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教案——第四章 贸易政策与理论.docx
《国际贸易教案——第四章 贸易政策与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教案——第四章 贸易政策与理论.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节贸易政策的演变一、贸易政策的定义、目的与构成(一)定义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施行管理的原那么、方针和 措施手段的总称。对外贸易政策范畴所包含的基本因素包括(1)政策主体。指政策行为者, 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政府。(2)政策客体或政策对 象。就是贸易政策规范、指导、调整的贸易活动和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机 构和个人。(3)政策目标。贸易政策行为是有目的的行动。贸易政策的内容 首先是在一定政策目标的指导下确定的,政策目标是政策内容制定的依据。(4)政策内容。即贸易政策所涵盖的方面和内容。(5)政策手段。即为实 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实施政策内容所采用的对外贸
2、易管理措施,如关税、非 关税等。(二)目的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1)保护本国市场;(2)扩大本国 产品的国外市场;(3)优化产业结构;(4)积累开展资金;(5)维护和发 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6)其它。(三)构成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一般由下述内容构成:精神签定的一系列贸易条约的第一个,列有最惠国待遇条款。在19世纪60 年代,英国就缔结了 8个类似的条约。事实上,19世纪的自由贸易运动是在两个层次进行的。在一些国家内部, 政治割据,关卡林立的局面有所改变,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和国内市 场。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实行了自由贸易政策,结束了英国、法国、西班牙、 葡萄牙等殖民国
3、家的保护贸易政策和特权贸易公司控制对外贸易的局面。总之,从1815年到19世纪70年代是自由贸易政策蓬勃开展时期,尽管 各国情况有所不同,但各国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经济利益。在自由贸易政策 的影响下,国际贸易迅速增长。从1820年到1850年,国际贸易量增加了两 倍以上。从1850年到1876/1880年又增加了将近2倍。(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开展过程中,首先提出自由贸易论点的是18世纪下半 期的法国重农学派,他们认为农业才是一国财富的基础,交换不能产生新的 财富,并要求国家放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反对保护贸易政策,支持自由贸 易政策。法国重农学派成为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
4、的先驱。其后,自由贸易理 论得到英国古典学派的进一步开展。英国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后来一些经济学家如穆勒、马歇尔进一步对古典 学派的论点进行演绎和开展。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是:1、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可以按照自然条件(亚当.斯密)、比拟利益(大卫.李嘉图),专心生产其最 有利和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提高各国的资源配置效率。2、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条 件开展最擅长的生产部门,生产要素会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再通过对外贸易 以较少的花费换回较多的物品,实质上提高了国民的真
5、实收入3、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自由贸易使得独 占或垄断无法实现,企业必须通过开发、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 本的方法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扩大经济利益。4、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李嘉图认为,社会的发 展势必导致工人的名义工资上涨,从而降低利润率,削弱产品的竞争力。为 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维持高水平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扩张,只有通过国际贸 易从外部输入廉价的生活必需品,降低工人名义和实际工资水平。(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评价1、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开展,使 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187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
6、中所占的比重为32%。在煤、铁、和棉花消 费中,都各占世界总消费量的一半。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1/4,几乎相 当于法、德、美的总和。它拥有的商船吨位占世界第一,约为荷、美、法、 俄商船吨位的总和。伦敦由此成为世界金融中心。2、自由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制定的 有力武器。3、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没有考虑到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对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片面强调自由贸易对参与国家的积极效果,却忽视了消极影响研究的出发点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没有考虑到动态因素对分工与贸 易的决定性影响二、二战后一七十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开展,从五十年代到七
7、十年代初 期,兴旺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具有自由化的倾向。(一)贸易自由化的表现1、大幅度削减关税(1)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员国范围内大幅度地降低关税。1947年以来, 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持下,已举行了七轮多边贸易谈判,各缔约方的平 均进口最惠国关税税率已从50%左右降低到5%以下。(2)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关税同盟,对内取消关税,对外通过谈判,达成关税减让协议,导致关税大幅度下降。根据罗马条约,西欧六国建成西欧经济共同体,从1959年1月1日起分 三个阶段减税,于1970年1月1日完成。实施的结果,成员国间工业品和农 产品的自由流通分别于1968年7月和1969年1月提前完成。1973年英国、
8、丹麦、爱尔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到1977年7月1日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成员国间实现了工业品和农产品贸易互免关税,一个包括17国在内的占世界 贸易40%的工业品自由贸易区在欧洲建立起来,由此扩大了欧洲贸易自由化的 范围。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共同体还通过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开展中 国家签订优惠贸易协定的方式,单方面提供关税减免待遇。除此之外,欧洲 经济共同体还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阿拉伯国家、东南亚联盟等缔结了 类似的协定。(3)通过普遍优惠制的实施,兴旺国家对来自开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成 品和半制成品的进口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优惠。2、降低或撤消非关税壁垒战后初期,兴旺国家
