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学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张俊杰20211300066公管10级1班 在回顾一个学期,突然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大学学习要掌握一门技术,而这一门课,社会学研究方法,就是一门实实在在技术。”听到这句话,我当时是激动不已,一直感觉游离于“技术”之外的心,突然有了前进的动力。这就是我对于社会学研究这门课最深的印像。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有很大的帮助,长远的不说,就在高校里科研立项、特色调研、暑期调研等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社会学研究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在开展活动中感触真的很深。 一个学期下来,本人对于如何选题、如何制定研究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如何进行测量与数据分析、以及如何进
2、行访谈等社会学研究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访谈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初听说要开展模拟访谈,我还真懵了,对于这一块并不十分了妥,只是看过很多著名主持人的访谈节目,像鲁豫有约之类的访谈节目我很喜欢看。虽说个人没进行过正式的访谈,但个人十分向往能像他们一样与人交流访谈。记得在开展模拟访谈前,老师给我们讲授了许多关于访谈的知识,其中对于访谈类的介绍可让我大开眼界。访谈有分结构化访谈与非结构化访谈,其中结构性访谈是有事先设定的问卷以及固定的程序,而无结构访谈则是相对自由的交谈,就如文体中的散文,可以达到形散神聚的境界。 在开展模拟访谈的那节课上,由于之前有老师的
3、授课作为知识储备,再加之对于访谈搭档较为熟悉,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在对于“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的这一访谈课题的实践学习过程也较为顺利,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相对于我们这一小组,我了解到,有些小组的访谈开展并不十分顺利,老师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一、对于访谈技巧掌握得不太好; 二、对于被访者情况的了解不足。而访谈前的准备、访谈时如何掌控这两点恰恰是访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实践中也一度受此影响,这也让我们对于这两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若不真正去体会一下,我们肯定没那么清楚这些状况,或许这是老师让我们上这一堂模拟访谈课的用意吧。 一个访谈系列课下来,对于如何更好开展访谈我有如下的体会: 结构化
4、的还是非机构化的方式更有效。在半结构化访谈中,可以从被访者哪里搜集到可比较的数据,但是同时也失去了理解被访者自己如何组织即将讨论的话题的机会。 在研究的初级阶段,为了了对这个话题的各种观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可以采用更自由的,探索式的访谈。调研工作快完成时,可以更多的采用结构化的访谈,以便从大量的抽样人群中得到可比较的数据,或者聚焦于之前访谈中出现的一些特定话题。 好的访谈的标准。被访者会很放松,可以自由的表达他们的观点。而且会产生丰富的资料,访谈记录中都是细节和例证。对于访谈最好的一条规则就是聆听。认真对待每一字,好像聆听就是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通过聆听可以可以了解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好的访
5、谈人的标准。通过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来同被访者沟通。避免提出那些仅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你要提出探索性的问题,要求他们解释,才能得到细节。(尽量不要用导向性的词汇来引导对方回答,而是用一些更模糊的词汇,让对方自评。这样可以督促对方进行描述性的回答。) 访谈提纲是否重要。尽管一份松散的访谈指导书可能会让正个过程更有组织性,为所有的问题找到答案或者涵盖所有的方面却并非仅指访谈的目标。研究者不应该被设备、技巧、问题或者类似作为获取信息的策略和途径的东西所吸引。而应该执着于总的目标。要随时准备好放弃原计划,而抓住访谈情境中出现的机会。在访谈之前要列出可能遇到的问题。 如何让被
6、访谈者敞开心扉。认真的聆听,或者其他形式的正强化。当对方提到自己人生的起落时,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同情,关键是让被访者相信你很认真的对待他们。这些都有利于被研究者敞开心扉。 如何取得被访谈者的信任。向被访者解释自己的意图,大体上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为什么要访谈他。开场白也很重要的。以一种求教者的语气或方式进行交谈。 如何使访谈更深入:学会有下面一些话:您的意思是。我没谈理解您的意思。可以解释一下么。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举个例子吧。回忆一下那段经历吧。 最后一节课,老师说,这节课过后,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听这样的课了。当时我们都是理解是老师的一句玩笑,但或许,某一天,我们真的会突然怀念一起
7、上社会学研究方法课的日子。老师,谢谢你。 在回顾半个学期,突然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大学学习要掌握一门技术,而这一门课,社会学研究方法,就是一门实实在在技术。”听到这句话,我当时是激动不已,一直感觉游离于“技术”之外的心,突然有了前进的动力。这就是我对于社会学研究这门课最深的印像。社会学研究方法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有很大的帮助,长远的不说,就在高校里科研立项、特色调研、暑期调研等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社会学研究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在开展活动中感触真的很深。 半个学期下来,本人对于如何选题、如何制定研究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如何进行测量与数据分析、以及如何进行访谈等社会学研究的各个环
8、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访谈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起初听说要开展模拟调研,我还真懵了,对于这一块并不十分了妥,只是看过很多著名主持人的访谈节目,像鲁豫有约之类的访谈节目我很喜欢看。虽说个人没进行过正式的访谈与调研,但个人十分向往能像他们一样与人交流访谈。记得在开展模拟调研前,老师给我们讲授了许多关于调研的知识,其中对于调研类的介绍可让我大开眼界。调研有分结构化访谈与非结构化调研,其中结构性调研是有事先设定的问卷以及固定的程序,而无结构调研则是相对自由的交谈,就如文体中的散文,可以达到形散神聚的境界。 在开展模拟调研的那节课上,由于之前有老师的授课作为知识储备,再
9、加之对于调研搭档较为熟悉,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在对于“大学生宿舍关系调查”的这一访谈课题的实践学习过程也较为顺利,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相对于我们这一小组,我了解到,有些小组的访谈开展并不十分顺利,老师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一、对于调研技巧掌握得不太好; 二、对于被访者情况的了解不足。而调研前的准备、调研时如何掌控这两点恰恰是调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实践中也一度受此影响,这也让我们对于这两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若不真正去体会一下,我们肯定没那么清楚这些状况,或许这是老师让我们上这一堂模拟调研课的用意吧。 一个调研系列课下来,对于如何更好开展调研我有如下的体会: 调研提纲是否重要。尽管一
10、份松散的调研指导书可能会让正个过程更有组织性,为所有的问题找到答案或者涵盖所有的方面却并非仅指访谈的目标。研究者不应该被设备、技巧、问题或者类似作为获取信息的策略和途径的东西所吸引。而应该执着于总的目标。要随时准备好放弃原计划,而抓住调研情境中出现的机会。在调研之前要列出可能遇到的问题。 如何让被调研者敞开心扉。认真的聆听,或者其他形式的正强化。当对方提到自己人生的起落时,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同情,关键是让被访者相信你很认真的对待他们。这些都有利于被研究者敞开心扉。 如何取得被调研者的信任。向被调研解释自己的意图,大体上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为什么要访谈他。开场白也很重要的。以一种求教者
