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课程讲义.docx





《浮针疗法课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针疗法课程讲义.docx(3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395页第 1 页 共 395 页浮针疗法浮针疗法内容提要浮针疗法治疗软组织伤痛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捷、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等特点,是解放军继续医学教育一类项目,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一军医大学“九五”科技成果,获得2001 年度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本书介绍了浮针疗法的概念、探索史、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对软组织伤痛的治疗方法。书中还介绍了疼痛的生理病理、疼痛的诊断、软组织伤痛的病理等实用知识。对于医院骨伤科、理疗科、疼痛科、针灸科、推拿科等多个科室医生和基层医务工作者,本书实
2、用而有启发价值。前 言十年前,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哲学老师告诉我,科学研究要遵循简化的原则。就是说,科学的本质是简单的,我们要透过复杂的表象去分析。孟德尔选择了豌豆、摩尔根选择了果蝇,他们都高效率地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开辟了整整一个时代。因为自己脑子不很灵光,不会观察复杂问题,所以哲学老师的话一直作为研究工作的座右铭,我常常用这个武器去分析错综复杂的现象,居然有时候也能得到比较准确的认识,能比别人先走一步。浮针疗法正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对各式各样外治方法的观察中,我撇开个性,对共性总结,于是就有了简单的浮针疗法。浮针疗法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效果好得难以置信,这是很多参观者或初学者普遍的感觉。因为简
3、单,对其机理的揣测就繁杂多样:中医认为,打通了经络,影响了皮部;西医认为,移疼驻痛,神经反射。其实,科学是简单的,技术可以复杂多样,科学原理永远简单。也因为简单,初读这本书,您会认为作者在信口雌黄,用了浮针疗法,您就会将信将疑,再读这本书,您就会点头称是,再上临床,您会觉得浮针疗法是您一天也少不了的朋友。这本书能够提供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在软组织伤痛上的运用,而且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对传统医疗技术,医疗理论的反思。在浮针疗法的临床上,碰到最多的问题是长出来的骨刺、突出来的椎间盘还是老样子,怎么疼痛就没有了呢?功能就恢复了呢?是不是麻醉作用呢?不仅仅是病人经常提这个问题,而且很多医务工作
4、者也有这样的疑问。因此,我愿意在前言里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单纯的机械性压迫(长出来的骨刺、突出来的椎间盘)刺激不能导致疼痛,疼痛与神经干鞘膜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有关。浮针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这些化学性刺激产生良好的调整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软组织伤痛的许多诊断没有统一标准。在浮针疗法的临床上,常常没有明确诊断,但治疗已经实施而且疗效很好(这并不是说,软组织伤痛的诊断可以是一笔糊涂帐,至少要确定仅仅是软组织的病变,而不是内脏病的反应或影响)。这种情况给编辑书籍带来困难,所以我们介绍病例的时候,没有试图面面俱到,而是举例启发,希望大家根据浮针疗法的机理和原则处理软组织临床上纷
5、繁复杂的病痛。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 共395页第 2 页 共 395 页本书的第八、第九、第十章分别由周文学副主编负责编写,第十、十一、十二等三章由张亚平副主编负责,姬长锁副主编负责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章的编写。三位副主编虽然同样对浮针疗法有着很好的临床经验和丰富的体会,但由于知识背景不完全一致,各人的思考方式也不相同,所以他们编写的式样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写出来的都是自己所作、自己所见、自己所思,甚至个别地方和我的想法也有差异,但我还是尽量保留他们的文字,因为那是真实的。虽然真
6、实的不一定是对的,但只有真实的才是可信的。本书是一个阶段临床和理论的小结,在医学探索的路上,这仅仅是继浮针疗法后的有一个驿站,我们会继续努力,希望大家一起参与。符仲华(电子邮件:J,电话:020-85140070)2001 年 12 月广州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浮针疗法所以区别于一般的针灸疗法、皮肤针疗法、皮下针疗法,是因为有其独特的地方。正是这种独特,才使它的疗效迥异其他,也才使它的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章将全面介绍浮针疗法的概念、命名、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浮针疗法的诸多特点。第一节 浮针疗法的概念和命名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简称浮针)为治疗工具,以局部
