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清北班含解析.doc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清北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清北班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清北班,含解析)范围:必修三全部;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5*40=60分)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
2、,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
3、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
4、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点。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3.先秦某位思想家谈到人性时指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该思想家还提倡A. 事异则备变B. 无为而治C. 仁政D. 君舟民水【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荀子的性恶论,材料认为需要建立相应的礼制规范人们的行为,君舟民水也是荀子所提倡的,故D正确;事异则备变是韩非子的观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无为而治是老子的观点
5、,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仁政是孟子的观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结合所学荀子性恶论分析,然后联系荀子的思想主张解答即可。4.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
6、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故选A。【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士阶层的崛起5.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一年)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反映了儒
7、者A.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 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C.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D.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苟有用我者,期月(一年)而已可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可知,孔孟都非常自信,希望统治者任用自己以实现政治抱负,体现出儒者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故A项正确,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6.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
8、明A.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B.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晚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同学派提出各自的主张。而儒家在时代变革中也不断发生变化,内部也出现不同的派别,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争论的内容,只谈及内部出现的不同的观点,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与法家的争鸣,排除C;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出自儒学的范围,没有借鉴其他学派,排除D。7.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
9、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服饰上比较保守。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塑像艺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8.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据此可知,汉代今文经学A. 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B. 形成了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C. 适应了社会治理的
10、需要D. 奠定了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没有反映汉代今文经学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排除A;训诂指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材料“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并不能体现训诂考证的治学学风,排除B;今文经宣传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主张,是汉代儒学适应汉代大一统和和中央集权需要的表现,故选C;汉代今文经学并不是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排除D。9.下表反映的现象表明,唐宋元时期史料出处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唐会要卷三五,唐玄宗诏令颜子去圣人,只毫发之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程颐、程颢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颜子亚圣,犹不能无违于三月之后。(孟子
11、)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加封颜子兖国复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元史卷三四,元文宗诏令A. 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B.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 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D. 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二程和朱熹对颜子地位的论述到元代被官方确认,说明官方与民间思想相互影响,故C项正确。唐代没有形成理学思想,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本思想,故B项排除。宋元时期理学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封建王朝压抑学术思想说法错误,故D项排除。10.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 养子亲子权
12、利相同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材料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法律特点的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为无关项,材料涉及的应该是父亲的权利,不是儿子的权利。B项与史实不符合,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很深。C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有关内容。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之纲,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晋朝法律特点1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
13、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由材料关键信息“王阳明”“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等,材料涉及的是王阳明的心学,D项符合题意。A项的“四民”“秩序”,B项的“整合社会阶层”,C项的“百姓生计”,材料均没有涉及。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名师点睛】关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联系与区别。第一,二者都是理学,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4、。第二,两者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在世界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第三,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第四,得到理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通过外部事物得到理;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致良知”,通过内心得到理,“内心即理也”。12.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女性地位低下B. 婚姻讲究门第C. 择婿方式独特D. 大臣拉帮结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太尉选取女婿的对象为朝廷重臣王导家
15、,可以看出当时的婚姻依然讲究门当户对,讲究门第,材料与女性地位高低无关,也不能说明方式独特,结成儿女亲家,并不等同于拉帮结派,所以A、C、D错误,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魏晋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13.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 经济的发展影响价值观念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的发展已经走向没落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
16、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的变化,故A正确。 根据材料“明末的一些儒家学者”,仅是部分先进儒学者的主张,故B错误。 明末时期,理学依然是主导思想,并非走向衰落,故C错误。 材料中的明末儒学不属于市民文学的范畴,故D错误。14.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17、,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点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
18、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15.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撰写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一书首次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然而,余秋雨却对“四大发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民族,天文历法理应是第一发明;而中医中药对于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民族而言,重要性也非同
19、一般,应排在第二位,中国的四大发明应首先考虑这两项。这反映A. 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B. 中华文明在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世界文明C. 深入研究历史可以还原历史真相D. 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对“中国四大发明”给予了世界性高度评价是站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立场上来评价四大发明的;余秋雨对“四大发明”提出的看法是站在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D项正确。AB只符合李约瑟的角度,与材料强调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深入研究历史可以还原历史真相,
20、而是强调从不同角度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排除C。16.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 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 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 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魏源的思想以防守为主,因此A项中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是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代表,不属于洋务派,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学习西方海防模式,C项错
21、误;魏源之所以以防为主,是因为近代清朝海军力量较弱导致的,故D项正确。【考点定位】思想解放的潮流开眼看世界魏源1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A. 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B. 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C. 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D.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该官员认为清政府应该仿效日本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制造船炮等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开放了通商口岸;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
22、的是仿效日本向西方派遣留学生的要求,并非是学习日本政体;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8.20世纪60年代,“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是”,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他们纷纷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有的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这反映出,早期维新派A. 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潮B. 与洋务派的根本目的一致C. 在思想和实践上出现了错位D. 与洋务思想存在渊源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根据题干材料“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纷纷打着“洋
23、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可以得出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思想存在着渊源关系,故选D项。“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热潮”的是林则徐、魏源,排除A项;“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早期维新思想家属于资产阶级,其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早期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并未出现错位,故排除C项。19.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 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邯郸市 大名县 第一 中学 2019 _2020 学年 历史 12 月月 考试题 清北班含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