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要求,在教学上充 分表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规 范教学秩序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各主要教学环 节质量有明确标准可资遵循、可资考查,特制定以下教学 环节质量标准。一、教师任课资格及条件(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高等教育事业, 严格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师德教风、崇高的敬 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二)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熟悉高等教育规律, 具备一定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 方法,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能够运用现代化教 学设备和手段进行教学。(三)系统掌握本
2、学科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 能。掌握并按照拟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熟悉课程的基 本内容、重点和难点,了解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资料,以 及本专业(课程)的最新开展信息等。排外,还应详细说明本课程教学中课外作业、测验、期中 与期末考试(以及实验)等在总评分中所占的比重。2 .教师上课应提前到达教室,要按时上、下课。举止 要文明,衣着须整洁;对待学生要热心、耐心、关心,平 等相处。使用多媒体设备上课,应在上课前检查并准备好 相关教学设备。3 .教师讲课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概念清晰,阐述 准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疑点;条理清楚,论证严密, 逻辑性强;语言清晰,板书工整,组织严密。切忌照本宣 科,
3、罗列堆砌,不得讲授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4 .教师授课中应注意及时反映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的新 成果、新进展,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前沿知识和最新的技 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培养和激发学 生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教师授课中要使用启发式教学,做到循序渐进,突 出重点,分散难点;语言要准确、清晰、生动,能吸引学 生,声音要洪亮,并恰当利用板书、形象教具等,尽量提 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6 .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倡使用多种教学形式,-10 -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讲课效果。课堂讲授要贯彻少而 精的原那么,努力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传授知识与培 养能
4、力,教书与育人统一。7 .教师要严格课堂管理,做好学生的考勤工作,教育 和催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维持好课堂秩序,对违纪学生 要及时提出批评教育;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相关规定按 要求取消个别违规学生的评优评先评奖受助资格,或按要 求取消个别违规学生课程的平时成绩,或按要求取消该课 程考试资格,或按要求对某些违规学生实施学业警示等。8 .鼓励教师积极研制课件,采用多媒体、智慧教学平 台等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9 .教师应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遇有特 殊情况,应提前办理调课手续。任课教师必须按规定的内 容和进度进行教学,认真落实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不得 随意增减课时或变动教学
5、内容。10 .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 四个回归”的要求,以“四新”建设理念为弓I领,不断教 学创新,潜心教书育人,全力推进我校教学质量革命。(三)课程作业质量标准1 .作业布置。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布置相应 的作业。作业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深度、广度适当, 数量适中。作业内容要表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学科的特 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的 思维训练,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教师还应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为学生开列必读 参考书目,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等。2 .作业批改。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仔细、严 格,对不符合要求的作
6、业应退给学生重做。批改作业要规 范,注明作业次数、批改日期等,错误局部尽可能标识明 确。批改作业应作批改记录,认真分析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并适时进行讲评,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作业成绩作为平 时成绩的一局部参与课程评分。各门课程的作业原那么上应 全部批改。3 .教师要催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对欠交和抄袭作业 的学生要及时教育,对欠交1/3作业的学生,教师可提出 不准其参加期末考核。4 .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情况,要接受教研室、学院 (系、部)和学校教务处、教学督导员(督学)的随机抽-12 - 查,作为对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5 .课堂练习能比拟准确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 存在的问题。教
