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5篇 .doc
《2022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5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5篇 .doc(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5篇 【篇一】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是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奋力实现追赶超越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xx县按照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紧盯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园区承载、科技支撑、龙头培育、品牌打造,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现阶段中省市脱贫攻坚的总形势、要求和任务相比,还有差距和不足,还需要下大功夫、下真功夫。 产业扶贫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扶贫组织机构及相关政策 成立了县产业脱贫工
2、作推进组,明确县农业局为产业脱贫工作推进组的牵头单位,同时,成立了产业脱贫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县产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产业脱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各成员单位联络对接机制,保障产业脱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制定出台了xx县关于切实推进产业脱贫工作指导意见xx县产业脱贫规划(20xx2020),印发了实施精准产业到户扶持的指导意见产业脱贫数据信息资料报送制度移民搬迁产业扶贫实施规划互联网+农业促进产业脱贫实施方案农业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1.重抓“三园一业”,筑牢增收基础。立足资源禀赋,坚持长短结合,突出产业扶贫“三园一业”(即:连片现代农业产业园,村
3、村特色示范园,户户产业小庭园和劳务输出产业)。今年上半年,10个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值1.72亿元,增长11.3%。生产茶叶4809吨;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户2.12万户;建设规范化魔芋基地1万亩,发展高山延迟蔬菜6000亩、订单辣椒、花椒6027亩、设施蔬菜1200亩;新增林药面积3.7万亩、核桃基地7500亩、小杂果2300亩,食用菌栽培400万袋,蜜蜂养殖2.5万箱;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余人。 2.突出“三个精准”,推进产业到户。一是产业对接精准。坚持做到产业选择与市场需求对接、产业布局与贫困群众对接、产业经营与技能特长对接,促成xx的资源禀赋、自然生态等优势得到转化运用,主导产业、
4、小众产业以及特色产业得到发展,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与技能特长得到全面发挥;二是增收方式精准。切实做到家庭经营增收、入股分红增收、劳务增收“三位一体”融合稳增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模式”促增收;三是服务保障精准。全力推动科技服务、投入保障、基础支撑齐头并进,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挖掘产业扶贫潜力。保证了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做到了产业长短结合,一户一策。目前,产业到村到户台账、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台账基本建立,落实产业到户1.27万户4.29万人,落实247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1.2万户4.04万人,做到了靶向治疗、精准发力
5、。 3.加强统筹规划,促进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制定了xx县产业脱贫规划(20xx2020),目前,各镇(办)按照规划要求,积极推进产业脱贫项目落地。同时,积极推动移民搬迁产业扶贫“两园”建设,按照“安置点有主导产业、贫困户有增收门路、贫困人口有致富技能、产业发展与移民脱贫同步前进”的目标,融汇农业休闲观光、电商等业态,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4.强化示范引领,拓展创新思路。在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上,立足茶产业发展,落实县茶技站联系指导,遴选陕西怡溪春茶业科技有限公司、xx县丰源林牧业有限公司为示范点,建立带动贫困户机制,分别带动贫困户94户和76户,多种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在特色产业创新示范项目推进
6、上,遴选xx县黎丰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示范点,落实县园艺站联系指导,实施订单辣椒生产,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高,带动116户;在示范点与贫困户共赢发展利益关联机制建立方面,形成了勤兴肉牛“合作社+基地+技术+贫困户”四统一回收抱团发展模式、利民魔芋“规模经营+贫困户”收益多元化发展模式、黎丰辣椒“公司+基地+贫困户”订单农业等模式经验,在全县产业发展中推介推广。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自然条件较差,山大沟深,土地零散,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2.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支撑发展能力不足,基本上都是农业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发展不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发展主要以家
7、庭为经营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村集体经济“空壳”问题突出,成立的新型经营主体存在“空转”现象。 3.贫困程度较深,贫困面大,20xx年数据清洗精准识别后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39户48968人,贫困发生率21.69%,贫困村127个(含10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居住分散,空心化、老龄化、因病致贫返贫等问题突出。 4.贫困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自身发展能力、动力不足。 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迫使我们要切实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上,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产业扶贫任务抓在手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系统推进、靶向施策上下功夫,集全县之力坚决打赢
8、脱贫攻坚战。 开展产业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准确定位、突出优势。首先要紧扣“市场”做文章,既立足于摆脱当前的贫困,又着眼于可持续的脱贫,精准布局短平快产业和中长线受益产业,打牢产业扶贫基础。其次要坚持互补错位发展,立足资源禀赋,找准比较优势,xx县森林覆盖率达66.2%,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达到340天,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天然中药库”,20xx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陕南唯一的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产业发展优势,可因地制宜推动连片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户户产业小庭园建设,以“三园”联动机制实现大园带小园、产业带农户、长效稳增收,走
