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e 56 Cu 64 Ag 108第I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3*16=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g)N(g) H,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中曲线I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E2-E1)kJmol-1B. 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3-E2)kJmol-1C. 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时的能量变化D. 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崔化剂时的能量变化【答案】B【解析】H=(E1-E2)kJmol-1,故A错
2、误;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3-E2)kJmol-1,故B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活化能不变,故C错误;加入崔化剂不能改变焓变,故D错误。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 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D.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答案】B【解析】【详解】A、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A说法正确;B、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故B说法错误
3、;C、升温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C说法正确;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D说法正确。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焓变和熵变都和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B. 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的熵增加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C. 过程的自发性不仅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还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能发生D. 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而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焓变或熵变均不能单独作为反应
4、自发性的判据,选项A错误;B、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的熵增加反应中GO,其他条件不变,只有温度改变时,某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1P2,纵坐标可表示A的质量分数B. P1P2,纵坐标可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D. P1t1)。反应时间/min0t1t2n(CO)/mol1.200.80n(H2O)/mol0.600.20n(CO2)/mol0n(H2)mol0下列说法正确是A. 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L-1min-1B. 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6.67%C.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D. 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n(CO)0.60 mol
5、,n(H2O)1.20 mol,则平衡时n(CO2)0.20 mol【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t1min内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1.2mol-0.8mol=0.4mol,v(CO)=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v(CO)=mol/(Lmin),故A错误;B、t1min内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1.2mol-0.8mol=0.4mol,则参加反应的水为0.4mol,此时水的物质的量为0.6mol-0.4mol=0.2mol,t2min时水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t1min时反应到达平衡,故CO的转化率为100%=33.3%,故B
6、错误;C、t1min时n(CO)=0.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时n(H2O)=0.2mol,说明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n(CO)=0.8mol,n(H2O)=0.2mol,n(CO2)=c(H2)=n(CO)=1.2mol-0.8mol=0.4mol,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利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7平衡常数,则k=1,故C正确;D、CO与H2O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与充入1.20 mol CO和0.6mol H2O,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对应相同,t1min时n(CO)=0.
7、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时n(H2O)=0.2mol,说明t1min时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则生成的n(CO2)=0.4mol,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等计算的相关知识。9.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 图甲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2NO2(g)N2O4(g),相同时间后测得NO2含量的曲线,则该反应的H0B. 图乙表示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图表明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C. 图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
8、g)的影响,则P乙P甲D. 图丁表示反应:4CO(g)+2NO2(g)N2(g)+4CO2(g) 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CO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则有T1T2,平衡常数K1K2【答案】D【解析】【详解】A.因图甲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时不同温度下,相同时间后测得的NO2含量的曲线,开始一段时间NO2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逐渐增大,当NO2含量达到最小值(即曲线的最低点)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据图像知,继续升高温度NO2含量又逐渐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
9、该反应(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B.由图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根据图像可知,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正反应的活化能(E1)和逆反应的活化能(E2),但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没有改变,即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C.因为图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g)的影响,曲线乙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比曲线甲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对于气体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乙反应的压强大于甲反应的压强,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平衡时反应物的百分含量相等,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D.一方面,当温度相同时,开始一
10、段时间随着CO的物质的量n(CO)的逐渐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2%(N2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含量)逐渐增大;继续增大CO的物质的量,容器中气体总物质的量的增加超过了因平衡移动时N2物质的量的增加,故后来N2%随CO的物质的量增加而减小。另一方面,当n(CO)相同温度由T1变为T2时,平衡时N2%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T1的平衡常数大于T2的平衡常数,即K1K2,根据4CO(g)+2NO2(g)N2(g)+4CO2(g) H0可知,只有升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才减小,所以T1T2,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答案选D。【点睛】图甲中数量关系不好理解,我们可以打个比喻:现有5个身
11、体素质不同的人从同一起点同一时刻开始跑100米,假定经过5s同时停止,此时速度越快的人离终点的距离就越近,终点好比“平衡状态”。10.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如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已知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0-t1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NO3- - e-=NO2+ H2OB. 0-t1时,溶液中的H+ 向Cu电极移动C. t1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 Cu2+D. 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是因为Al在浓硝酸中钝化
12、,氧化膜阻碍了Al的进一步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 NO3-+e-=NO2+ H2O,A项错误;B在0-t1时,铝作负极,溶液中的H+ 向Cu电极移动,B项正确;C在电场作用下,阳离子向电池正极移动;由图像得t1时刻电流方向改变,说明电池的负极发生变化,所以t1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 2e-= Cu2+,C项正确;D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是因为Al在浓硝酸中钝化,氧化膜阻碍了Al的进一步反应,D项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构成原电池的首要条件是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13、,在该原电池装置中,根据电流强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以电池的正负极发生变化,起始时,铝与浓硝酸发生反应,铝为负极,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碍了Al与硝酸的进一步反应,随后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铜为负极,然后根据原电池原理解得即可。1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000mL0.1molL-1AgNO3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测得溶液的质量减少了13.4g。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A. 电解过程中流经外电路的电子数目0.1NAB. 在标准状况下,两极共产生3.92L气体C. 电解后溶液中H+浓度为0.01mol.L-1(假设溶液体积不变)D
14、. 加入13.8gAg2CO3可将溶液恢复到与电解前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用石墨作电极电解1000mL 0.1mol/L AgNO3溶液的阴极反应首先是Ag+e-=Ag,假设所有的银离子0.1mol全部放电,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析出金属银的质量为:0.1mol108g/mol=10.8g,此时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转移0.1mol电子时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0.025mol32g/mol=0.8g,所以溶液质量减少总量为10.8g+0.8g=11.6g2B. 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b2,A正确;但是由于温度更高,所以平衡时反应速率更大
15、,C正确。以2倍的为参考(记做体系),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2.4mol,由于正反应气体体积减小,恒压条件下建立平衡过程中容器体积不断减小,相当于体系加压建立新的平衡,由于加压时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能够生成更多的NH3,即b2.4,B错误。体系反应消耗N2 0.6mol、H21.8mol,容器体积为1L,平衡体系中c(N2)=0.4mol/L、c(H2)=1.2mol/L、c(NH3)=1.2mol/L,K=1.22/(0.41.23)=1.736,D选项再充入三种气体后,c(N2)2=0.5mol/L、c(H2)2=1.4mol/L、c(NH3)2=1.4mol/L,则Qc=1.42/(0.
16、51.43)=1.020K,所以反应正向进行,D正确。答案选B。点睛:这种平衡体系数据比较题目,需要选好比较参照对象,抓住变化的条件进行分析。13.在一定条件下,将2molX和3mol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nX(g)+3Y(g) 2Z(g)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a%,Y的转化率为b%,若a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选项xyA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B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C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D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CO的转化率A. AB. BC. CD. D【答
17、案】B【解析】【详解】A、增加CO的物质的量,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减小,与图象不符,选项A错误;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增大,容器的体积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逐渐增大,与图象相符,选项B正确;C、平衡常数影响因素为温度,增大SO2的浓度,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与图象不符,选项C错误;D、硫酸镁为固体,增加固体的质量,平衡不移动,CO的转化率不变,与图象不符,选项D错误。答案选B。15.利用如下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述正极反应均为O2+4e-+2H2O=4OH-B. 在不同溶液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南阳 一中 2019 _2020 学年 化学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