9、对许多商品进口采用严格的进口限额、进口许可证和 外汇管制等措施,以限制商品进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开展,这些国家程度 不同地放宽了进口数量限制,扩大了进口自由化;放宽或取消了外汇管制, 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开展。到60年代初,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进口数量限制已取消了 90%。到196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已取消了工业品进口数量限制;农产品进口数量限制也随着内部关税削减而逐步 取消。与此同时,欧洲经济共同体对外部非成员国的某些商品的数量限制也 有所放宽。此外,兴旺国家还相继放宽或解除了外汇管制,恢复了货币自由 兑换。(二)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
10、1、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 强大的经济和贸易国家。为实现对外扩张,美国积极主张削减关税,取消数 量限制,成为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2、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开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3、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开展起来的, 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4、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 宗旨。由于它们的建立而实现的地区、国际范围内的贸易政策协调为贸易自 由化的开展和开展提供了可能。5、战后贸易自由化开展不平衡。(1)兴旺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开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 贸易自由化兴旺国家根
11、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多边协定,较大幅度地降低彼此之 间的关税,放宽相互之间的数量限制。但对开展中国家的一些商品,特别是 劳动密集型产品却征收较高的关税,并实行其它的进口限制;对社会主义国 家除采取严格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措施限制其产品进入兴旺国家市场之外, 还通过实施出口管制方法,阻止兴旺国家的一些产品流入它们国内市场。(2)区域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自由化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例,根据罗马条约的规定,对内取消关税与其它 进口限制,商品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通,实行完全的贸易自由化;对于非成 员国那么在区域性贸易壁垒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限度地实行局部贸易自由化。(3)不同商品贸易自
12、由化程度也不同,表现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机械设备产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工业消费品的贸易自由化6、战后贸易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开展。(三)战后贸易自由化作用评价1、战后贸易自由化推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高速开展。2、战后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各国贸易政策开展的总趋向。3、战后贸易自由化为国家贸易、经济可通过协商、协调获得开展提供了 先例O三、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管理贸易(一)管理贸易的含义与产生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它是以 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 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
13、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 度。管理贸易不同于自由贸易,管理贸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由竞争,国家 之间的贸易活动夹杂了许多人为干预因素。管理贸易不同于保护贸易,保护贸易只关心本国的经济利益,而管理贸易 那么是在寻求整体利益平衡的前提下,在兼顾贸易伙伴经济利益的同时,追求 本国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贸易出现于七十年代,盛行于八十年代后期,管理贸易的产生与开展 有着其深刻的现实原因:第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冷战结束后,经济问题成为各国关 系中的重点,贸易、投资领域的激烈竞争要求各国政府从本国利益出发参与、 干预经济生活,协调与它国之间的关系,防止两败俱伤。第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加强。随着生产
14、与资本国际化的深入开展, 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增强,每个国家在制定经贸政策时都必须要考虑 其它国家的反响,因而增强了政策在国际范围进行协调的必要性。第三,兴旺国家竞争优势开展不平衡。在拥有竞争优势的领域,政府通过 国际谈判与磋商翻开其它国家的保护大门;在缺乏竞争优势的领域,那么希望 国家政府通过谈判能够提供适当的保护。第四,地区经济贸易集团的开展。各种类型经贸集团的出现,其结果,经 贸集团的谈判能力、竞争能力都在增强。与此同时,经贸集团之间的保护却 在相对升级,不利于成员国向非成员国市场进行扩张。第五,跨国公司迅速开展的要求。跨国公司集生产、技术、贸易、海外投 资为一体,贸易、投资自由化是
15、其迅速开展的重要前提,跨国公司强大的经 济实力使它们有能力游说本国的政府为其开展扫除障碍。第六,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要求对贸易进行协调管理。贸易自由化对世界 环境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国际分工的开展,全球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贸易利益的追求在有些情况 下是以破坏环境做代价。因而把对贸易利益的追求与对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 的压力要求政府直接对贸易活动进行管理。第七,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实践。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不是致力于建立一个 纯粹的自由贸易体制,而是追求缔约方在自由贸易原那么的基础上通过磋商、 谈判,在合理适当地保护本国利益的条件下,促进各国经济贸易的开展。(
16、二)管理贸易与博弈论管理贸易的理论基础是博弈论。在博弈论中,博弈是指人或国家的理性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总是追求在既定 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然而利益主体对利益的追求不仅取决于自己一方的决 策,还取决于对方的决策,实际得到的利益往往是双方共同决策作用的结果。 因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博弈的特点。博弈论认为博弈关系大体有负和博弈、零和博弈、正和博弈三种类型。所 谓负和博弈是指博弈方博弈的结果是各方所得小于所失;零和博弈那么是博弈 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所得正是另一方所失,双方所得之和恒为零;正和博 弈是指博弈双方通过合作,双方的所得增加,或至少有一方所得增加。因而 在利益关系上,负和与零和博弈中的双方表
