板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上升第二单元研究土壤3 . 土壤的成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
10、的土壤等科学探究:1 .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它们包含的肉眼可见的成分。2 .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 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态度:1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2 .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提供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物质。【教学难点】知道有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可以利用间接的方法证明它们的存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土壤。学生材料: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教学过程
11、】一、导入新课1 .师:老师买了花苗,这里还有个花盆,我还差些什么吗?图片展示:花苗和空花盆生:土壤2 .师:土壤是什么样的呢?里面有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二、观察土壤1 .师:老师今天带了些刚挖的土壤,那如果观察的时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我们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我们.汇报三、土壤里的水、空气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师:你们在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物质啊!那土壤里有水和空气吗?(未提及水和空气: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 土壤里有吗?).师:你能看到吗?你有方法借助其他物体证明它们的存在吗?小组交流选出大家认为最满意的方案进行汇报。1 .汇报预设师:用纸巾捏一捏,
12、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土壤里有水?生:纸巾变得潮湿了、皱了、破了师:那把土壤放进水里要观察什么?生:看有没有气泡,如果有说明土壤里有空气。2 .学生活动.搅拌放入土壤的水PPT展示要求:搅拌棒使用1分钟后收回;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卫生;将发现用便签纸 贴在记录单上学生实验:教师及时收回搅拌棒,并引导每组学生观察水的分层现象,提示可以借助放 大镜观察。四、总结师:土壤看起来很普通,里面却含有这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发现土壤里有这些成分的啊?(固定句式:今天,我们用()发现土壤里有()。)生:纸巾,放大镜、放进水里。五、课后活动.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是小公园里的土壤,还有哪些地方会有土壤呢
13、?生:菜地、花坛、河边.师:请每位同学选择一种和今天不一样的土壤,用学到的方法观察并记录里面有哪些 成分!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5. 土壤的类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2 .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科学探究:1 .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设计实验,比拟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科学态度:1 .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感官的作用。2 .愿意亲近土壤。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挑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教学重点】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
14、植物的生长需求。【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拟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视频。学生材料:一定量的土壤,另准备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搅拌棒、纸巾、 纱布、放大镜、漏斗、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1 .出示花生、苹果、藕的图片.2 .提问:你们喜欢吃花生、苹果、藕吗?那你知不知道哪里的的花生、苹果、藕最好吃? 这些地方的花生、苹果、藕为什么最好吃了?有什么微妙吗?3 .预设:(1)与气候有关(2)与土壤有关(3)与光照有关4 .是的,植物的生长不仅与气候、光照有关,还与土壤息息相关,今天老师专门托人从 这些地方捎来了一些土壤,一起探究土壤的奥
15、秘。二、合作学习,研究土壤种类。1 .活动一:观察颗粒大小。那么我们来了解土壤吧,请同学们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们的发现。 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可 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2 .活动二: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特点。那你们想知道不同类型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吗?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的特点?认识一个事物可以用哪些感官?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手摸一摸等。那么认识土壤,用手来引导学生用捻 一捻、握一握的方法来比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差异。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齐体验,用手捻,发现沙土粗糙,黏土细腻。握成团,发现沙土
16、不能 握成团,黏土能,所以制作陶瓷,所以选用黏土为最好。3 .活动三:比拟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否不同呢?想一想,哪种土壤类型的渗出来的水多?预设:沙质土渗出来的水多。黏质土渗出来的水多。壤土渗出来的水多。4 .提供给学生一组比照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水、过滤器,(控 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5 .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4)让小组学生表达看到的现象,比拟盛水的容
17、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那么说 明土壤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那么相反。6 .小结:土壤类型特点沙质土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7 .请同学们根据花生、苹果树、藕植物的特点,想一想,属于哪种土壤?藕: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假设停水 一日,那么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花生:喜通气性、透水性良好的土壤,不喜潮湿。苹果树:需要适宜的水分、肥力和通气性。通过对土壤的了解,我们现在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花生对应、苹果树对应、藕 对应。哪一种组刚刚猜测正确
18、了,分发一枚大红星。三、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土壤的特点,挑选出适合不同植物的土壤。1 .提问:老师这里还有几种植物,你认为它们分别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2)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3)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2 .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你知道它适合什么土壤吗?3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土壤的类型c沙土:粗糙,不能握成团根据颗粒大小分川 黏土:细腻、握成团、壤土:渗水性:沙土最好,壤土次之,黏土最差5 .肥沃的土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 .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
19、和一些改良的方法。3 .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科学探究:1 .能够制作肥料袋。2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科学态度:1 .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 .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 .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2 .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教学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小铲子、塑料袋、易腐烂的菜叶果皮、洒水壶。【教
20、学过程】一、了解土壤1 .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 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 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2 .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 (土壤贫瘠).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3 .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 枯黄,很难茁壮成长。既然我们原因找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 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二、了解
21、腐殖质.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1 .采集土壤:待会我们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2 .考前须知: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四人小组为单位,不落伍,不伤害任何物体。选择合适的地点,不挑拣里面的东西,采集原始的土壤。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再尝试挖的深一些,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记得把坑填好,恢复原样。3 .室外活动:采集肥沃的土壤。4 .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东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 物的残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了解土壤动物。5 .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2、通 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 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6 .过渡:其实这些土壤动物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在生命结束后 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动植物遗体落到土壤中会发生什么 变化?(腐烂变黑).了解腐殖质: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 越多,土壤越肥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 .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3 .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教学
23、准备】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 学生材料:纸、橡皮泥【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1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大树洞里, 树洞很深,洞口又很小,球拿不出来了。(这时,将准备好的小球放进锥形瓶里)同学 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帮帮他们吗?2 .学生汇报:用水.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随着老师将水倒入到锥形瓶中,我们发现“水将瓶子里的空间一 点一点的占满了,小球就出来了 ”“此时瓶子满了,如果老师继续往里面倒水,可以吗? 为什么? ”“是的,瓶子里的空间被水占满了。所以,我们说:水可以占据空间”3 .(将锥形瓶里的水倒掉)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