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1).pdf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1).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2 黄鹤楼黄鹤楼课时练课时练一、认真阅读黄鹤楼,完成以下 1-8 题:(共 17 分)黄鹤楼黄鹤楼【唐】崔 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句中有两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及作用有何不同(2 分)_2细读全诗,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颈联呈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4 分)_3下列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首联,开篇运用写实手法,从神话传说落笔具体写出黄鹤楼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B颔联,由神话回到现实感受。诗人登上古楼,纵目远眺
2、,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C 颈联,诗人视线从远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物,汉阳平野树木葱翠,鹦鹉洲上芳草如茵。D尾联,描绘江面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一般,“愁”字作结,抒发了作者的情感。4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1 分)5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2 分)6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2 分)7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2 分)8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
3、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2 分)二、品读黄鹤楼,完成以下 1-7 题:(共 16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2 分)A诗的前两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4 分)3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空”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3 分)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
4、言将画面描述出来。(2 分)5诗歌首联和颔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之感。(1 分)6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 分)7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五首:黄鹤楼-崔颢 年级 上册 语文 部编版 课时 唐诗 黄鹤楼 崔颢 试题 试卷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