17、现为对抗关系,妥协意味着放弃 利益,正和博弈中的双方那么表现为合作关系,因而正和博弈也被称为合作博 弈,它可以通过双方的妥协与让步增进双方的利益以及整体的利益。共同获 得合作剩余。至于合作剩余在博弈各方之间如何分配,取决于各方谈判筹码 和谈判技巧。国际贸易中,多数情况下,国家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典型的正和博弈关系。 一国外表上的所失并不意味着相关国的利益所得,多数情况下是促成利益共 得的局面。因而,实际上管理贸易是正和博弈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如果贸易双方可 以看到博弈关系在非零和条件下,通过双方的妥协合作,在谋求自己的利益 的同时,能兼顾对方的利益,达成利益共同体;在不造成两败俱伤的同时, 还可
18、以获得现实可能的最大利益。管理贸易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了,虽然这时合作双方都放弃了最优选择,而选择了次优选择,但它却是现实可以获得 的最优选择,因为现实中不顾及对手利益的最优选择是不可能实现的。(三)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和途径1、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如联合国贸发会议、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亚太地区首脑会议等。通过这些 国际会议来调整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以及它们内部之间的经贸关系。但 国际会议对贸易的管理主要起导向和意向作用,不带有强制性。2、地区贸易集团通过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地区经贸集团通过签定条约、协定和建立超国家机构协调、管理和统一成 员国贸易行为、做
19、法,促进经贸集团内部货物和服务流动的自由化;对集团 外提高谈判能力,争取更好的经贸环境。3、通过多边政府协定和组织对参加方的贸易关系进行管理。二战后,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持下,各缔约方进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 判,为缔约方之间的贸易关系确立了共同的准那么。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使之 对缔约方之间关系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4、通过具体的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产、销价格进行管理。5、通过标准化对国际贸易行为、商品规格、质量进行管理。6、通过双边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协调和管理双边贸易关系。1、总贸易政策。其中包括货物进口与服务获取总政策和货物出口与服务 提供总政策。它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
20、较长的时期内实行的贸易政 策。2、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根据总贸易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与市场供求状 况针对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分别制订。3、国别、地区贸易政策。它是根据总贸易政策,同别国或地区的政治、 经济关系分别具体制定。二、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从对外贸易产生与开展以来,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的对外贸易政策,即自由 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 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 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以或少加以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 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地竞争。(二)保护贸易政策国
21、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限制进口,控制经营领域与范围,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7、各国政府加强对贸易活动的宏观干预,具体表现为:第一,各国通过 经贸法规与国际接轨,协调贸易管理方式与做法;第二,通过贸易立法,约 束它国的贸易行为,如美国贸易立法中的超级301条款以公平贸易的名义约 束与协调同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四)评价管理贸易是在战后贸易自由化大趋势下,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而出 现的贸易体制。其目标是在自由贸易的原那么基础上,协调相互之间的贸易关 系,均分贸易利益,促进各方开展。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体制,它将对世界经 济贸易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
22、响。具体表现在:(1)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不完全的自由竞争(2)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将让位于管理贸易政策(3)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连带性和包容性增强(4)国家的经济实力成为参与国际竞争、参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 筹码第4节保护贸易一、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一)产生背景正当英国为首的欧洲先进工业国完成工业革命,开始逐步推行自由贸易政 策,向世界进行扩张时,美国那么刚刚取得独立和统一,德国也刚结束其封建 割据的局面,开始其工业化进程。为赶上和超过先进工业国,美国和德国于 19世纪先后实行严厉的保护贸易政策,使本国工业在英国等欧洲先进工业国 的强大压力之下得以生存并获得开展
23、。(二)政策特点1、保护的阶段性。贸易保护是为到达国家最终开展目标而采取的过渡性 措施。在积极采取开展和扶持本国工业的初期,提高进口关税税率,经过一 段时间的开展后,随着国内工业部门的建立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开始逐步降 低某些商品进口关税,直至整体关税水平的降低。2、保护的有选择性。在同一时期,对不同工业部门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 措施,实行区别对待,通过实施差异税率,鼓励和限制商品的进口。3、贸易保护政策的执行与整个国民经济、工业开展目标相结合。与贸易 保护政策相配套,采取一系列鼓励投资、鼓励开展新兴产业的金融、税收等 政策措施。4、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以高关税和禁止进口限制国内幼稚产业部 门
24、产品的进口;以低关税或免税鼓励复杂机器设备、原料等国内无法生产但 急需的商品进口;通过高关税和禁止出口的方法限制重要生产物资出口;向 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津贴、奖金等为其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三)理论依据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就其影响而言,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最具代表性。这一理论最早由18世纪美国经济学家汉米尔顿(A. Hamilton)提出, 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开展和完善,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汉米尔顿认为,美国必须执行贸易保护政策源于其本国的幼稚工业经不起 外来竞争,他主张用征收保护关税的方法鼓励幼稚工业开展,但他并不主张 对一切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或禁止进口,而只是对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教案第四章 贸易政策与理论 国际贸易 教案 第四 贸易 政策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