7、师要重视课堂练习,认真做好准备,深入 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当堂理解所学的知识。(四)辅导答疑质量标准1 .课后辅导答疑次数确实定。各教学单位要根据课程 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师工作量情况等因素确定各门课程的 课后辅导答疑次数。辅导答疑可安排固定时间和地点的答 疑方式,也可使用线上答疑、QQ群、微信群等即时答疑方 式。2 .课后辅导答疑内容。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 生做好课外作业;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协 助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 帮助他们赶上学习进度。3 .课后辅导答疑情况监督与检查。各院(系、部)在 每学期中期和结束时要向学生了解各教师课后辅导答疑情 况,包
8、括辅导方式、次数、辅导态度、辅导内容和辅导效 果。(五)课程考核质量标准13 一1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本着认真严格地考 核学生的要求,考核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 合。考核方法为作业、平时(期中)测验、过程考核、线 上预习考核、期末考试。考试形式可以闭卷,也可以开卷; 可以笔试,也可以口试以及进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等。支 持并鼓励教师进行考试方式改革,支持和鼓励教师针对课 程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考核方法。教学大纲中要明确 考核的方式、方法和占总成绩的比例。2 .考试内容对学生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有很大影响。 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为:(1)命题必须符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要求,紧扣
9、教 材,能够反映课程的基本要求,不出偏题、怪题。(2)试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兼顾概念、理解、应用、 分析、综合、评价等内容,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考题, 又有测试学生能力和创新思维考题;份量适当、分布合理, 且难易比例适当。要有良好的区分度,既能考核学生全面 掌握本课程知识的状况,又能甄别学生的优良中差和客观 反映学生知识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命题的编排要从易到 难,应包括基本要求题(70%左右)、综合运用题(20%左右)-14 - 和难度较大的提高题(10%左右),准确把握好命题的难度 基准。(3)命题应注意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除必须熟记的知识外,防止死记硬背,有利于促进学生智
10、 力的开展和能力的培养。(4)命题的类型应多种多样,一般不得少于五种,以 从多种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命题的题量适宜,学生完成 答题所需平均时间应控制在考试时间的2/3o(5)试卷的考核成绩应呈正态分布。一般班平均成绩 原那么上不超过85分,不及格率原那么上不超过30%。对课程 考试结果、成绩分布严重失常的,所在院(系、部)要进 行复查,并说明原因。3 .考试命题由院(系、部)负责。教学大纲、教材比 较稳定的课程要逐步建立试题(卷)库。试题(卷)库建 设由课程所在院(系、部)组织教研室共同研究确定试题 题型、数量、深广度后,拟定8-10套试题组成试卷库, 期末考试原那么上从试题(卷)库中抽卷测试
11、。没有题库的 那么要求在考试前完成A、B二套题量和难易程度大致相当的 试卷的命题,并经教研室主任、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 审核签字后交教务处安排印制。对批准开卷的试题,要按 开卷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严格审定。4 .命题的同时要制订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并报教务 处。凡无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试题不得用来考试。5 .每门课程考试时间一般为100分钟。确因课程性质 和考核方式特殊,需延长或缩短考核时间的,须在命题时 一并提出,并在考场安排表和该课程试卷上注明。一般不 得在考试过程中临时更改时间。6 .试题应于考试前2周送教务处。由教务处在考试前 做好印制、分卷、密封、保管工作。7 .试卷在命题、审批、印
12、制等过程中,应严格保密。 任课教师在辅导答疑时不得故意泄题。教务处在试卷交接 过程中应办理交接手续,进行登记。试卷装订、分卷、领 卷人员应严格保密,应将试卷与考试科目、考试人数、考 场安排等逐一进行认真核对,防止过失。8 .考试的组织和实施由教务处总负责,各教学单位分 别按照统一要求负责本单位考试的组织和实施。考试原那么 上按30人标准考场安排,实行单人单桌,配备2名监考教 师;超过30人的考场,监考教师应适当增加。考试过程中-16 - 教务处应组织巡考。9 .学生应按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考试,确实因病或因 无法克服的困难不能按时参加考试时,必须事先说明原因 申请缓考,并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教务
13、处批准。凡擅自 缺考者,一律以旷考论处。10 .学生考试时,监考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考场纪律, 发现学生考试违纪或舞弊,应及时制止,并视其情节,如 实记入考场记录。11 .试卷评阅要求(1)评阅试卷应严格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做 到严肃、认真、公正、客观,防止过松或过严。尤其对补 考试卷的评阅,不得降低要求或任意提高分数。阅卷时应 尊重学生的创造性。(2)全校统考课程原那么上应由教研室组织集体评卷, 统一给分尺度。试卷批改要规范,对错要标示清楚、具体, 扣分工程指向要明确,要标明每类题型的得分和阅卷人, 如更改试卷分数,改动人必须在改动处签字。(3)多人任教课程要尽可能实行教学小组集体阅卷评
14、分制,同年级同一课程教师要分题阅卷,并要求教师在规-17 -定阅卷场地认真细致地评阅试卷O(4)成绩评定后,一般不得更改。如确因评阅错误必 须纠正时,须经教研室及院(系、部)主管领导审查同意。(5)各院(系、部)主管领导、教务处和学校督导 (学)要组织对已评阅过的试卷进行自查和抽查。12 .考试课程的成绩统一采用百分制,期末考试和平 时成绩所占比例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有关规定执行。13 .试卷评阅后,任课教师均应进行试卷分析,填写 试卷分析表。试卷分析应包括两个局部,一是学生成绩数 据分析,二是文字说明,包括试卷反映出来的教与学的问 题,经验与教训及教学上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等。14 .评阅后的试卷统