11、的语气或方式进行交谈。 如何使访谈更深入:学会有下面一些话:您的意思是。我没谈理解您的意思。可以解释一下么。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举个例子吧。回忆一下那段经历吧。 服设07班 徐彰言2021180704 第三篇: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研究: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研究方式。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
12、4、理论。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5、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 6、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也是概念的操作化。 7、自变量。指的是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发生改变的变量。 8、因变量。指的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改变的变量。 9、中介变量。指的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10、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13、 11、假设。命题的常用方式,是一种可以通过经验事实检验的,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是命题的操作化表达。 12、研究问题。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与日常生活的“问题”既相似又不同。往往更具体、集中、明确。 13、研究主题: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问题相比显得更广泛更一般。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社会流动等。 14、文献回顾。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学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15、研究设计。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14、。同时还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16、索性研究。对所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7、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 18、解释性研究。解释原因,说明关系。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19、理论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20、应用性研究。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现实社会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
15、象的问题。 21、分析单位。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中将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22、区群谬误,又称为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 23、简化论,又称作简约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24、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25、纵向研究。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 26、趋势研究: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
16、究。如:人口普查、总统选举预测。 27、同期群研究。又称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8、同组研究。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9、测量。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即根据一定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30、(概念的)操作化。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31、指数。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是由一组有关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
17、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然后按照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 32、量表。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内容的一种量化工具。 33、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定量测量人们相互心理距离、相互关系的程度或人们对某一群体所持的态度及所保持的距离的量化工具。 34、语义差异量表。用于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由处于两端的两组意义相反的形1 容词构成,研究者通过对被调查者在适当位置标下的记号所代表的分数,来研究人们对某一概念的看法或态度,或进行个人或团体间的比较分析。 35、信度。即可靠性,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
18、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6、再测信度:不同的时间对同一对象采取同一种测量,根据两次测量结果计算相关系数,此相关系数即为再测效度; 37、复本信度:一套测量的两个或以上复本对同一研究对象同时测量并计算得分的相关系数,此相关系数即复本信度; 38、折半信度。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两组分数的相关。此相关系数即为折半信度。 39、效度。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是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40、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或逻辑效度,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
19、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41、准则效度:实用效度或预测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以原有的方式或指标为准则,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相比,将二者的相关系数来反映测量工具和手段的效度 42、构造效度。即结构效度,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 43、总体: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44、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45、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
20、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 46、抽样单位。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47、抽样框。又叫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48、参数值。也称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49、统计值。也称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50、置信度。又称为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51、随机抽取。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
