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xxx套氢燃料电池应急电源项目策划书模板范本.docx
《年产xxx套氢燃料电池应急电源项目策划书模板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xxx套氢燃料电池应急电源项目策划书模板范本.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MC泓域咨询 /年产xxx套氢燃料电池应急电源项目策划书目录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9一、 发展氢能是大同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9二、 氢能是助推大同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机遇11三、 氢能产业是大同市争当能源革命“尖兵”的重要抓手12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5一、 中国氢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15二、 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现状17三、 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19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0第三章 项目绪论21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21二、 项目建设地点21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21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21五、 建设背景、规模22六、 项目建设进度23七、 原辅材料及设备24八、
2、 环境影响24九、 建设投资估算24十、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5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5十一、 主要结论及建议27第四章 选址方案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聚焦新兴产业和“六新”突破,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33四、 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孕育转型发展新动能38五、 加大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合作40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4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1二、 建设方案4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3第六章 建设方案与产品规划45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5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5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6第七章 发展规划47一、 公司发展规
3、划47二、 思路及措施48第八章 法人治理5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1二、 董事58三、 高级管理人员63四、 监事65第九章 运营模式分析67一、 公司经营宗旨6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8四、 财务会计制度72五、 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布局78六、 做强氢能产业集群78七、 氢能源重点区域布局80八、 制氢基地的区域布局87第十章 原辅材料分析90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90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90第十一章 环保分析91一、 环境保护综述91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92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96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4、96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97六、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97第十二章 进度实施计划99一、 项目进度安排99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99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100第十三章 节能分析101一、 项目节能概述101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102能耗分析一览表102三、 项目节能措施103四、 节能综合评价103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分析105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05二、 建设投资估算106建设投资估算表110三、 建设期利息11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1四、 流动资金112流动资金估算表113五、 项目总投资11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5
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5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117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1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4三、 偿债能力分析12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6第十六章 招投标方案128一、 项目招标依据128二、 项目招标范围128三、 招标要求128四、 招标组织方式131五、 招标信息发布134第十七章 项目综合评价135第十八章 附表13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7固定资
6、产折旧费估算表13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14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4流动资金估算表14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7报告说明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6624.0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347.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73%;建设期利息71.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8%;流动资金1204.7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19%。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1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9310.90万元,净利润
7、1305.1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3.24%,财务净现值960.56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65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大同市大力发展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既契合大同市打造能源革命“尖兵”和实现能源革命综合改革战略要求,又是大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也可以实现大同煤炭资源清洁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为大同的经济结构转型提供新的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
8、用。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发展氢能是大同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由煤炭生产和利用过程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面对这一环境问题,大同市瞄准资源型经济困局,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及用地结构对症下药,强力破题。近年来,大同市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治措施。一是推进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二是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的整治;三是实施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全市范围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四是强化散煤治理,推进“禁煤区”的建造,开展燃煤锅炉淘汰、煤改电及煤改气等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程;五是持续淘汰老旧车辆,深入
9、推进新能源车推广应用。至2019年,全市退出煤炭落后产能135万吨,煤炭先进产能比重占71.5%;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取缔“散乱污”企业74家;57家无组织排放企业完成治理,20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以及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全市累计拆除燃煤供热锅炉948台、烟囱738座,建成区集中供热面积9631万m2,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9.8%;全市共推广各类电动汽车1268辆,推广各类天燃气汽车6116辆,50辆氢燃料公交车正在试运营。随着工业整改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大同市的空气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10年的15.6万吨,降到2019年的9.13万吨;氮氧化物
10、排放量由2010年的15.53万吨,降到2019年的7.19万吨。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8天,优良比例为87.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7)低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平均水平。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同期相比,大同市空气质量出现了严重的反弹,成为了山西省反弹幅度(7.1%)最高城市,环境改善仍然压力巨大。氢能作为清洁、高效、无二次污染的能源载体,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交通、电力等行业。大同市通过建立氢能小区,进行氢气与天然气混烧、氢燃料电池固定电源和热电联产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为居民建筑供热、供电,降低小燃煤锅炉和民用燃煤供热带来的污染;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已经趋于
11、成熟,大同市应该充分发挥氢燃料汽车的环保优势,在公交车、大巴车、物流车、专用车以及重卡车辆等进行推广和阶段性替换,降低交通运输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充分利用富尾气进行氢气的制备,减少尾气无组织排放和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另外,推进氢能在炼铁、炼钢等领域的应用,减少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充分发挥大同市的氢源优势,推动氢能在大同的全面发展应用,是大同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二、 氢能是助推大同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机遇多年来,大同市一直致力于煤炭及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化工产业为主的超重型的产业结构;煤炭、电力、化工产业地位相当牢固,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占85左右