15、一按要求及规定的格式、顺序进 行装订存档。(六)课程总结质量标准课程总结是任课教师在完成一轮教学任务后,对教学 过程的自我总结与评价。主要内容是:1 .检查课程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看有无变动计划和意 外情况发生。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有无不正常状况及其-18 - 原因。3 .分析与总结本轮课程教学过程中自己进行的教学改 革、考试改革等情况及其效果。4 .对下一轮课程的教学提出改进思路和设想。5 .课程总结应在该课程结束和学生成绩评定后一周内 完成,并经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后存档。四、实践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为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各教学单位应按 照学校下达的实验中心编制,组建一支专
16、、兼结合的实践 教学师资队伍;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按照就近 对口、相对稳定、互惠互利、共建共管的原那么,与校外实 习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确保实践 性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 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 践教学环节计划,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并在实践教学前 重点讲清实践的目的、作用、性质、内容、要求、规程、 考前须知等;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操作、分 析、综合、应用等能力,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任课教师 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探索、创立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要特(四)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具有主讲教师资格;或 在某一专业领域具
17、有特殊技能的专家、技师,经学院认定 具备教学能力,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五)新教师和新调入教师任课前应由教研室组织试 讲,经评定能胜任教学工作后,方可承当相应课程的教学 任务。(六)教师开设新课应符合以下条件:本专业或相近 专业毕业,或进修过同类课程;对该学科领域有较为丰富 的理论基础,到达该学科教学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 力。(七)凡属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担任主讲工作:1 .已开课程讲授效果差,又无切实改进者;.缺乏准备,对新开课程内容未能掌握者;2 .非主修学科专业,未参加相关课程进修者,未经二 级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定(认定)合格者。二、课程教学实施前各环节质量标准(一)人才培养方案1.人
18、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培 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指导专业教学工作的法规性 别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应用 性强的实验工程,加强仿真与现场模拟教学的组织与设计, 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任课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平安教育,催促学生严格执行平安操作 规程,以确保学生人身平安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一)实验教学质量标准1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中心负责人应按照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结合实验室的实 际条件,分学期制订实验教学实施计划,确保各类实验开 出率到达90%
19、以上。2 .各实验中心要根据实验课的教学要求,拟定实验教 学大纲,选用或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暂无实验 教材或指导用书的应编写实验指导讲义。3 .实验课教师应根据学期实验教学实施计划,制订实 验授课计划,包括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实验准备、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 实验授课计划需交教务处备案。4 .实验课教师应认真准备实验,进行试做,并在上课 前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实验进行中,教师必须在 场,悉心指导学生实验操作,遵守实验规那么,解答学生实 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学生实验顺利进行。5 .实验课的考核。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 地操作所做过的实验,
20、每次实验后均应写出实验报告。实 验教师要认真仔细批改全部实验报告,记载、考核和评定 实验成绩。实验成绩所占总评成绩比例按教学大纲规定执 行。对不符合要求或数据不全的实验报告应要求学生重做。(二)实训教学质量标准1 .课程实训是对学生单项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 行的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要求的 工作技能和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方法。在实训安排上,尤 其强调通过综合实训和模拟实训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2 .课程实训应同课程实验一样,要有明确的实训计划, 以及实训大纲、训练规程及指导书等。应在专业教师的指 导下,在校内实训室(模拟室)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3 .实训教师应