7、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行进。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的病症。一般情况下,物理治疗(简称理疗)是研究应用人工的或自然的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热、机械力等)来防治疾病的一门医学,不包括浮针疗法这样使用针具的治疗方法。这里泛化理疗这个概念,目的是强调两点:一是它是非药物疗法;二是中医传统理论不再是它的主导理论。浮针疗法针刺时不象传统针刺那样深入肌肉层,而是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特别是浮针疗法操作时的扫散动作,使整个针体宛如浮在肌肉上一样。如果把皮肤层比作地表,肌肉视为深层地壳,皮下疏松结
8、缔组织层就是地下水,浮针操作时就象漂浮在地下水上游泳。所以我们取名为浮针疗法。浮针疗法与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中的浮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浮刺是十二刺之一,是治疗因寒邪而肌肉拘急疾病的一种毫针斜针浅刺的针刺方法。关于命名,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用“毫针皮内刺法”名称为佳,我们以为:(1)虽然浮针疗法在某些轻浅疾病的治疗上也可以用毫针作为工具,但“毫针”两字把浮针所用器具限定了,对于浮针疗法的发展不利。(2)“皮内”二字概念不是很明确。皮肤主要由表皮和真皮构成,并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皮下组织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浮针主要行进在皮下结缔组织,故用“皮内”不妥。浮针疗法不仅是一种刺法,也反衬了一种
9、临床现象,因而用毫针皮内刺法名称过于局限。因此,仍用“浮针疗法”这个名称。有人认为“浮针疗法”和“腕踝针”操作方法相近,希望把两者统一称为“皮下针疗法”。但因为浮针疗法与腕踝针使用针具不同、操作方法不尽相同、治疗机理尚不明确、“皮下针疗法”概念过于笼统等原因,所以通称为“皮下针疗法”的建议暂不拟采纳。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 共395页第 3 页 共 395 页在 英 文 中 称 Fus Acupuncture,Floating Needling,或 Fus Intradermal HealingThera
10、py(FIHT),讲英语的朋友们建议用最后一个,现在我们倾向于 FIHT,但至今还没有完全定论。第二节 浮针疗法的形成和发展一 浮针疗法的形成从其概念可以看出,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它与传统针灸学并非没有联系。浮针疗法的形成,亦即发现过程,与传统针灸学有着渊源关系。而且它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促成,而是传统针灸学中的多种因素长时间的作用所启发,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众多针灸临床家和针灸科学家的心血。奥地利的贝塔朗菲(L.V.Bertalanffy)在简述普通系统论的历史时说:“我们要是正确地提出和评价现代系统方法,则不能把它看作一时时髦的
11、产物,而应把它看作与人类思想史交织发展的一种现象。”对于浮针疗法的历史,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论。没有前人的铺垫,就没有今天的浮针疗法。浮针疗法操作方法及其现象也可能成为今后临床家和科学家的借鉴。今后科学发展的大海也会把浮针疗法这个小溪化解得无影无踪。一开始,人们过河用树木,然后有人想到把树木挖空,类似现代的木船。现在谁还记得那挖空树木的注意?但不可否认,这主意对人类的进步是毋庸置疑的。我希望,今天的人们要重视浮针疗法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机理,明天的人们就无需再想起它。科学总是要进步的。概括起来,主要是对针灸学临床、文献和实验等方面的长期思考使我们发现了浮针疗法,下面就这几个方面分而述之。1 临
12、床现象对几个不能解释的临床现象的思考是浮针疗法发现的萌芽:(1)腕踝针疗法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 自1966年起经过反复实践,于 1972 年创立的新疗法。这种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张教授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 6 个纵区内,在两侧的腕横纹上 2 寸和踝关节上3 寸的部位各定 6 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对应选点,如:横膈以上的 1 区发现病痛,进针点则选在腕部上 2 寸处的第 1 点(上 1 点),横膈以下的 3 区发现病痛进针点选在踝部上 3 寸处的第 3 点(下 3 点)。进针时沿皮下浅刺,要求不引起酸、麻、胀、重、痛等感觉。病痛在
13、腕踝关节以上,针刺针尖向上,病痛在腕踝关节以下,针刺方向朝下。腕踝针疗法对精神科、神经科、内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喉、口腔科、皮肤科等临床科室的常见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痛症的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关于其机理,多数文章用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等中医传统理论解释,确实,用传统的理论也能解释,但是,理论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解释,更在于指导,理论必须具有前瞻性才具有指导价值,没有对未知现象的前瞻指导作用,理论就没有意义。皮部、经脉理论已存在近两千年,而腕踝针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而且腕踝针的发明人是个精神神经科专家,对于传统针灸理论了解不多,从其探索史 也可以明白地看到这一点。我们认为,腕踝针的机理一定