12、,从未发生过根本性变化。这使得大同市整体工业经济呈现出初级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对煤炭的依赖性过高,外向程度低对外贸易对本地生产总值拉动力不足等一系列的弊端。大同市这种以煤为主的资源型产业结构,越来越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为了破解这种经济困局, 2016年6月,大同市发布了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明确指出,大同市要以“高碳能源低碳发展,黑色能源绿色发展”为原则,加快转变能源产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扎实推进大同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同时,大同市要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优势替代产业,构建转型发展重要支柱产业。2020年4月22日,在大同市第十
13、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大同市市长武宏文做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大同市政府重点狠抓的“十大工程”,其中两项是围绕工业转型和能源革命展开的。强调了转型综改是大同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的关键一招,要牢牢把握大同资源禀赋,重点培育包括氢能、风电、光电等产业在内的十大产业,引领大同是全产业的改革发展。随着经济转型政策在同市的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大同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至2018年,全市非煤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32.1%增长到56.1%,规模以上非煤企业数增加到206户,非煤产业已成为拉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大同市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以及丰富
14、风能、光能,这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先天优势。近几年内,大同市已在煤制氢、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汽车装备等产业上不断发力,努力抢抓氢能产业黄金发展期,提前布局氢能产业市场。另外,随着大同市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发电产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将会发展为可再生资源发电-电解水煤制氢,这将会为氢能的制备提供一条“绿氢”产业链,真正实现氢能全产业的清洁无污染。大同市结合自身的氢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进行氢能全产业链的布局,将会为大同市经济结构转型和提升提供新的助力。三、 氢能产业是大同市争当能源革命“尖兵”的重要抓手大同市是我国的煤都和能源基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累计为国家贡献优质动力煤30多亿吨,
15、支持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2800多家大中型企业,为全国经济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来,大同市能源工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安全生产能力与产业水平明显提高。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国家提出了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2019年1月10日,大同市政府召开了能源革命“尖兵”2019重大突破工程行动动员大会,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能源革命的工作重点,通过大战、实战、决战,推动“能源革命大同尖兵”继续深入,着力打造“氢都”和“新能源产业之都”,会议最后出台了“能源革命尖兵”2019重大突破工程行动方案。2019年11月,大同市政
16、府出台了大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行动方案,提出,大同市要在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构建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推行清洁低碳用能模式、加快能源科技成果转化、扩大能源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从“煤都”到“氢都”和“新能源之都”的历史性跨越。在构建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方面,行动方案强调,大同市要加快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站及下游应用全产业链布局,统筹推进加氢站、氢燃料电池及配件、氢燃料汽车产业协调发展,加快陕汽、重汽重载汽车“柴转氢”试点建设。氢能是未来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能源供给系统的重要载体,氢能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大同市煤炭资源及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
17、丰富、工业基础雄厚,通过煤制氢可以实现煤炭的清洁转化;通过电解水制氢技术可以实现风能和太阳能的高效利用;通过氢燃料汽车的推广应用,可以在大同市构建绿色交通网络。可见,氢能产业与大同市能源革命的要求高度契合,是打造大同市能源革命“尖兵”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抓手。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 中国氢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氢能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应用示范的全方位格局,在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中均有布局,涵盖制氢、储
18、运、加注、应用等环节。制氢方面经过多年的工业积累,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截至2018年,国内现有工业制氢产能约为2500万吨/年,氢气产量约为21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超过30%,其中约62%的氢气来源于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占19%,电解水制氢只占氢气来源的1%。氢作为储能介质,未来结合光伏、风电将有望重塑能源格局。因其具备可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终端应用灵活多样,可长期储存等优点,是大规模消纳弃风、弃光、弃风电、弃光电等新能源,实现电网和气网互联互通的重要手段,也会是制氢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储运方面我国现阶段氢能储运的主要方式为高压气态储运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氢能的短距离、小规模运
19、送。目前,该技术的关键设备高压储罐已实现国产化,储罐最高耐压为45MPa。开发70MPa及以上高压氢气储罐及相关设备、液态氢储罐及相关装备,发展以甲基环己烷等有机液体储运技术和装备,攻关固态储氢材料、储氢技术和设备,实现我国氢能大规模、远距离输送,这对我国氢能产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加氢站方面截至2019年底,国内共建成加氢站66座,其中投入运营46座,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到2030年,预计建站1000座。目前我国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导入阶段,压缩机、加氢枪、站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和零部件均采用国外进口,且加氢站建设数量、速度及运行参数未达预期。未来,实现加氢站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打
20、造70MPa高压加氢站,大力推进液氢加氢站的建设,开展加氢站现场制氢、储氢、加注一体化模式的示范应用,是我国加氢站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下游应用方面氢能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电池转化应用领域,包括便携式、固定式、交通运输等几个方面的应用,其中氢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已占到全部氢燃料电池的70%以上,这对于我国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拉动作用。随着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民营企业与大型制造业积极布局氢能产业。截止2018年底,国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涉及规模以上企业约309家,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企业数量多,发展快。据2017-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深度调查分析及发展潜力
21、预测报告数据显示,至2022年,我国氢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将达84.69亿元。产业政策方面中国紧跟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的步伐,近年来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大力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都将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列为重点任务,将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氢能产业正在被纳入中国国家能源战略体系。同时,我国积极推进各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使氢能及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有“标”可依。综上,中国氢产业化进程在加快,但产业链主要分布在氢燃料电池零部件及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氢能制备、储运、加
22、注及氢燃料电池基础设施发展薄弱,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关键材料、零部件依赖进口,相关关键技术仍有待突破。当下,各地方政府正在加速布局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大同市作为能源革命“尖兵”,应尽快抢占能源变革发展先机、把握先发优势的战略机遇期,对氢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将大同市打造为东方“氢都”。二、 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现状氢能被认为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也是实现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将会逐渐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氢能源以其绿色、高效、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成为全
23、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截止至2018年,全球氢气总产量达到6500万吨,其中,天然气制氢目前是氢气的主要来源,占比达75%左右,煤炭制氢占到15%;氢能应用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炼油和炼钢等,其中石油炼化占48%,合成氨占43%。随着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进步,氢能的应用将会在交通、固定电源和热电联产等领域将会形成新的增长点,全球对氢能的需求量也将会不断增长。氢气的储运、加注方面,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已掌握70 MPa氢气压缩、储存、加注及关键零部件等先进技术。从具体设备来看,美国PDC等公司已掌握具有三层金属隔膜结构的氢气压缩机制造技术,输出压力上限超过85 MPa;美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产 xxx 燃料电池 应急 电源 项目 策划 模板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