21、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 实训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并认真组织考核。-21 -4 .实训课应严格按照实训大纲要求进行,教师不得随 意增减实训工程或实训内容。假设确实需要变更工程或实训 内容,必须由指导教师撰写申请报告,报专业教研室主任 (或专业负责人)、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院长审批,并报 教务处备案后方可执行。5 .教师要在学生实训之前讲明实训的目的、要求、安 全事项、考核标准和方式等。在指导学生实训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各种设备的能力以及吃苦耐 劳的作风。6 .教师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要严格要求,认真考勤。凡 无故缺课者或违反规程者,应责令其补做,或视情节按课 程实训不合
22、格处理。7 .课程实训完成后应有课程实训总结或课程实训报告。 课程实训总结或课程实训报告应包括实训地点、时间、实 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收获与思考及指导教师评语等。8、指导教师应按实训教学大纲(或实训指导书)要求 制定实训成绩评定(考核)标准,按标准评定学生实训成 绩。(三)课程设计质量标准-22 -1 .课程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学完某些专业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设计实践。通常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设计。2 .各院(系、部)应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组 织制订课程设计大纲、选择课题、指派指导教师制订实施 计划。3 .指导教师应根据设计课题认真备课,严
23、格按计划要 求组织教学,认真进行指导、检查与考核,对不符合标准 的应要求学生重做。4 .在课程设计前,指导教师应讲清目的和要求,下达 具体指标和设计要求,并作必要的辅导讲解,扼要地介绍 设计方法,交代有关参考文件及资料、手册等。5 .所有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设计内容,都要备齐实践 教学文件(包括计划书、教材、指导书等)、教案、考勤表、 学生设计成果、学生成绩等。6 .指导教师应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要求制定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考核)标准,课程设计结束时应要求学生写出 课程设计报告。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和报告应认真评阅, 按评定标准评定学生课程设计成绩。-23 -(四)专业实习质量标准1 .各教学单位
24、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的要求制订实习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确定实习内容, 联系和选定实习场所,落实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含:实习目的要求;实习内容与方法;实习时间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及职责;对实习学生 的要求;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分组安排;实习成绩的 考核与评定方法;实习的组织与保证完成实习任务的措 施等。2 .指导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和实习 组织管理能力。3 .实习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任务, 解答实习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审阅学生的实习、实训 报告,评定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并做好总结工作。4 .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前要到现场做好准备工作, 收集资料和备课
25、。对新开辟的实习场所,指导教师应在实 习前熟悉场地情况。5 .学生进入实习前,院(系)要对学生进行实习发动 和教育,确保完成实习任务和实习期间的平安。-24 -6 .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以身作那么,言传身教,精 心指导,催促学生全面完成实习任务。7 .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及时整理写出实习报告。指导 教师要认真评阅实习报告,并根据学生实习中的表现和实 习报告的质量,评定实习成绩,写出实习鉴定评语。8 .实习考核标准:实习态度、实习过程及能力水平、 实习报告质量等几个方面,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 不及格五级制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实习报告应包括实习 时间及地点、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及内容、实习收获
26、与思 考、实习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等。实习成绩五级制标 准如下:优秀:实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无缺勤违纪;学习 刻苦勤奋,全面完成实习任务,实际操作能力强,理论联 系实际好;实习报告全面系统,质量好。良好:实习态度端正、积极主动,无违纪现象;虚心 学习,能较好完成实习任务,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 理论联系实际;实习报告较全面系统,格式符合要求,质 量较好。中等:实习态度基本端正,无违纪现象;有一定实际-25 - 操作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完成实习任务;报告内容 基本正确,能够到达实习要求,撰写质量一般。及格:实习态度基本端正,能基本完成实习任务,实 习报告内容简单,格式基本符合要求,到达
