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doc





《2022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自2000年以来,县的旅游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目标,全县上下形成了发展大旅游、培育新支柱、形成大产业的良好氛围,是我县旅游业打基础获得一定发展的时期,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呈现出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宣传促销高潮迭起,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日益增长的可喜局面。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从2001年我县提出旅游发展战略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针对我省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以及红河州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定位,立足自身旅游资源优势,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建设旅游
2、强县,哈尼文化特色县”的战略决策,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和壮大,努力将红河哈尼梯田旅游打造成世界级品牌,加快旅游大县建设步伐。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旅游业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一)“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影响力日渐增强 2008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81876人次,比2001年的3.15万人次增长18倍多,年均增长53.68%;旅游总收入39590.91万元,比2001年的1349万元增长29倍多,年均增长65.7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7305人次,比2001年的1516人次增长18倍多,旅游外汇收入1015.12万美元。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
3、和带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作为“朝阳产业”和“最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旅游业正显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近年来,我县围绕打造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品牌,加大了对景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重点建设了箐口哈尼族民俗生态旅游村,修缮了勐弄司署、龙上将山庄,修复了楼、观音阁,新建了老虎嘴、多依树、坝达景点的旅游配套设施。二是对新街镇、南沙县城,按照“新街镇国际旅游山城化,县城南沙特色化”的思路建设,从完善规划入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新街国际旅游山城排危美化第一期工程;县城南沙实施了亮化、绿化工程,获得了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州级文明城市称号,目前正在
4、申报国家级园林城市。 (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初具规模 至2008年底,全县旅游企事业单位86个。旅行社1家(有专职导游4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旅游住宿设施84家,总床位3995个,其中:旅游星级饭店三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1家,一星级1家,总床位696个)。目前,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中信集团公司在新建一个五星级酒店,预计年内开工建设。 (四)完成部分规划 完成了XX县区城南沙到新街镇的高等级公路的规划和设计;完成了县哈尼族民俗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多依树旅游片区基础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完成了哈尼民居的设计方案,目前正在做县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及各景点的详细规划。 (
5、五)成立了“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管理机构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旅游产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县政府坚持主导发展的核心作用,在全县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服务”的观念,增强加快发展旅游大产业的意识,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于2007年6月14日,中共县委以元复字200750号“关于成立县红河哈尼梯田风景区管理局的批复”文件精神,正式批准成立县哈尼梯田管理局;于7月28日与云南世博集团签订了旅游合作开发框架协议书,9月9日成立了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1月成立了云南世博哈尼梯田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将原胜村乡办公楼、箐
6、口哈尼族展示馆及附属设施,多依树、坝达、老虎嘴等景区景点1000余万元资产划拨给云南世博哈尼梯田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便其全面组织领导“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六)旅游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2005年以来,我县成功地举办了三届“中国X8226;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旅游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旅游宣传促销,提高了旅游业的市场开拓水平和竞争力;健全和完善了全县旅游投诉的二级(县、旅游企业)受理机制,全面推行游客无过错机制,及时、高效、妥善地处理好游客投诉,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治理力度,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环境得到改善。 (七)良好的旅游环境初步形成 县城南沙参照优
7、秀旅游城市的建设标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镇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已成为省政府批准的第一批园林城市。XX县区、胜村、攀枝花等集镇的绿化、美化和管理等工作也有序地进行,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 (八)旅游业管理初步规范化、法治化 为加强对旅游市场、旅游安全、遗产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成立了县箐口哈尼族民俗村管理委员会和县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局,制定了县箐口民俗生态旅游村管理办法。组建了梯田核心区执法保护组,核心区的村寨参照XX市红河哈尼梯田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旅游业管理正在步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二、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步伐 为使
8、旅游业朝着高标准、高起点的方向发展,我们先后聘请昆明方城规划院编写了红河哈尼梯田胜村旅游区详细规划、红河哈尼梯田胜村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红河哈尼梯田胜村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等,县旅游总体规划、县旅游总体规划及各景点的详细规划正由昆明艺嘉规划设计院编制预计6月底可完成。 (二)狠抓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明显提高 2000年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2002年召开了州政府旅游业发展调研会及2008年6月14日至15日副省长刘平带领省直属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调研工作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是按照建设新街国际山城的标准,实施了新街国际旅游山城排
9、危美化第一期工程,改造XX县区6150平方米,建成了1万多平方米的哈尼梯田文化广场,兴建了一家三星级酒店,房屋立面改造74个单位(户),改造面积2万多平方米,吃、住、行、游、购、娱等条件大大改善;二是为了展示“森林村庄水系梯田”四素同构的哈尼梯田文化,休闲楼,2004年,箐口哈尼民俗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三是在多依树、坝达、老虎嘴景区建设了5座旅游厕所、4座停车场、4座观景台及1300米步行游览路;四是建设了楼、勐弄司署、观音阁、龙上将山庄等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景区功能,形成了“一田、一海、一宴、一村、一城、一署、一楼、一阁、一庄”的旅游景观格局。 (三)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 2022 旅游 产业 发展 情况 工作汇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