21、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 52、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基本形式。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nn)。 53、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把总体的元素进行编号排序,在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元素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54、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55、整群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
22、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样本的方法。 56、多段抽样。分段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57、户内抽样。从抽取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抽样过程。 58、pps抽样。即“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其原理是以通过阶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样(按 元素规模大小抽样)来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抽样的方法。 59、偶遇抽样。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60、判断抽样。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
23、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能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总体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时使用。 61、定额抽样。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 62、雪球抽样。无法了解总体情况时,可以从总体中少数成员入手,向他们询问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再去找那些人询问他们知道的人,如同滚雪球一样。6 3、样本规模。样本容量,指样本中所含元素的多少。 64、抽样误差。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是由于抽样本身的随机性所引起的误差。 65、调
24、查研究。简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 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66、市场调查: 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 67、民意调查。民意测验或舆论调查,即围绕某些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68、问卷。社会调查中涌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
25、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69、问卷调查。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大量样本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式。 70、封面信。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 71、指导语。知道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相当与仪器的使用说明。 72、编码。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 73、自填问卷法。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添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 74、结构访问法。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像被调
26、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 75、实验。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76、试验刺激(experimentalstimulus):实验中研究者对实验组实施前后测之间通过操纵引入的变量,即自变量。 77、前测。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之前进行的测量。 78、后侧。实验研究中在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之后进行的测量。 79、实验组。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那一组对象,在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中,也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 80、控制组。对照组,各方面与实验组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81、匹配。依据各种
27、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几乎)完全相同的对象进行配对,并分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82、随机指派。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将实验对象随即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83、实验室试验。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相对严格的实验。8 4、实地试验。在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实验。 85、双盲试验。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试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86、准实验设计。半实验设计,指完整的标准实验中缺乏一个或多个条件和部分的实验。 87、经典实验设计:古典实验设计,最基本也是最标准的实验设计。包含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与后测;自变量和因变量;随机指派。 88、交互作用效应。前测和实验刺激之
28、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89、文献。原义指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材料或文字材料。随着社会和信息传播载体的发展,可定义为包含我们希望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 90、文献研究。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而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图片、符号以及其他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关系、现象的研究方式。 91、内容分析。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尤其是对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信息的分析,其适应面最广泛; 92、二次分析。是要对其他研究者先前为别的目的所收集和分析过的原始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和研