27、实习基本要 求。不及格:凡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均以不及格计。(1)未到达实习基本要求者;(2)因故缺实习时间1/3以上者;(3)无故旷课30小时以上者。(五)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1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由学校统一布置和安排,各 院、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2 .工科类、艺术类专业,以做毕业设计为主,其他各 专业以做毕业论文为主。3 .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各院、系应组织专业教 师结合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拟定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并经院、系主管领导审核后向学生公布。其选题标 准为:(1)必须符合本学科教学培养目标要求,表达本专业基-26 - 本训练内容,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
28、识与技能, 培养锻炼学生探索与钻研能力。(2)应尽可能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开展和行业实际,尽可 能做到真题真做。(3)选题类型要多样化。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那么,根据 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每个人的研究能 力、特长、兴趣以及可投入的时间等来选题;题目的大小、 难易程度要适中,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通过积极努力完 成任务。(4)选题要有独立性与完整性,需要几位学生共同参加 完成的工程,每个学生应有完整的由本人独立完成的局部, 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受到毕业设计的训练。4 .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由具 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硕士及以上的研究生教师以 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
29、担任,也可实行以老带新组成 指导组集体指导。每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原那么上不超 过8人。所有专业的学生要求在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 行选题、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准备毕业设计(论文)辩论。具体指导任务为:-27 -(1)开题报告的撰写。指导完成设计(论文)选题后, 应指导学生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总字数不得少于1500字。开题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选题的依据。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综述本选题 国内外研究动态。B.研究内容。包括主要研究内容、观点及要解决的问 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论文的主要框架与结构。C.研究方法。包括定量还是定性研究,
30、研究的途径、 基础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D.进程安排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需采取的主 要措施。E.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2)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在完成开 题报告的基础上,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的撰写。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要求是:格式 规范,结构合理,言简意赅;论点鲜明,观点正确,论据 充分;统计和分析数据真实、准确;有一定创新性;研究 方法科学。(3)定期检查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论文撰写过程中遇-28 - 到的困难和问题,每次指导过程应记录在“本科生毕业论 文指导检查情况记录表”中。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期间,指导教师指导答疑次数不得少于4
31、次。(4)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评阅和评 分后应及时将所指导的所有毕业设计(论文)汇总交所在 二级学院教务科或学院指定的辩论小组。(5)指导教师应按照学院规定的时间检查、督 促学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任务并及时进行评 阅和评分。但凡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导任务或者由于 指导教师的原因导致学生未能及时参加辩论的,视为教学 事故。5、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辩论前,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全部资料应由具有指导资格的教师评阅(评阅教 师不得评阅本人所指导的学生作品),并写出不少于100字 的评阅意见。6.组织辩论。其具体要求为:(1)所有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后, 均需
32、参加辩论,辩论合格后方可最终评定成绩。(2)各二级学院(系)应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以 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管理教学工作的 基本依据。2 .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根据教育部的指导 意见和学校的具体实施意见及要求,在教务处的统一组织 和安排下,由院(系、部)主持制(修)订,并经教务处 审核、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审议,报分管教学校长批准后 执行。3 .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教学基本规律,具有相对稳 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新开展,适时进行 调整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不 得随意改动。确需变动时,应由院(系、部)提出申请, 经教务处审查同意后,报分管校长批
