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盐和化肥-2022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山东专版)含答案.pdf





《专题13 盐和化肥-2022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山东专版)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 盐和化肥-2022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山东专版)含答案.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专题 13盐和化肥考点考点 1 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1.(滨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Fe2+、Na+、2-4SO、Cl-B.K+、Na+、OH-、-3NOC.Ba2+、Cl-、2-4SO、OH-D.H+、K+、-3NO、2-3CO2(威海中考)学习了化学,我们掌握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本领。对以下物质的辨别方法及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用带火星木条辨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支持燃烧B用氯化钡溶液辨别硝酸银溶液与硫酸钠溶液一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C用燃烧法
2、辨别碳纤维与蚕丝纤维一一碳纤维由碳原子构成,蚕丝纤维由蛋白质分子构成D用酸碱指示剂辨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一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3.(泰安中考)河道两旁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 H+、Na+、Ba2+、Cl、SO42-、CO32-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甲废水中的离子是A.H+、Na+、Ba2+B.H+、Ba2+、ClC.Na+、SO42-、CO32-D.H+、SO42-、CO32-4.(菏泽中考)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A.Fe3+、K+、Cl-、NO3B.Ba2+、Na+、Cl-、SO24C.Na+
3、、K+、NO3、SO24D.H+、K+、CO23、Cl-5.(临沂中考)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领域对氢氧化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溶液中都有_(填离子符号)。(2)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请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3)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等配成的杀菌剂。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碱),蓝色斑点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4)下列试剂能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_(填序号)A 稀硫酸B 酚酞溶液C 碳酸钠溶液
4、6.(济宁中考)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_(填化学式);(2)碳酸氢钠是一种_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7.(聊城中考)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试管编号1234加入试剂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
5、化钡溶液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试管 1 中的实验现象是_。试管 2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溶质进一步探究:某一小组将试管 3、4 中的物质分别过滤,得到滤液 A 和 B。甲、乙两同学对滤液 A 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 A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 和 Na2CO3猜想三:_。【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取少量滤液 A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猜想成立乙:_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甲、乙两同学均验证猜想_成立,乙同学的实验操作为_。【实验拓展】
6、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 A 和 B 于小烧杯中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实质是_(从离子相互结合的角度分析)。【反思与评价】(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和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2)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验证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8.(青岛中考)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碳酸钠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_生成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显_性碳酸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_【反思与拓展】(1)甲同学分析实验一得出:盐溶液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显中性。
7、(2)乙同学用稀硫酸代替实验二中的稀盐酸进行探究,发现实验现象相同。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_。(3)丙同学对比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实质相同,溶液中相互结合的离子都是_。考点考点 2 粗盐提纯粗盐提纯1.(菏泽中考)在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粗盐B.溶解粗盐C.过滤盐水D.蒸发滤液2(枣庄中考)“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B溶解C过滤D蒸发考点考点 3 化肥化肥1(东营中考)小东同学家的西红柿植株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需要施加的肥料是()A尿素B磷矿粉C碳酸钾D磷酸二氢钾2.(滨州中
8、考)小柯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施用尿素 CO(NH2)2,尿素是一种A.复合肥B.氮肥C.磷肥D.钾肥3.(泰安中考)某试验田的玉米叶色淡黄,有倒伏现象,你认为应施用的复合肥是()A.CO(NH2)2B.KClC.Ca(H2PO4)2D.KNO34.(青岛中考)化肥和农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化肥越多,农作物产量越高B.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肥效C.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和食品污染,因此要杜绝使用农药D.适当增大蔬菜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专题 13盐和化肥考点考点 1 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1.(滨州中考)下列各组离子
9、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Fe2+、Na+、2-4SO、Cl-B.K+、Na+、OH-、-3NOC.Ba2+、Cl-、2-4SO、OH-D.H+、K+、-3NO、2-3CO【答案】B【解析】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 Fe2+的水溶液显浅绿色,故选项错误;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C、Ba2+与2-4SO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CO32-与 H+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 B。2(威海中考)学习了化学,我们掌握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本领。对
10、以下物质的辨别方法及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用带火星木条辨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支持燃烧B用氯化钡溶液辨别硝酸银溶液与硫酸钠溶液一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C用燃烧法辨别碳纤维与蚕丝纤维一一碳纤维由碳原子构成,蚕丝纤维由蛋白质分子构成D用酸碱指示剂辨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一一盐酸中含有氢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答案】B【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辨别氧气与二氧化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不符合题意;B、银离子能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
11、酸钡白色沉淀,均能产生白色沉淀,故无法用氯化钡辨别硝酸银与硫酸钠溶液,符合题意;C、碳纤维由碳原子构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燃烧物逐渐减少至消失,蚕丝纤维由蛋白质分子构成,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用燃烧法鉴别碳纤维与蚕丝纤维,不符合题意;D、盐酸中含有氢离子,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以用酸碱指示剂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 B。3.(泰安中考)河道两旁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 H+、Na+、Ba2+、Cl、SO42-、CO32-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
12、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甲废水中的离子是A.H+、Na+、Ba2+B.H+、Ba2+、ClC.Na+、SO42-、CO32-D.H+、SO42-、CO32-【答案】B【解析】A、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H+、Na+、Ba2+中钠离子显碱性,故 A 不正确;B、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H+、Ba2+、Cl符合条件,故 B 正确;C、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Na+、SO42-、CO32-中碳酸根离子会参加反应,故 C 不正确;D、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H+、SO42-、CO32-碳酸根离子会参加反应,故 D 不正确。故选 B。4.(菏泽中考)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A.Fe3+
13、、K+、Cl-、NO3B.Ba2+、Na+、Cl-、SO24C.Na+、K+、NO3、SO24D.H+、K+、CO23、Cl-【答案】C【解析】A、四种离子间不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含有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选项错误;B、四种离子中的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结合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即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不能共存,选项错误;C、四种离子间不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于水后溶液呈无色,选项正确;D、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在溶液中不能共存,选项错误,故选 C。5.(临沂中考)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