9、出符合xx贫困山区特点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特点,兼顾时效性和长期性,因地制宜精准布局产业。继续推进“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蚕桑、中蜂、马铃薯、特色蔬菜、小杂果、林下种养及特色水产、林产等区域性短平快特色产业,实现贫困户与产业有效对接。同时,不断完善产业奖补、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政策措施,以激励贫困户发展产业。 (三)系统谋划、创新路径。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库,推行“把思路培育成典型,把典型提炼成模式,把模式规范成项目,以项目推动产业发展”的途径,把贫困户吸附到新型经营主体周
10、围、嵌入到产业链条当中,切实让产业发展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根本依托。各镇(办)以及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要充分专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帮扶措施,全力推进村级经济组织和互助组织规范运行,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在房前屋后开办产业小庭园,支持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特色产业示范园,鼓励跨村连片建立1万亩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据贫困户的劳动能力、技能特长等,量身定制庭园业态,确定短平快项目,实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依据贫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在示范园区发展主导型产业,实现一村一品;充分发挥县域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小众产业以及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建立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一园一
11、特色,争取让产业在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适生优生的原则,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主要发展林特产业、林下经济、牛羊养殖、中药材等产业,在800米以上的半高山地区,重点发展茶叶、魔芋等产业,在800米以下低海拔河谷、平坝地区重点发展畜禽养殖、特色水产、粮油作物、蔬菜种植等产业。 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展望 (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业倍增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致富产业,逐步实现贫困村“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致富技能”的目标。一是发展小众产业。坚持一村一品定位,按照有特色、有基础、有主体、有效益、有
12、市场的“五有”要求,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发展畜禽养殖、食用菌、林产等区域性短平快“小众产业”,提高贫困人口产业参与度。20xx年底前,实现129个贫困村都有产业覆盖,每个产业扶持贫困户至少有1个长、中、短期结合的产业增收项目。二是突出抓好四大农业主导产业。畜牧产业方面形成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白山羊产业加快发展,其它畜禽养殖齐头跟进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县饲养生猪达到85万头、牛10万头、羊50万只、禽200万羽的养殖规模;茶产业按照“一带二区”布局(210国道生态观光茶园旅游带,楮河、纳溪河流域优质富硒区和三元、简池优质高产区),把握好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市场营销三个重点环节,每年新建茶园
13、1万亩,低产茶园改造1万亩,培育丰产茶园1万亩,配套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茶园面积达到13万亩,茶叶产量达到5500吨,2020年达到15万亩,年产茶叶7500吨的突破发展目标;魔芋产业重点抓好基地建设、种芋繁育和魔芋初级加工,实现产量超过10万吨;重点抓好药源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市场销售三个关键环节,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泾洋草坝、小洋毛垭等半高山地区建立反季节蔬菜基地5000亩;在黎坝、简池等地建立订单辣椒种植基地5000亩;沿210国道、镇碾路发展食用菌袋料栽培500万袋;在巴山、大池等蚕桑基地种植蚕桑3万亩;在九阵、鹿池等地沿河谷、平坝平
14、缓地带发展特色水产养殖300亩,水产品产量达到450吨。 (二)加快经营主体培育。依托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建设培育力度,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积极培育认定一批省、市、县级示范园区、重点龙头企业、示范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加大扶持力度,持续增强带动贫困户增收能力,引领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扶持经营主体实行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职业农民培育,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到2020年,培育扶贫带动型龙头企业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800个、家庭农场150个,培育职业农民1000人,力争实现新型经
15、营主体贫困村全覆盖。 (三)着力推进三产融合。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搭建贫困人口生产就业新平台,带动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入产业链;大力发展电商服务业,在2020年之前全力实现全县129个贫困村建立电商服务站,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xx县物流配送中心,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农产品流通。二是大力实施农超对接工程,依托心连心购物中心及所有镇级超市,广泛吸收农民专业合作社新鲜农产品入驻超市流通,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经济,带动贫困人口就地创业就业。 (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
16、。加快土地和林地流转,鼓励贫困户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引导贫困户土地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吸收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产品、劳力等要素参股,密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接关系,各经营主体雇佣劳动力要优先向贫困户倾斜。目前,我县长岭镇碗厂沟村国耀农业公司推行的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就是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的一个成功案例,该公司共流转土地1600亩、土地入股1500亩,吸纳社员270户1230人,其中仅在册贫困户就有122户315人,不仅降低了公司的前期投入,也保障了社员长期受益。 【篇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