33、准。4 .各门课程都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围绕实现 专业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应熟悉人才培养方 案,了解所授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课程 的性质和内容、教学时数和学分、学期教学任务分配等, 把握教学进度,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二)教学大纲1.课程教学大纲是落实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际情况,统一辩论要求和评 分标准。(3)各二级学院(系)应成立辩论委员会,下设 假设干辩论小组,组长由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 担任。辩论委员会名单及评分标准应于辩论前报教务处备 案。(4)学生参加辩论时应向辩论委员会(小组)报 告课题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方
34、法与手段、创新点、所引 用的文献资料及对设计(论文)的自我评价等。辩论委员 会(小组)应向学生质询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关的基础 知识、基本方法,并考察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5)辩论结束后,辩论小组应为参加辩论的毕业 设计(论文)写出不少于100字的评语,并给出成绩,交 辩论委员会审核。(6)对存有异议的优秀或较差的毕业设计(论 文),各二级学院(系)辩论委员会可酌情组织二次辩论, 但二次辩论必须在上次辩论后一周内完成。(7)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具体按指 导教师30%,评阅教师30%、辩论委员会40%的比例综合评-30 - 定。(8)在评定成绩时,到达如下标准的毕业设计(论文)
35、 可以评定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A.能正确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B.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创新 性;C.具有较强的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D.选题适当,能密切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 具有一定深度,对社会运用和学术研究有一定现实意义;E.观点正确,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数据可靠,层次 清楚,逻辑清楚,文字流畅,结构严谨;F.能很好地组织辩论材料,且辩论中回答以下问题正确, 思路清晰,重点突出。(9)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毕业设计(论文)可评定 为不合格:A.未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不能按时参 加辩论者;B.对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缺乏基本的理解,有原那么性错 误;
36、-31 -C.掌握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差;D.资料残缺不全,或主要数据失真;E.选题不当,内容不切实际,文章空洞,无裨性内容;F.论文无中心,层次不清,论点、论据与结论不一致;G.辩论中回答以下问题屡次远离提问要求,或出现原那么性 错误,且经提示后不能更正;H.存在抄袭行为。对有抄袭、剽窃行为者,经认定属 实,一律以零分计,且不允许进行二次辩论;情节严重的, 按相关规定处理。(10)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经辩论委员会审定,由 所在二级学院(系)主管院长、主任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11)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A.原那么上按各专业毕业生人数推荐,200人以上的3- 4篇,100-200人的2-3篇
37、,100人以下的1-2篇。B.各专业所推荐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由指导老 师和学生整理成摘要的形式,内容控制在4页左右,指导 老师须保证内容的质量。C.各二级学院(系)要按专业统一将打印好的优秀毕 业设计(论文)摘要上交教务处,同时提交电子稿。-32 -(12)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要将其开题报告及 论文指导检查情况记录表、设计(论文)、辩论记录、成绩 评定表等按专业统一交学生所在二级学院(系)存档。五、说明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标准自动作废,相关事 宜由教学质量监控办公室负责解释。-33 - 的最基本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以课程为单位,以 纲要形式编制,是各门课程进行教学与考核的
38、基本依据。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都必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 方案的要求制订教学大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执 行教学大纲的要求。2 .有上级统一颁发的课程教学大纲时应结合本学院实 际教学情况优先执行。无上级统一颁发的课程教学大纲那么 可以根据专业及课程实际,按照科学性、先进性原那么,在 学校统一格式要求下,由课程负责人起草或修订,经过教 研室集体讨论审定,院长(主任)批准后使用,并报教务 处备案。3 .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本门课程的 教学要求,认真研究和精选教材,组织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学大纲在执行中不得随意更改,如须更改,须经院(系、 部)审核、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
39、三)授课计划(教学进度)1 .授课计划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和教学进度的具体安排,是落实教学大纲要求、实现教学 目的的基本保证,是组织各门课程教学的具体计划。其授课计划学时数与教学大纲规定学时数相差必须控制在10%以 内。2 .教研室负责人或课程负责人在每学期开课之前,应 组织本室或课程任课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 校历,共同研究、全面安排授课、实验(实训)、课堂讨论、 习题或社会调查等教学环节的学时、进度和教学要求,认 真制订并填写好课程授课计划表,经院系领导批准后执 行。3 .任课教师在执行授课计划时,一般不得随意变动, 实际执行时其进度变化应在10%以内。确因教学需要调
