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读印】120:陈鸿寿“苕华馆印”一条斜线的精彩.docx
《【布丁读印】120:陈鸿寿“苕华馆印”一条斜线的精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丁读印】120:陈鸿寿“苕华馆印”一条斜线的精彩.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印:陈鸿寿苕华馆印,一条斜线的精彩原创 2022-04-25 11:04谈艺录陈鸿寿名列西泠八家,但是,他的篆刻名气似乎常常被他的紫砂壶 名气所掩,现在我们看到的陈鸿寿的画像,几乎都是手执一把紫砂壶 的形象,执紫砂壶的形象也是他的经典形象。4便(陈鸿寿像)实际上,除了紫砂壶名传四方,甚至还有“曼生十八式名扬海内之外, 他还是非常优秀的书法家、画家,他显然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这与 篆刻界的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相仿,足以说明艺术常常 是一法通,万法通的,这对于篆刻学习来说,也有借鉴意义,学习 篆刻,也应注意提高自己篆刻之外的综合修养。(陈鸿寿的画作)总之,陈鸿寿的篆刻常常因为他的多才多
2、艺而被忽略。在篆刻方面,他和陈豫钟并称二陈,并且二陈也常常与前四家(丁、 蒋、黄、奚)并称,合称西泠六家,陈鸿寿的篆刻,除了他自己的 天分之外,师承也是清楚的,他服膺丁敬,又亲受蒋仁、黄易、奚冈 的指点(与陈豫钟相同),所以,陈鸿寿的篆刻还是沿着丁、蒋、黄 的路子发展,二陈篆刻仍然是浙派的发展期,在浙派的典型特征 之外,他也有自己豪迈雄健的风格。因此,我们不会(也不该)忽略陈鸿寿,来读一方他的作品,就是这 方苕华馆印:(陈鸿寿和他的苕华馆印) 这方印最突出的特征是印面有一条自右上向左下的斜线,这条线不论 是印石的裂痕还是作者故意施刀形成的刀痕,这条线都参与了印面章 法的建设,成了非常出彩的一条
3、线。(印面的斜线)为什么说它出彩呢?因为这条线,既使印面左右两部分和上下两部 分都产生了联络,又使印面较为繁密的三个字连成一片,使之繁密 感更加突出,从而达成三密一疏或三联一独的章法特征。我们说过,文人印与汉印最大的差别是文人印表达情感,它的印 面元素有更多的顾盼生情,揖让生姿,联合起来就会表达一定的 思想感情,其表现形式就是印面上的文字之间有联系,不像汉印一样 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实际上,这方印中,印面文字作者已经提前设计有联络,比如:苕 字的草头稍稍偏左,侵入馆的头部,华字的中横与印字的中 部产生了微弱的连接,华字的中竖也与苕的口部有微弱的连接。但,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条斜线,章法就更精彩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布丁读印 布丁 120 陈鸿寿 苕华馆印 一条 斜线 精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