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卷公开课.docx
《第一单元测试卷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测试卷公开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语文选必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2022.4.9)一、语言文字应用(选择题每题3分,共43分)1.以下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帷裳(shang) 蕤(weirui)A.愆(qian)期 *B.公姥(mu) *C.庚寅(ying)D.境垣(yuan)钓叟(sou)菱(ji)荷( )崔嵬(wei)便(pian)言 罗绮(ql)结(jie)发彳宅僚(chachi ) 猿猱(nao) *葬(ji)麦自度(du)曲2 .以下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氓之蚩蚩B.方衲圆凿C.络绎不绝D.天堑无涯载笑载言 美人迟暮 蚕丛鱼凫 羌管弄晴总角之晏蜘I躅不前天梯石栈豆蔻年华岁不我与 心如磐石
2、 绵里藏针 黍离之悲3 .以下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刘老师对近几年出现的“梨花诗”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她认为诗歌应该讲究 含蓄美。B.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C.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优 化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D.欧洲多国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 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生命像块铁,越是敲打,就越能迸发火花;成长如登山,冲顶越难,就越能收获美景。 身处最好的时代的
3、年轻人,就更应该努力为时代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B.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用“站站停靠”这种蕴含着温情的慢火车满足沿途居民的 出行需求,彰显的正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C. 一百多位影视从业者联名发表了一封致媒体公开信,呼吁抵抗此前已被法院判决剽窃他 人作品而拒不抱歉的个别艺人不应以节目导师身份出现在综艺节目中。D.依照去年起施行的电子商务法指出,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及时地披露商品 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5 .以下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宁溢死以流亡兮B.解鞍少驻初程C.箱帘六七十D.嬉嬉钓叟莲娃规矩而改错侧身
4、西望长咨嗟催藏马悲哀于嗟女兮,无与土耽6 .以下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体无咎言(咎:责备)进不入以离尤兮(尤:忧愁) B.人贱物亦鄙(鄙:破旧)C.一夫当关(当:把守)*D.夜雪初霁(雨雪止,天放晴)便言多令才(便:言语敏捷) 骞朝讲而夕替(替:替换) 便利此月内(利:适合)7.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亦余心之所善兮 B.君既假设见录C.难于上青天D.夫孰异道而相安渐见愁煎迫仕宦于台阁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字余曰灵均 杂彩三百匹 戒之慎勿忘 固前圣之所厚8.以下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全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二三其德8 .纷吾既有
5、此内美兮C.六龙回日之高标D.伏清白以死直兮9 .以下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总角”代指人的童年、少年阶段,“豆蔻”指十四五岁的少女,“弱冠”指二十岁的 青年,“知命”指五十岁,“期颐”指百岁老人。B.父母是最重要的亲属之一,除“父母”“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椿 萱”“双亲”。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己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父亲去世 后称为“先父”“先考”“先严”,母亲去世后称为“先母”“先妣”“先慈”。C.汉代将十二时辰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食、日入、 黄昏、人定。古人又用十二地支来命名每一个时辰,其中“黄昏”
6、对应的是酉时,即17时 到19时。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谥号是后 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 成的特殊称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此后每一位皇帝对应一个年号。10.以下对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氓以弃妇的身份和口吻,依次写了相识与允婚、相思与成婚、相爱与新婚、遭弃与离 婚,以至忆苦自伤、情断义绝等内容,展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具有强烈的叙事性, 又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B.离骚中的“香花香草。具有强烈的象征色彩,诗人将之作为自己的衣饰,与他的美 好心灵互
7、为表里,相得益彰。离骚中的“美人”往往是诗人自喻或喻指君主,屈原又用 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来象征君臣际遇的状况。这些在后世文学中成为稳定的文化符号。C.蜀道难使用乐府旧题,以七言为主,融入了辞赋、古文的句法,句式参过失落,节奏 变化不拘,让人读来仿佛行进在崎岖不平的蜀道上,加之丰富的想像、奇特的比喻、夸饰的 笔法、反复的渲染,将李白清新飘逸的诗风表现得淋漓尽致。D.望海潮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杭州的繁荣、 壮丽景象,通篇用赋体作法,铺张扬厉,对偶排比,堪称一篇词体的杭城赋。扬州慢用今昔比照的手法来写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移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或乐景写哀,虚实结
8、 合,是对名城扬州的哀悼之作。11 .选出对以下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归类准确的一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西值松柏,左右种梧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A./B./C./ D./)(元日)(端午)何处闻灯不看来。(中秋)强插茱萸随众人。(重阳)12 .以下古诗词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正开初节,日观上重轮。百灵滋景祚,万玉庆惟新。B.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
9、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C.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 D.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13 .请根据孔雀东南飞的有关内容,为下面对联配出下联。(3分) 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下联:14 .比兴手法是诗经开创的,在后来的民歌以及现在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和 发扬。例如:紫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莱葭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陕北民歌泪蛋蛋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歌曲幸 福不会从天降请你参考以上例如,围绕“青春”和“亲情”两个主题,使用比兴手法分别写两那么歌词
10、。 (分别不超过30字,4分)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钟嵯很明显赘美“初发芙蓉”的美。唐代更有了开展。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 但已有了 一些新鲜空气。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李太白诗“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缺乏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清真” 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 的美,但仍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 水来比喻诗文。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
11、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的 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 美: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清代刘熙载的艺概 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 在内。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材料二:常言道:诗无达诂。两千多年来,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主旨及文义的阐释多有不同。 骆玉明表示:“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本身无法直译,一旦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 可防止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而读者常常先入为主地
12、去用白话文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 物。”作家蒋勋也反对看白话注释的古诗,并认为诗经里的一些篇章是完全不用翻译的。 蒋勋说,如氓的白话译文:“流浪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心来换丝,找 我商量婚姻事J与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一比,味道全无。 所以,蒋勋说诗是没有方法翻译的。骆玉明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他说,“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 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但后人在学习、 阐释、研究这些书时会不断加入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把本民族的核心价值灌注在一些经典 当中,这就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塑造一个民族精神
13、和灵魂的东西。本民族的经典 著作,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信仰,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比方世说新语 中记载,人们在清谈时,一方如拿经典著作里的话来论证的话,对方就会不再辩驳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诗经“思无邪”,也就是说它的情感表现都是正当的, 没有偏邪的东西。诗经是庄重的、沉着的、优雅的、本真的,堪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 学家底”。(摘编自夏学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 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作为表达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精华的中华 美学精神,其形成、开展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
14、也就是文艺审美活动即文艺作品的创作、欣 赏和传播。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也是 中华美学精神最为坚实的构成,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纵观中外文学史,不管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写作都与本国的文学传 统血肉相连,其作品都渗透着本民族的美学精神。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脚下赖以生存的 土地一样,作家的文学写作,也很难离开传统美学精神的观照。所以,能够到达高原、高峰 的中国文学,应该写出我们伟大民族和平而不保守、中庸而不平庸、深沉而不失热情的性格, 充分表达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复兴而奋勇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深沉壮阔的笔触缔造一个 内涵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单元测试 公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