29、究。分析与原问题不同的问题或是对原问题的深入或检验。 9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利用现存统计资料(以频数百分比等统计形式出现的聚集资料)作为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94、实地研究。研究者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后蕴含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95、个案研究。对研究对象总体中的某个单一元素进行的调查,即对某个个体、事件、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或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当研究个案是一个社区时,又称为社区研究。 96、观察。指的是带有明确的目的,在现象发生的场景附近或其中,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或间接地、
30、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 97、实验室观察。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 98、实地观察。在现实社会生活场景中进行观察,实地研究中常用。通常是直接的,不借助其他工具、仪器的观察。 99、局外观察。又称非参与观察,观察着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进行远距离观察,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状态是隐蔽观察。 100、参与观察。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 10 1、结构观察。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多采用
31、非参与/局外观察的方式,内容固定。 10 2、非结构观察。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多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结果没有统一的形式,通常只能用于定性分析。是实地研究的最主要的观察方式。 10 3、正式访谈。研究者事先有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 10 4、非正式访谈。研究者在实地参与研究对象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随时碰上,无事先准备的、更接近一般闲聊的交谈。10 5、实质性问题。调查者为了解真实的社会状况而提出的问题,如事实、行为、观念等。 10 6、功能性问题。访谈过程中,为了对被访问者施加某种影响而提出的问题,拉近距离,融
32、洽气氛。10 7、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研究者的身份对于所研究的群体来说是公开的,同时,研究者又被这一群体接受,允许参与他们的成员关系和群体活动,使研究者能够进行观察和研究。 10 8、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观察者,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所观察社区或群体中一个真实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 10 9、资料审核。研究者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问卷进行初步的审阅、校对,剔除乱填、空白和严重缺答的废卷,使得原始资料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110集中趋势分析。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说反映这组数据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1 11、离散趋势分析。用一个特
33、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112区间估计。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可信度(置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置信区间)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值可信度。1 13、假设检验。先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两区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1 14、阐释模式:所关心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引进并控制第三变量,来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原来两变量之间关系性质的统计分析方法。三种类型:因果分析、阐明分析、条件分析。1 15、复相关分析。以一个统计值来简化多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1 16、多元回归分析。用多个自变量来估计或预测一个因变量的数值,并了解这
34、些自变量中的哪一个对因变量的影响力最大的方法。1 17、交互分类。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一个定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1 18、消减误差比例。两个有关系的变量x与y,当知道x的值来预测y值时所减少的误差与总误差的比。1 19、置信水平和置信区间。前者是指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正负区间内的概率;后者是值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的误差范围。 120、定性资料: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型的记录材料。121开放式编码:研究者关注于资料本身,不断为资料中所呈现出的各种主体分配编码标签。即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
35、最初的代码或标签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混杂的资料转变为不同的类别。1 22、轴心式编码。从一组初步的主题或初步的概念开始。在此方式中,研究者更为注重的是主题,而不是资料,即研究者的头脑中带有基本的或初步的编码主题去看待资料,阅读资料。 1 23、选择式编码。在浏览资料和进行开放式或轴心式编码工作基础上,有选择地寻找那些说明主题的个案,并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研究者在发展出某些概念,并开始围绕几个核心概括或观点来组织他们的总体分析时着手进行这种工作。 1 24、分析型备忘录。实地笔记的一个特殊类型。实地研究者对于自己在整理和编码资料、提炼概念过程的想法和观点的记录或讨论,这种备忘录是研
36、究者写给自己的,或者说是自己与自己进行讨论的一种笔记。可以以全部概念或主题为线索建立一个完整的备忘录体系。 1 25、连续接近法。通过不断地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 1 26、举例说明法。用经验证据来说明和解释某种理论。实际上是对已有理论寻找合适经验证据的方法。1 27、比较分析法。从先前已有的理论或从归纳中发展出相关的规律或关系模型的思想,然后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规律上,用其他替换的解释与之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那些不限于某一特定背景(特定时间、地点、群体)的规律性。 第四篇:社会学研究