14、题:(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领域对氢氧化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溶液中都有_(填离子符号)。(2)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请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3)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等配成的杀菌剂。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碱),蓝色斑点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4)下列试剂能将稀盐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_(填序号)A 稀硫酸B 酚酞溶液C 碳酸钠溶液【答案】(1)OH-(2)2332Fe O+6HCl=2FeCl+3H O(3)Cu(OH)2(4)C【解析】(1)氢氧化锂(Li
15、OH)与氢氧化钠均属于碱,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则氢氧化锂(LiOH)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溶液中都有氢氧根离子,离子符号为 OH-。(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32Fe O+6HCl=2FeCl+3H O。(3)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等配成的杀菌剂,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钙,则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碱),蓝色斑点的成分是氢氧化铜,化学式为 Cu(OH)2。(4)A、稀硫酸和稀盐酸、氯化钠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 A 不正确;B、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均
16、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澄清石灰水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 B 不正确;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氯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鉴别,故 C 正确。故选 C。6.(济宁中考)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_(填化学式);(2)碳酸氢钠是一种_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
17、式解释)。【答案】(1)NaHCO3(2)可溶(3)323222NaHCONa CO+H O+CO【解析】(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化学式为 NaHCO3。(2)由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可知,碳酸氢钠是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3)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生成大量二氧化碳,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化学方程式为:323222NaHCONa CO+H O+CO。7.(聊城中考)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试管编号1234加入试剂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18、氯化钡溶液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试管 1 中的实验现象是_。试管 2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溶质进一步探究:某一小组将试管 3、4 中的物质分别过滤,得到滤液 A 和 B。甲、乙两同学对滤液 A 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 A 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 和 Na2CO3猜想三:_。【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取少量滤液 A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生成猜想成立乙:_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甲、乙两同学均验证猜想_成立,乙同学的实验操作为_。【实验拓展
19、】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 A 和 B 于小烧杯中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实质是_(从离子相互结合的角度分析)。【反思与评价】(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和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2)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验证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答案】溶液变红2322Na CO2HCl2NaClH OCONaOH 和 Ca(OH)2(4).二(5).取少量滤液 A 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等,合理即可)(6).Ba2+和 CO32-结合生成 BaCO3沉淀【解析】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试管 1 中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试
20、管 2 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Na CO2HCl2NaClH OCO。对反应后试管中的溶质进一步探究:某一小组将试管 3、4 中的物质分别过滤,得到滤液 A 和 B。猜想假设试管 3 中发生的反应是:Na2CO3+Ca(OH)2=CaCO3+2NaOH,如果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如果碳酸钠有剩余,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 和 Na2CO3;如果氢氧化钙有剩余,则滤液中溶质是:NaOH 和 Ca(OH)2。故猜想三是:NaOH 和 Ca(OH)2。实验结论因为试管 3 中发生的反应是:Na2CO3+Ca(O
21、H)2=CaCO3+2NaOH,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 NaOH。甲同学取少量滤液 A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还含有碳酸钠,说明猜想二成立。因为乙同学能得出同样的结论,所以设计的实验必然也是证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可以酸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也可以和含有钙离子(或钡离子)的可溶性盐(或可溶性碱)反应生成沉淀。根据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滤液 A 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氯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等,合理即可)。实验拓展因为滤液 A 中含有 NaOH 和 Na2CO3,而滤液 B 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后过滤得到的滤液,根据Na
22、2CO3+BaCl2=BaCO3+2NaCl,滤液 B 的成分可能是:NaCl;NaCl 和 Na2CO3;NaCl 和 BaCl2。由于丙同学取一定量的滤液 A 和 B 于小烧杯中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滤液 B 中一定含有 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从离子相互结合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Ba2+和 CO32-结合生成 BaCO3沉淀。8.(青岛中考)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碳酸钠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_生成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显_性碳酸钠能与
23、盐酸发生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_【反思与拓展】(1)甲同学分析实验一得出:盐溶液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显中性。(2)乙同学用稀硫酸代替实验二中的稀盐酸进行探究,发现实验现象相同。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_。(3)丙同学对比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现象,从微观角度分析,两个反应的实质相同,溶液中相互结合的离子都是_。【答案】实验记录与分析固体粉末消失,有气泡产生碱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1)不一定(2)氢离子(或 H+)(3)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或 Ca2+和 CO32-)【解析】实验记录与分析实验一:该实验是 2 滴无色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实验现象是溶液由
24、无色变为红色,因为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所以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实验二:该实验是盐酸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中,因为碳酸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现象应该是:固体粉末消失,有气泡产生;实验四:氯化钙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这是因为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反思与拓展(1)有些盐溶液显中性,如氯化钠等强酸强碱盐;有些盐溶液显酸性,如硫酸铜等强酸弱碱盐;有些盐溶液显碱性,如本题中的碳酸钠等强碱弱酸盐。实验一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才会变红,因此甲同学根据实验
25、一的现象,可知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可以得出结论: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2)乙同学用稀硫酸代替实验二中的稀盐酸进行探究,发现实验现象相同,这就说明稀硫酸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或 H+),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现象都是生成白色沉淀,这是因为两个反应中都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中的钙离子和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原因是:氯化钙溶液中的钙离子和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3 盐和化肥-2022年中考化学分专题训练山东专版含答案 专题 13 化肥 2022 年中 化学 训练 山东 专版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