40、整时, 先拟调整申请报告,说明调整理由及依据,并作好调整后 的具体安排,经所在单位主管教学副院长(主任)同意, 报教务处审批后方可执行。(四)教材1 .教材是表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实施教 学的要素之一,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依据。 选用好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各门课程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 用教材。选用教材要注意以下要求:即体系、内容有较好 的科学性、先进性,对学习者具有适用性、教育性和启发 性;优先选用国家规划的或专业教指委推荐的优秀统编教 材;鼓励编写能够表达专业特色,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融 入先进理念,能反映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新产
41、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型本科教材和讲义。鼓励专业 教师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编写实验(实训)教材(或教 学指导书)。3 .教材选用程序:由课程负责人提出书目,教研室组 织本室教师和有关人员集体讨论,并提出使用意见和建议, 经所在院(系、部)主管教学领导审核同意后,报教务处 教材科统一安排订购。4 .任课教师必须认真使用选定的教材,授课内容应与 教学大纲相一致。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内容,而教材中没有 表达的局部,应当印发讲义或发布电子教材。任课教师还 应明确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目、资料等,配备有利于融会 贯通所学知识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以便学生课外学习。5 .使用校本教材或讲义的课程,必须经所在院(系部
42、) 同意,并报教务处认定安排后使用。三、课程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一)备课质量标准1 .教师在接到下达的课程教学任务以后,按课程教学 规范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上课前备齐教学大纲、教材、授 课计划、教案(备课笔记)、课表、教学手册等,将数字化 教学资源上传至教学平台。2 .教师备课时要了解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 处的地位、作用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具体要求, 明确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认真思考本课程与相关课程 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已开课程的教学情况 和后续需开课程的安排,在开课前处理好课程间的衔接。3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授课计划的安排,结 合学生特点,从培养具有创新精
43、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高度,同时考虑到多数学生的知识水 平和接受能力去认真备课,合理组织教学。4 .教师应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了解教材体系及各章节的内在联系,明确其中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点,掌握重点和难点。了解与本课 程前后衔接的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新的教学内 容、进度,并注意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开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5 .教师备课中应处理好难点和重点内容的关系,要了 解学生实际情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要积极开展教学改 革,精心研究设计最正确教学方案。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 力的培养,注重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44、使直观 教学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6 .教师应在认真消化教材、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认 真备课,撰写教案(备课笔记)。应在开课前备好至少2个 星期教学内容的教案(备课笔记)。不允许不同教师使用同 一教案(备课笔记)。教师的教案要接受教研室及所在院 (系、部)和学校教务处、督导人员(督学)的随机抽查, 作为对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初次上课教师 的讲稿和教案(备课笔记)应由教研室负责审定。教案(备课笔记)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及详细施教过程、步骤、 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教学手段和时间分配;重点、 难点的详细解决方法;新增知识和信息;课堂练习内容和
45、方法;图表和补充的教学资料;所需的教具和实验设备等 教学环境条件等。课程结束后,教案(备课笔记)应按学校规范装订成册。7 .备课中,应根据本学科的最新开展,准备好补充教 学资料。8 .教师应根据学科开展情况、教学要求的变化和学生 实际水平,修改、补充或重写教案(备课笔记)。不同教材 应有不同教案(备课笔记),以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 用性。教师不得在新的年级使用未经修改、补充的旧教案 (备课笔记)。同一学期重复讲授的课程,应注意更新教学 内容,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调整教学方法。9 .教研室要组织同一课程的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 讨论贯彻教学大纲,处理教材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统一 进程和教学基本要求,安排练习和作业,总结、交流教学 经验和体会,集思广益,取长补短。10 .各类课程应结合课程特点制订不低于以上标准的 备课要求。新教师和承当新课程的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 础上,课前要有一定数量(或内容)的试讲,直至到达上 课要求后方可安排上课。(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1.课程教学开始时,教师除了扼要介绍本课程教学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