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科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培养文言语感。2 .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寓意。3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4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比照、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体会愚公的人物形象及精神品质【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衬托、比照手法表现愚公人物形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历经千百年,愚公精 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嘉,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 不搬家,而一
2、定要移山呢?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移山”这件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进课 文。二、文学常识1、作家介绍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2、作品简介: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 是春秋战国时代。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 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3.文体链接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到达劝诫、教育或 挖苦目的。三、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
3、万仞reno本在冀ji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se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 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 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担者三夫,叩 kou石垦壤,箕ji畚be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ang妻有遗男,始龊chen ,跳往助 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 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 子;子
4、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i也,而山不加曾zeng,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wuL?ZjuZo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b朔东,一厝 雍yong南。自此,冀ji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2、教师范读,读准停顿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视频朗读,注意朗读语气4、抽生朗读,读出人物语气5、全班齐读,读出人物精神四、译读,读懂文意(-)学生根据在读的过程中的理解,结合注释、工具书等,对文章进行直译。(学生自主、合 作学习)太行、王屋二
5、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至在冀ji州之南,河阳之北。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愚公者,年旦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s。,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 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 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 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
6、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遂率子孙荷h。担者三夫,叩kdu石垦壤,箕ji畚be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ang 妻有遗男,始龊che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 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剩余的岁月
7、、剩下的 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i也,而山不加曾zeng ,何苦而不平?”河曲 智叟亡W。以应。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 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 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b朔东,一厝Bybng 南。Bybn
8、g 南。此,冀ji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o天帝被愚公的 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 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二)文言知识积累.重点实词惩山北之塞(苦于)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聚室而谋日(谋划、商量) 毕力平险(尽、全)杂然相许(赞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荷担者三夫(肩负、扛)寒暑易节(更替) 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忧) 1 .一词多义年且九十(将近)(1)且且焉置土石(况且)且焉置土石
9、(往哪里) (2)焉I始一反焉(语气词)(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 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之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I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人称代词,他们)I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人称代词,他)其妻献疑日(代词,他的) (4)冒感其诚(代词,他的)一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5)而 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聚室而谋(连词,表顺承)I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达于汉阴(介词,到)(6)于告之于帝(介词,向) 2 .古今异义河阳之北(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
10、天)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荷担者三夫(古义:扛;今义:莲)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叹气;今义:休息)虽我之死(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3 ,通假字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一厝朔东(同措,放置)4 .词类活用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朝。)帝感其诚(被感动,被动用法。) *毕力平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箕畲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6 .倒装句(1)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
11、序为汝之不惠,甚矣”)(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焉提前)(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三夫后置)(4)告之于帝。(宾语之提前)7 .省略句(1)(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2)(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主语愚公)帝感(于)其诚。(省略介词于)(4)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省略介词于)(三)翻译句子L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2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3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是带着子孙辈中能够挑得动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什巴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4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凭着你剩余的岁月剩下来的力气,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5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担忧铲不平呢?6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再也没有大山阻隔了。五、背读,完成作业1、朗读并背诵这篇文言文2、翻译这篇文言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