17、制度,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新路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举措,有利于形成“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带动、城乡协同”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格局。通过“三变”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激活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推动精准脱贫,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XX县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做法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县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为切入点,强化“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健全工作机制,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一)坚持组
18、织领导奠基础。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专人组成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统筹协调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健全督导考核机制,指导督促各镇(办)开展工作。坚持“县指导、镇主体、村实施”工作运行模式,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进”的思路开展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制定了XX县区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XX县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及方法步骤等。 (二)坚持政策宣传造氛围。加强对改革政策的宣传
19、培训,增强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通过召开动员培训会、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及相关政策。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政策法规、技术路线、程序步骤等相关业务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确保全县改革工作规范推进。持续强化“四支队伍”职能,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改革合力,提高农村“三变”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改革启动以来,组织县镇村相关人员先后参加省市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业务培训22场次,参与培训人员1100余人次。印发各类资料10000余份
20、,落实政策宣讲到户。 (三)坚持规范操作保根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安排,涉及全体成员的切身利益。我们把保障农民群众民主权益作为基本原则,按照“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宣传动员培训、清查核实资产、成员资格认定、股权设置量化、建立集体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等八个环节按步骤有序推进。各镇(办)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改革工作,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制定规范的工作方案和指导政策。在推进改革中坚持“守住底线、规范提升、放活发展”,准确理解改革政策,规范改革设计,切实做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群众认可。每项决策都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履行
21、规范的操作程序,取得广大成员的理解和支持。 (四)坚持资金保障激活力。针对全县大多数村无集体经营性资产和集体资源性资产,属典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的现状,按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要求,利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向集体经济组织注资,作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启动资金。20xx年,印发了XX县区20xx年资产收益扶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三变”改革支持资金管理办法,将全县产业脱贫资金总额的35%共5340万元,注入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按当年退出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每村50万元,其它贫困村每村30万元的标准进行支持,以此倒逼贫困村加快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步伐,逐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X
22、X县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根据各村特色,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总结出了一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典型,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截至20xx年6月底,在农业部门注册登记的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81个。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数占行政村(社区)总数的44.8%。全县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达到20个以上,典型引路作用明显,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一)“1+n”模式多管齐下,发展集体经济。杨家河镇三湾村坚持党支部引领,紧扣脱贫攻坚,坚持民主决策和规范操作,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并将原有的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和村互助资金协会纳入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
23、统一管理,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以集体资产资源和扶贫资金为依托,选准对接经营主体,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促进贫困户增收。一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镇政府为其注入的涉农整合资金50万元,全部投入到北京同仁堂陕西麝业公司,采取合作发展林麝养殖入股分红的模式,每年增加村集体积累3.5万元以上。二是村互助资金协会将镇政府为其投入的涉农整合资金40万元,按照带资入企方式加入康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高山富硒茶产业,先期实现贫困户按约定比例分红2.4万元,带动65户贫困户增收。三是利用康裕公司流转贫困户及周边群众闲散土地、荒废坡地,按不同地块及地面茶园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带动该村78户贫困户及农户增收。四是村扶贫
24、互助合作社内成立了村级水电服务队、基础设施维护队、农产品营销服务队、环境保洁服务队。在该村各服务队实施的小项目建设中吸纳贫困户及当地“能人”加入其中,村集体经济通过小型项目增加收益。目前,三湾村已有集体积累4万元,贫困户分红收益2.4万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零突破。 (二)社企共建产业基地,发展集体经济。黎坝镇先期以各贫困村扶贫互助合作社为载体,采取合作社与光伏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引资企业发展光伏产业,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按“共同投资,收益平分,公司管理,贫困户分红”合作原则,优化利益分成,实现有“伏”共享。光伏项目总投资860万元,全镇86户贫困户利用政策扶持资金和小额贴息贷款户均5万元共计投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5篇 2022 脱贫 攻坚 工作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