14、有其独特的内涵,腕踝针的治疗方法和现象只是冰山一角,就好象炸药用于制作炮仗仅仅是其很小的一个作用,炸药还可以用于战争,用于建筑,用于生产。因而我们推断,腕踝针在腕部、踝部进针仅仅是一种部位上的选择,还有大量的荒山急需开垦。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 共395页第 4 页 共 395 页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腕踝针对四肢远端的痛症疗效明显,而对远离腕踝关节的病症效果差。现代解剖和组织胚胎学并不认为腕踝关节部位的皮下和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腕踝关节附近呢?针刺其他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
15、是否也可取得佳效呢?这些疑问促使我们发现浮针疗法。(2)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推拿按摩等理疗方法,其本质都是通过机械压力,引起生理学或生物化学的反应以对抗、调控疼痛或其他病症。有时仅用轻微的重复性动作,如揉法,推压皮肤,有时则采用重力按摩深部组织以至捏压韧带、肌腱和肌肉等,如一指禅、压法,或采用挤压法,如四指推、捏法等,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造成反复移位,以达到松弛肌肉、韧带的目的,因此都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按摩的部位主要在痛点,也可远离疼痛区。人们通常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来解释推拿按摩的机理,是不是完全这样的呢?即使用自体血注射也不会达到推拿的效果,因此我们以为推拿按摩的机理
16、不会那样简单,不管如何起作用,推拿按摩都主要作用于表层组织,或者说,表层组织至少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桥梁作用,是不是可以在表层组织中或与表层组织紧密相关的组织中去探寻一种新的疗法?还有,拔火罐的方法也几乎从古到今在世界许多国家流行,并非是哪个国家的专利,中国自古以来就一直采用这种疗法。拔火罐的作用主要在于负压吸引牵拉。西方一些替代医学的著作中常介绍这种方法,并有干式拔罐法和湿式拔罐法之分。干式拔罐法是单纯拔罐,而湿式拔罐法就是在拔罐部位划破皮肤,通过负压吸出血液,这是常用于治疗疼痛的一种传统疗法,和我们传统针灸学中的刺络拔罐如出一辙。虽然,拔罐疗法可以归纳为针灸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受针灸传
17、统理论的指导,但即使没有针灸传统理论的指导,拔罐也可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治疗方法。例如,早在公元前 4 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也流行拔罐。因此本质上,拔罐是一种物理疗法,而其作用途径也必须通过皮肤、皮下组织等表层组织。因此,我们认为表层组织具有现代医学还未完全了解的功能,特别是治疗方面的功能。(3)得气在传统理论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得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中说:“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也就是说,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施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谓之得气,也称针感。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
18、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的感觉。若无经气感应而不得气时,医者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麻、胀、重等感觉。正如窦汉卿在标幽赋说:“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按照传统针灸理论,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直接关系到针刺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窥测疾病的预后。所谓“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更为明确地强调得气的重要性:“只以得气为度,如此而终不至者,不可治也”。现代刚出版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材 也认为:“一般地说,得气迅速时,疗效就好;
19、得气较慢时,疗效就差;若不得气,就可能无治疗效果。”但是,大家知道,在临床上,不得气而同样取效的现象也有很多,特别是激光治疗、电磁治疗时患者没有得气感觉。也就是说,在临床上,得气或不得气都可以有效,即使得气,没有效果的现象也很多。那么:得气是不是针灸临床必不可少的取效环节,还是针灸治疗时一个伴随现象?所谓伴随现象,这里指的是看似有关系,而实际上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的现象。比如说,电风扇在工作时,消耗电力越多,风力越大,声音也越大,人也就越凉快,这里,电风扇发出的声音就是伴随现象。是因为风力大人们才凉快,而不是声音大才凉快。但一般来说,声音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
