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路上他们有何期待与诉求.docx
《创新路上他们有何期待与诉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路上他们有何期待与诉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路上,他们有何期待与诉求科研人员在施放探空气球,以收集万米高空的大气垂直数据。新华社发国际技术产业平台上不缺位并发挥积极引领作用,是需要系统考 虑的问题。期待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讲述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年研究骨干 彭悦说起大气污染,很多人脑海里出现的是煤炭燃烧的画面。事 实上,在2013年前后,产能高、排放量大的钢铁、建材、水泥 等非电力行业,就已成为我国雾霾污染的重要元凶。我们中心在 中心主任李俊华教授的带着下,适时将研究重点从电力行业转向 了非电力行业,却遇到了世界性难题:此类治理需要复杂的材料、 装备和技术,本钱高昂,在国际上也没有
2、成熟的案例可循。李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在一个材料和一个装备上实现 多种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同时,着手研发新的吸附催化剂材料。 一番艰辛奋战后,双中心双循环催化剂问世,两年后,开始走向 工业化应用。2016年,中心开始在江苏盐城建设烟气多污染物 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我有幸经历了这个令人难忘的过程。2013年,我还是一名 博士研究生,就跟着李教授共同攻关,研发新的吸附催化剂材料。 这项研究难度极大,我当时忍不住发问:“难道要把元素周期表 挨个试一遍? ”后来,在整个团队的努力拼搏下,我们最终出色 地完成了任务。4年前,我毕业留校,和中心一起继续向着科研前沿挺进。 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
3、,我感到很幸福,但也面临着一些烦恼。 例如,我们身处科研序列,沿着线性化的学科路线成长,平日很 少有机会触碰这条线以外的内容,对其他相关领域比拟陌生。有 没有可能在学校甚至更高层面建立交叉融合机制,为我们的科研 成长开拓更多维、更广阔的空间?好在,学院给了我们很大支持。现在,团队已经形成了一支 由老、中、青三代构成、以国家重大关切为己任的人才队伍,环 境工程、化学、能动、材料、机械等多学科力量协同作战,团队 的学术背景越来越全面、厚实,为持续开展综合性、前沿性研究 提供了更多可能。我和其他青年同事都很享受这样的“配置”, 因为,多接触其他相关领域的成果,就更有可能触类旁通,接近 科学的真相。(
4、工程团队:记者 张胜、詹媛、杨舒、白雪蕾、任爽、邓晖、蒋新军)(2021 年)科研人员在处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新华社发参观者在观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新华社发如何守护创新团队的好奇心?扫码参与互动【探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三问创新团队】 【创新者说】强国报国是创新团队的精神内核讲述人: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地球空间信息学家、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我今年82岁了。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刚留学回国时,中 国还没有几颗卫星。可是现在,我们赶上来了,中国已经有300 多颗卫星在太空遨游。这靠的是什么?是创新。一个创新团队,最重要的是要有强国报国、为国献身的精神,这是中
5、国科学家身上特别鲜明的精神品质,也是创新团队最应当 具备的精神内核。“爱我中华”,这是我曾祖父留下的家训里的第一句,深深 影响了我一生。当年,我在德国完成博士论文后,美国俄亥俄州 立大学的教授让我到美国去,因为我的论文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 研究这个测量学上的百年难题。可是,科学是要为祖国服务的。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开展和外国还有很大差距,我得赶快回国。 我谢绝了国外科研院所的邀请,毕业辩论后立刻回国,休息短短 几天后便走上了讲台。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要 为中国的富强作贡献。我们不能依赖外国的技术、迷信外国的技 术,应当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开展自主创新研究。现在的科学
6、研究早已不是一个人的活动,创新团队的培养, 还应该重视团队精神,要既能服从团队的科研创新目标,又能在 团队中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2020年我的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 步奖一等奖,这一成果背后有百余人参与攻关。我们还参与了国 家投入500亿元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这个项 目要发射14颗不同类型的卫星,也带动了许多单位和团队参与 研究。我国的一些大科学工程,比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探月工 程、载人航天等,都是由上万人、多个团队完成的协作创新成果。创新团队的培养,还要鼓励更多年轻学者勇于探索。年轻人 身上蕴藏着创新的原动力,只有他们自主自立,实现从0到1的 突破,才能引领整个社会进步。还应该
7、认识到,科学研究不是一 蹴而就的,也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成功在于坚持不懈。特别值 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科学研究要开展大量实验,有成功有失败, 不能只选成功的局部急于发表文章下结论,更要总结失败,把成 功的经验、失败的原因都分析好,实验的结论才经得起考验。这 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要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保护创新,推动成果产业化讲述人: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土、机械工程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2020年11月24日凌晨,嫦娥五号探测器奔向月球,开启 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我带着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 助力探测器精准挖土。据统计,我和我的团队研制的60多种超 声电机,先后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路上 他们 期待 诉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