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教育学习感受.doc
《德行教育学习感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行教育学习感受.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德行教育学习感受 15启仁学堂教师培训资料一 如何落实德行教育 一、明白教育的本质 (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人的本性,都是善的。本性虽然都是善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每个人的禀性和习性不同。如果不从小教育,就会随着种种不同环境的熏习,养成了他的习性,进而影响他的一生。从历史可以证明,好的学习环境足以教育成为贤圣之人。相对地,污浊的环境也会腐蚀人心,破坏人的本质,小者影响其一生与家庭,大者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国家安定。若因此而背离本善的心性,茫茫一生,如同废弃自己一般,甚是可惜。 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切地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其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次才是知识技能
2、。故,让孩子们保持本善之心,常存善念、常做善行,进而培育其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根大本,这才是真正教育化人的目的。 (二)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教育,就是培育、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善行,纠正其偏差的观念、错误的言行举止,引导他有正确的思想理念,进而,有宏伟的人生观、宇宙观,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 一位好的老师能成就孩子的一生。 (三)人不学,不知道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于接受过教育。教育的内容首要的是明白人伦大道:即明了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君臣用现代话来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让孩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在什么身份、处于什么关系时,应该要尽什么
3、样的义务。 人事关系明白之后,再进一步,教给孩子与环境相处的道理:即与动物的关系、与植物的关系、与山河大地的关系。这些都是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受教之后,他就懂得如何做人了,就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由此可见,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四)教学慎于开始 3古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凡事能谨慎于开始,就能免于日后的忧患,教育孩子更是如此。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善心易导、善行易养。所以,我们要把握先入为主的原则,把最好的经典在此时,教导他诵读、进而熟读、牢记不忘。如果不予经典教育,孩子一样会起妄想、妄念,易受环境污染,尤其是不法的网络、不良的电视节目,染其心智更加严重。若
4、空过这段黄金时光,待其长大,就很难接受这种经典教育了。 儿童的经典教育就是扎根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根基不稳,就难以有光明的人生。 (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宗教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学校是实施教育最大的学习场所;社会教育是全面性的教育,其覆盖面广,几乎遍布各个阶层、各个角落。它可经由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等媒体,深入到家庭、学校,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世界的现况来看,当前的社会教育几乎负面的多,正面的导向很少。其污染的危害往往为人所忽略。面对社会教育的现状,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知,凡有影响力者,如电视媒体、文化媒体、艺术媒体均应负起正面的教育作用。否则,社会风气、道德公义
5、只有日益沦丧而已。 宗教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是提升人性向善的教育,但往往被忽视4或排斥。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深入地了解,所以很容易人云亦云,产生了对宗教教育的严重误解。 譬如,佛陀教育就是教人要觉觉而不迷,能清楚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知道人生的方向,了解生命的意义;要正正而不邪,思想纯正、观念纯正、心地纯正、行为纯正;要净净而不染,能明辨是非,不迷惑颠倒,能约束自己,不被染着。 基督的精神就是神爱世人,就是不分族群,能相互包容、普爱世间一切人类。 伊斯兰教的精神是至仁、至慈、至恕、至睿的,这些无疑都是人类优良品行的标志。 宗教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都倡导爱与和平。而这爱与和平是人类所必需,是维系人类
6、安定的力量,是神圣的教育,是值得学习的教育。 以上四种教育,就是人生的教育。在人生过程中,与我们息息相关。成长期间,家庭教育是根基;求学时候,学校教育是核心;步入社会,社会教育就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精神的升华、德行的提升就要靠宗教教育来熏陶。所以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知,明白这四种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性,因为每一个教育都是人生的关键。 身为一个教师,对于这四种教育若能有明白的理解、深刻的体悟,5就能做好这份神圣的教育伟业。 二、教师应有的角色 (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儿童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近年来,已普遍获得大众的共鸣。能担起经典导读者众,但能身体力行、德行涵养皆备的老师
7、就不多了。 教师,本是传道、授业、解惑。但在现实的教育中,多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人文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几乎失去了。就传道、解惑而言,如果仅仅止于言教,没有深入体悟求证,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无法进一步落实学习。故,自古以来,身教为人所重视,因其确能引领学生真诚地效法学习。 弟子规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果老师不深入经意、义理,不在人品上扎扎实实地落实,不在道德修养上提升自己,又如何能化己育人呢。 教师素为人伦典范、世间人的榜样,从事教育的人应以此自勉。 (二)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6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越是深入地学习,就越感
8、到自己的不足;越是不足,越能激发自己向学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学生的各项问题,就不得不更深入地体悟经典的内容。若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要主动带动学习之外,更要不断汲取圣贤智慧与现代知识,融会贯通化为自己的学识才能。那么在教学的领域中,才能源源不断推陈出新,引领出学生积极向学的精神。 教学相长是难得的提升自己的机会,身为教师,要好好把握这得天独厚的学习机缘,让师生在学习互动中更为茁壮进步。 (三)心理建设 古人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神圣的,需要用真诚的爱与平等无私的奉献,因材施教,才能灌溉培育出优良的下一代。 在现实环境中,碍于教育政策和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教育的目的已为
9、人所忽略。环视大环境中的教育,它究竟为人类带来什么。经由内心彻底省思之后,我们应该重新建立对教育的认知。 三、怎样落实童蒙养正教育 7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童蒙养正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一)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四正)1.培养纯善的心 首先,老师要肯定所有孩子的心性都是善的。善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品行的端正和纯洁。所以从品行入手,老师须以身教、言教启发濡养孩子纯善的心。善心是无远弗届的,由善心而起的德能、德用(良善的行为与作用)也是无有穷尽的。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就是培育孩子为人的根本。 2.教育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 ()对人。明白五伦的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行 教育 学习 感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