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Mg: 24 Cl: 35.5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用剩的试剂都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B. 不慎将水银洒落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硫粉覆盖C. CO气体有毒,处理CO尾气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D. 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氢气时,必须先检验氢气纯度【答案】A【解析】【详解】A实验时,如药品为碳酸钙、锌片、铜等性质稳定,无污染的药品,可放回原试剂瓶
2、,故A错误;B. 不慎将水银洒落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硫粉覆盖,HgS=HgS,减小汞的蒸发,故B正确;C. CO气体有毒,可利用其易燃的性质,处理CO尾气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故C正确;D. 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时易爆炸,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故D正确;故选A。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NaCl溶于水后含有NA个NaCl分子B. 标准状况下,22.4 L四氯化碳CCl4中含有5mol的原子C. 常温常压下,0.3NA个氧气和9.6g臭氧(O3)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D. 1mol/L的Na2SO4溶液中离子总数目为3NA【答案】C【解析】【详解】A. 1m
3、olNaCl溶于水后电离成Na和Cl,含有NA个Na和NA个Cl,故A错误;B. 标准状况下,22.4 L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故B错误;C. 常温常压下,0.3NA个氧气含有0.6NA个氧原子,9.6g臭氧(O3)含有NA9.6g/16gmol1=0.6NA个氧原子,故C正确;D. 因缺少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1mol/L的Na2SO4溶液中离子总数目,故D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点D,注意计算公式N=nNA=CVNA浓度乘体积才能得到物质的量。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具有稳定性B. 可用丁达尔现象鉴别胶体和溶液C. 胶体与别的分
4、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D. 因为胶体可以透过滤纸,所以可用过滤的方法精制胶体【答案】D【解析】【详解】A. 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具有稳定性,故A正确;B.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常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故B正确;C. 根据胶体的定义,胶体与别的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故C正确;D. 小分子和离子可通过半透膜,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可用渗析的方法精制胶体,因为胶体可以透过滤纸,不可用过滤的方法精制胶体,故D错误;故选D。4.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或加入的试剂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
5、质的方法或加入的试剂AKClK2SO4Ba(NO3)2BCuOCu空气中灼烧CCO2N2澄清石灰水DCa(OH)2CaCO3盐酸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详解】A、K2SO4溶液能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B、Cu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
6、确。C、CO2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N2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Ca(OH)2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故选B。【点睛】难点除杂,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 CCl4层显紫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C.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7、SO42-D. 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答案】D【解析】【详解】A. I形成的溶液呈无色,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 CCl4层显紫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故A错误;B.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含有Ag+,也可能含有SO42,故B错误;C.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也可能含有CO32等离子,故C错误;D. 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防止固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D。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8、.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 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其质量的反比C.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 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PV=nRT、V=nVm、=M/Vm解答【详解】A依据PV=nRT,P、T一定条件下,V与n成正比,所以标准状况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A错误;B. 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故B错误;C. 由=m/V=M/Vm可知,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故C正确;D. 由PV=nRT可知,同温同体积下两种
9、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的正比,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方法:根据相关公式进行推导。7.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Ba(OH)2= Ba+2 + 2OHB. 硫酸氨的电离方程式:(NH4)2SO4= 2NH4+ + SO42-C. 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 Na+ + H+ + CO32-D. 硫酸氢钾的电离方程式:KHSO4 = K+ + HSO4【答案】B【解析】【详解】A. 钡离子符号应为: Ba2+,氢氧化钡的电离方程式:Ba(OH)2= Ba2+ + 2OH,故A错误;B. 硫酸氨的电
10、离方程式:(NH4)2SO4= 2NH4+ + SO42-,故B正确;C. 碳酸是弱酸,HCO3不拆,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 Na+ + HCO3,故C错误;D. 硫酸是强酸,HSO4要拆开,硫酸氢钾的电离方程式:KHSO4 = K + HSO4,故D错误;故选B。8.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 K、MnO4-、Cl、SO42-B. Na、CO32-、SO42-、ClC. NO3-、Na、HCO3-、Ba2D. Na、NO3-、H、SO42-【答案】D【解析】含有MnO4-的溶液 显紫色,故A错误;CO32-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1、,故B错误;HCO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错误;Na+、NO3-、NH4+、SO42-在酸性条件下不反应,故D正确。9.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往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医院里用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FeCl3溶液和小苏打溶液混合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同一支钢笔先后吸入不同牌子的墨水易造成钢笔堵塞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烟尘属于
12、胶体,直流电除尘是利用的胶体的电泳性质,有关;植物油倒入水中形成乳浊液,不是胶体,无关;蛋白质的溶液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有关;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发生胶体的聚沉,有关;血液属于胶体,透析是胶体的渗透,有关;氯化铁和小苏打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气体,与胶体无关;墨水属于胶体,不同牌子的墨水中胶体粒子可能带有不同的电荷而聚沉,有关。属于选D。考点: 胶体的性质10.36.5gHCl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所得溶液的体积为(36.5+1000)/B.
1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所得溶液的溶解度为S=100w/(1-w)D.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c/1000【答案】B【解析】【详解】A. 所得溶液的体积为V=m/=(36.5+1000)/,故A正确;B. 由公式:c=1000p/36.5,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B错误;C. 溶质:溶剂=S:100=w:(1-w),所得溶液的溶解度为S=100w/(1-w),故C正确;D.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cmolL136.5gmol1/1000gL1=36.5c/1000,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判断,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难点BD
14、,明确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11.表中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类别组合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碱盐ACO2SiO2H2SO4Na2CO3NaHCO3BCONa2OHClNaOHNaClCSO2Na2O2CH3COOHKOHCaF2DSO3CaOHNO3Ca(OH)2CaCO3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碳酸钠俗称纯碱,属于盐类,故A错误;B、一氧化碳不能和碱反应,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C、过氧化氢与酸和碱均不能反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C错误;D、三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硝酸属于酸类,氢氧化钙属于碱类,
15、碳酸钙属于盐类,故D正确;故选D。12.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水和乙醇分液水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沸点117.5)中的乙醚(沸点34.6)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乙醇易溶于水,致使碘、水、乙醇三者混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故A错误;B.水和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B错误;C.可以用重结晶的方法除去KNO3中的NaCl杂质,其原理是 KN
16、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降低温度时,KNO3从溶液中析出,而NaCl仍留在溶液中,从而可将KNO3中的NaCl除去,故C错误;D.丁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答案为D。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2H+Ca2+H2O+CO2B. Ca(HCO3)2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2HCO3+2OH=CaCO3+CO32-+2H2OC. Cu与稀硫酸反应:Cu+2H+=Cu2+H2D.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CO2+ OH-HCO3【答案】D【解析】【详解】A. 用醋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遵义 航天 高级中学 2019 _2020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