37、方法(简答题)社会学研究方法 简答题 第一章社会研究基础 1、p13:【2021.英语复试笔试】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定义; (2)从认识论角度看; (3)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 (4)从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 (5)在研究方式上。 2、p15:研究的过程: (1)选择问题阶段; (2)研究的实施阶段; (3)资料分析阶段; (4)得出结果阶段。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3、看:p23:理论的层次: (1)宏观理论; (2)中观理论; (3)微观理论。 4、(了解)p24: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解释越精细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38、; (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5、p25:理论的构成要素: (1)概念;(2)变量;(3)命题与假设。 6、p35: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社会工作实践更重要,而理论不重要。):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7、p52:选题的标准: (1)重要性;(2)创造性;(3)可行性;(4)合适性; 8、p88:测量的四个要素 (1)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它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务或现象,是我们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在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测量客体是各种各样的
39、个人,以及由若干个个人所组成的各种脸红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区等等。 (2)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实际上,在任何一种测量中,我们所测量的对象虽然是某一客体,但所测量的内容却并不是客体本身,而是这一客体的特征或属性。 (3)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也可以说,它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或属性的标准。测量法则所对应的是“怎么测”的问题。 (4)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9、p90:测量层次 定类测量,也称为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
40、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的数字特征主要是鞥语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 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不同等级的序列。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实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定比测量,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
41、乘除运算。 10、p118抽样的作用 1.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分尸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或手段。 2.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的代表的问题。 3.以现代统计学和概率论为基础的现代抽样理论,以及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各种抽样方法,正好适应了社会研究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成为社会研究知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可以说,抽样方法是架在研究者十分有限的人力、财力、时间与庞杂、广阔、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之间的一座桥梁。有了它的帮助,研究者可以方便地从很小的部分达到很大的整体。 11、p
42、162问卷的结构 一、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等。封面信的语言要简明、中肯,篇幅宜短不宜长,短短两三百字最好。 1、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最好还能附上单位的地址、电话号码和联系人的姓名等。 2、要说明调查者的大致内容,即“调查什么”。但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对调查内容的介绍不能欺骗被调查者;另一方面,我们对调查内容的说明,既不能含含糊糊,甚至完全不谈,也不能过于详细的去谈。通常的做法是用一两句话概括地、笼统地指出其内容的大致范围就行了。 3、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即“为什么调查”。对于调查的
43、目的,应尽可能说明其对于整个社会,尤其是对于包括被调查者在内的人民群众的实际意义。 4、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比如,“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挑选了一部分居民作为全市居民的代表,您是其中的以为。本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并且,根据国家的统计法,我们将对统计资料保密。所有个人资料均以统计方式出现。”另外,还应该明确地说明“本次调查不用填写姓名和单位,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您不必有任何顾虑。”在信的结尾处,一定要真诚地感谢被调查者的合作与帮助等,下面是一份实际调查问卷的封面信。 二、指导语 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有些问卷的填写方法比较简单,指导语很少,常常
44、只在封面信中用一两句话说明即可。有些比较复杂的问卷的指导语则集中在封面之后,并标有“天大说明”的标题,其作用是对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 三、问题及答案 从形式上看,问题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大类。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而封闭式问题则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 四、编码及其他资料 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题中,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变成数字,输入计算机 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即赋予每一个问题及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编码既可以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也可以等调查完成后再进行。前者称为预编码,后者称为
45、后编码。 除了编码以外,有的问卷还需要在封面印上问卷编号、调查员编号、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有关内容。 12、p166问卷设计的原则 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问卷设计要紧紧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和索要测量的变量来进行。既不漏掉一些必需的资料,也不包含一些无关的资料。要使我们的调查取得好的效果,设计问卷时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编制什么问题上,还要注意问卷调查中人的因素。要多为回答者着想、多从回答者的角度考虑,尽量为他们填答问卷提供方便,减少困难和麻烦。 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1、主观上的障碍。当问卷内容太多,问卷表太厚,或者问卷中需要花时间思考、会议、计算的问题太多时,回答者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当问卷中的问题涉及个人隐私等敏感的内容时,回答者就容易产生种种顾虑;当问卷的封面信对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解释不够时,回答者就可能对问卷调查不重视,缺乏积极合作的责任感,而当问卷内容脱离被调查者的生活实际,或者所用的语言与被调查者的文化背景不协调,或者问卷形式设计得呆板、杂乱时,被调查者就可能对问卷调查毫无兴趣,置之不理,甚至讲问答表弃如废纸。 2、客观上的障碍:阅读能力、语言不通俗易懂、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 3、明确与问答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 (1)调查的目的 (2)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