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介绍(5页DOC).docx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介绍(5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介绍(5页DOC).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地位(一)课程地位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计算机替代人脑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它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会计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从分的发挥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对学生进行该系统专业的训练,将为学生将来进行实务性工作打下很好基础。(二)课程类型及适用专业1、课程类型:职业核心能力课2、适用专业:财务会计及经济类专业二、标准制定背景和论证情况本课程属财会业务能力课,从教学实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可以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多
2、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本课程的标准,在教学中实施,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本课程以培养符合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原则,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课程体系设计按照知识、技能、实际应用等为主线,在理论教学中始终贯穿实践性教学。三、 标准构建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构建以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为指导,依据当前专业岗位要求,结合本地经济状况所需从业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要求,同时结合学校能力以及中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而构建。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算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术语,电算
3、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和职能结构,电算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电算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以及我国电算会计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业务实际能力核算,增强专业意识和专业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品质。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为每一模块确定应知应会目标以及应知应会目标的鉴定标准和方式,本课程的应知、应会目标及综合鉴定和课程标准图设计如下:1、 应知目标了解会计电算化及会计软件的基本概念熟悉会计电算化几大基本业务操作流程2、应知目标综合能力的鉴定:本课程的综合能力鉴定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评定,其一是参加学期的统一测试,对本学期的课程目标进行全面
4、的考核;其二是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业务操作,这是对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考核。四、课程考核与标准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由课堂抽查、平时作业、实践操作、期末测试等组成,各类型考核的分值比例和标准如下表所示。课程考核方式及分值比例一览表:考核方式考核项目鉴定标准课程成绩(100%)课堂抽查(10%)知识能力问答(5%)每一学生课堂回答2次,要求回答内容基本正确,口齿清楚。考勤、学习态度(5%)遵守课堂纪律,无迟到早退旷课,听课认真积极。平时作业(10%)平时练习程度作业齐全,内容正确,书写、规范、认真。实践操作(30%)换位学习(5%)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
5、上给同学和老师上课。小论文(10%)对学习和实训过程中的问题或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总结,能作出自己的初步解决办法或努力方向。实训课(15%)给出一个课题,由学生根据具体内容,先拟出一个调查方案,再到社会中选取调查环境和样本点进行调查,要求基本业务流程熟悉,无错误环节。期末综合鉴定(50%)试卷测试理论知识(20)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考核实践操作能力(30)对实际业务进行处理,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实操能力。五、课程模块说明本课程共有六个模块构成,鉴定方式主要由平时作业,教师命题的综合理论考试笔试和课程抽查、实际业务处理实训等方式构成,本课程各模块能力标准目标、鉴定标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电算化 会计 电算化 课程标准 介绍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