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学习感受.doc
《生活即教育学习感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即教育学习感受.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活即教育学习感受 “生活即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学习了陶行知论生活教育一书,给我的教育教学无限的启发和思索。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忽略对学生的生活教育。而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即来源于生活,由生活产生,文字、书本不能喧宾夺主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生活即教育”主张到处是生活,即处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就是即教育的场所。这就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和场所,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的概念。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定义为”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2、,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各种生活中进行。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教育是想通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细节中捕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利用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无论是光明的一面还是阴暗的一面,让孩子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心去触摸、去感悟生活,这样学生才能
3、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学会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才更丰富,教育的意义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二篇:生活即教育读后感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一文中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既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读了陶行之的教育论,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的我,也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以下是我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陶先生所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
4、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学校里的教育有很多是空洞的、理论性较多的教育,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在的教育、终生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纵观当代的教育,真是让人担忧。家长、学校都是为了分数而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将来考上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学生的一切都是以学习的成绩分数来决定。导致现在有的学生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生活白痴。这些人将来如何
5、生活、生存。这类人其实到了社会上也做不了什么事的。连生活都成问题的人,我想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困难的。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号召学生到社会中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果然收获不小。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学生的实践体会:“假日,我们班组织了一次社会活动。老师给我们每人发放6张报纸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我们这一组领到报纸后就迅速的来到小区广场,我和罗龙二人一组,我们一起向行人推销,罗龙骧递报,我找补零钱。我在家时已准备得很好,因为一份报纸6角钱,我就把4角钱分成一扎,这样顾客给一元钱,我就拿出一扎找补,如果顾客给5元钱,就拿出4元钱和一扎角票,这样又快又准确。我回家
6、进行了盘点,还真是一分都不差。这次卖报很顺利,是我们把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都用得很好,礼貌用语赢得了顾客的夸奖,数学知识赚到了辛苦钱。回家后,我和妈妈讨论假如我一个月生活费700元,而卖报纸每份赚两角钱,那么要卖3500份报纸,一天要卖110多份报纸才够生活费,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头顶烈日,走街穿巷,还要不停的吆喝,口干舌燥。我终于知道我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我要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相信这些在生活中真真实实体验过的孩子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恩,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三篇: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 语文即生活 初中学生语文的生活实践性学习初探 作
7、者刘德章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第一中学 邮编401329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初中学生语文的生活实践性学习初探 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把语文学习仅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领会语文学习的意义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学生的反应是多元的;二是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生活型,应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语文教学应适应并挖掘这些特征。 一、初中语文生活实践性学习的含义 语文教学生活实践学习
8、,就是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绝不偏废于一方。它继承优秀的语文教学传统,并适应现代语文教学需要,形成相对封闭性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结构乃至教学效果上具有开放性与无限发展性。语文教学生活实践学习,就是语文课程应打破“知识中心论”的拘囿,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其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刘国正先生向来重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他曾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该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生活息息相通。这样,会使教学充满生气,使语文训练多趣而多效。”美国教育家杜威亦曾说过:“离开了语言的自然的目的,难怪语言
9、教学成为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生活实践性学习结构的构想 语文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过程是学生生活实践性学习过程。这一过程在于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品质发展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为主要内容。初中学生心理需求包含爱的需求、友情需求、成熟需求等;个性品质发展需求包含独立自尊需求、自我表现需求等;社会发展需求包含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增强民主合作的意识、科技环保的意识等。 1、语文教学选文贴近中学生生活,充满其内在需求与发展需求的构想。可分设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选文与活动满足学生直接的心理需求;第二阶段是选文与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的需求;第三个阶段是选文与活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
10、语文教学贴近中学生生活,确立知识积累与能力目标的构想。分设三个阶段(与教材及活动项目构建三阶段相对应):第一阶段是初步的生活常识、社会常识与传统文化的积累。整体感受选文与活动的能力、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写日记的习惯养成;第二阶段是一定的科学知识、社会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具体深入的分析选文,较深刻的感受活动的能力。基本的书面表达能力、描述自我成长的能力;第三阶段是一定的科学知识、社会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积累。较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感受文学作品与社会现象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描述社会想象与发表观点的能力。 3、语文教学贴近中学生生活,确立具体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的构想。一是整
11、体感知,其手段有默读训练、朗读训练、背诵与默写训练,媒体手段等,其中应加强媒体手段的使用;二是具体分析,方式有导读、提纲、讨论、质疑、自读才、评价、练习与测试等。其中应重点探索“讨论、质疑、评价”等方式的采用;三是归纳升华,包括知识类归纳升华、技能类归纳升华、思想类归纳升华等,其中应高度重视“思想类归纳升华”;四是活动体验,包括课堂表演实践、课外活动、生活实践等,其中应重点探索“课外活动”与“生活实践”;五是扩展阅读,包括知识类扩展阅读、技能类扩展阅读、情感与思想类扩展阅读等;六是表达训练,包括口语训练、书面语训练、课内材料训练、活动与话题训练,其中应以口语训练、活动与话题训练为探索重点。 三
12、、以课程资源利用促进语文生活实践性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能成功。学生的世界是宽广的、丰富多彩的。教师可在教学中试把学生的圈子分为三大块:家庭、学校与社会。家庭中有幸与不幸;有瓶瓶罐罐,磕磕碰碰;有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有希冀,有得失。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有仰慕、敬佩、尊重;有讨厌乃至憎恨。以上这些,信手拈来,皆可成文。学校的环境、纪律、校风、校训及教师等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碰撞每一个幼小的心灵,迸出种种火花。如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性格、工作、讲课如何,对学生怎样,衣着是
13、否考究,何其丰富。学生呢,优秀者清高孤傲、落落寡欢;低劣者畏首畏尾、自卑自贱;或有的孤芳自赏,自怜自爱,性格或热情如火或冷漠似冰;或活泼好动或喜静独处,或深沉或直率;细细道来,多如牛毛。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小到花草虫鱼,邻里琐事,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焦点。学生自身的苦乐喜忧,爱恨歌泣,娓娓诉来,一部洋洋洒洒的感情历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明确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上的地位与作用,也指出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分析表明:语文教学课堂学习资源有:课本、教辅资料、教
14、学挂图、卡片、工具书、电子版材料、网络材料、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电影、电视、广播)等;语文教学课外学习资源有:报刊杂志、书籍、各种标牌广告、布告栏、报廊、网络等;语文教学学习活动资源有: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课文剧表演、展览、参观等;语文教学社区资源有: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物古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家庭生活、国内外重要事件、各种教育基地。语文教学增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意识,一方面能拓宽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领域,有利于学生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局面,转变学习方式。学生面对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资源所构成的学习空间,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语文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教育 学习 感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