20、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 共395页第 5 页 共 395 页大就凉快,这是对的,用科研俗语来说,声音和凉快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并没有因果关系。如果科学发展了,机电产品质量提高了,就可能达到完全没有声音的状态。同时,我们还认为,“得气”是个内涵界定不明确的概念。把分属于浅感觉和深感觉的不同感觉统统一言以蔽之:“得气”,容易形成误解。有学者 在需要截肢的肢体上,探讨穴位针感的组织结构,他们在术中分别刺激血管、神经、肌肉、骨膜等组织,引起多种类型的感觉,结果表明:针刺神经干多数引起“麻”的感觉,刺激肌腱、骨膜多数引起“酸”的感觉,刺激肌肉多数引起“酸”、“胀”的感觉,
21、而刺激血管则往往引起“疼痛”感。因此,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深度甚至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感觉,如果用“得气”一词囊括不同感觉,容易造成对这种多样性的忽视,从而导致理论上过于笼统,不具备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误导。运用逆向思维来推断,既然针刺后不同的感觉造成同样的结果(好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说不同的原因导致了同样的结果,这在医学上是难以理解的,唯一可以解释这种矛盾的是这种“原因”并非真正的原因,也就是说“得气”这种感觉本身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重要,或者至少其中部分感觉不很重要。当然,上述都是推论,或者可以说是假说,需要实践证实。要证实以上论点,必须在没有得气感的组织上进行处理操作,观察对
22、比其疗效。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稀少,单纯针刺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一般不会引起“得气”感,是不是也能取效呢?如果能取得同样或更好的疗效,就说明得气就是和疗效没有因果关系的伴随现象。(4)在北京 2000 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越南全国针灸学会会长 Nguyen Tai Thu 教授在“针刺麻醉手术在越南”的报告中说:越南从 1969 年至 1999 年的 30 年中,采用针刺麻醉法,为 98000例患者做了手术,其中 95%的患者获得成功,涉及的手术达 60 多种。越南的针麻研究成果,令在场的 2000 多位代表折服和震惊。那么,越南的针刺麻醉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好的临床效果?在 Nguyen T
23、ai Thu 教授报告时插播的录像提示好的疗效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方法才可以取得。在记录他们做胸腹部手术的录像中,他们多是沿着经脉的走向与皮肤成30度左右的角度进行针刺;并且,所用针具既粗又长,Nguyen Tai Thu 教授带到现场的两支针,一支为 40cm,另一支为60cm。北京市第六医院李定忠、李秀章两位医生,在胃经足三里穴、伏兔穴,用皮部挑刺和经脉深刺两种方法进行实验,同时,采用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fMRI),观察实验过程中脑功能的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皮部挑刺和经脉深刺的具体做法如下:(1)皮部挑刺法:用尖顶圆针借助腕部摆动力量挑刺表皮与真皮之间,不刺破,不出血,相当于进针和起针时
24、各挑一下。(2)经脉深刺法:用 2 寸无磁不锈钢针,进针时刺入肌层,找到得气感觉,捻针 10 下,留针 10 分钟,起针时捻 5 下起针。经过 32 例次的实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观测结果证明:皮部挑刺和经脉深刺两种方法均可在同一脑区产生功能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并且,两种方法脑区功能变化和变化过程都是一致的。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在某些穴位仅仅挑刺表皮和真皮间的结缔组织与在这些穴位进行深刺,对人体所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对于患者而言,在某些穴位中的同一穴位上进行挑刺和进行深刺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是相同的。因为两种方法产生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对同一穴位处的浅筋膜进行了适当的刺激。另外,除针灸
25、、针麻以外,传统医学中的埋线、头皮针、刺血、刮痧、按摩、拔罐、膏药、耳针、耳穴帖压、鼻针、舌针、手针、足疗、化脓灸、敲击和近年兴起的小针刀、离子透入、穴位注射,以及西方医学的理疗、整脊疗法等,虽然其治疗方法和治病机理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人体皮下筋膜等结缔组织进行了适当的刺激,这是这些治疗方法对某些疾病有显著治疗效果的关键。这些临床现象让我们深深思索,现在是不是到了该对针灸的机理和传统的学说反思的时候编号:时间:2021 年 x 月 x 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页 共395页第 6 页 共 395 页了?当然,如果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疗法 课程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