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竖向静载试验检测方案(抗压、抗拔、超声、低应变).docx
《基桩竖向静载试验检测方案(抗压、抗拔、超声、低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桩竖向静载试验检测方案(抗压、抗拔、超声、低应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X工程基桩检测方案编写:校核:审批:委托单位:编制单位:单位地址: 联系人:150001500013000300。单位:标高为m,其余的为mm吊车放置区.回填土夯实,如有软弱土层,需对软弱 土层采用片石进行换填处理.然后铺400e后聂渣.要求能通行40t的货车|虚线范围为试验平台区域,尺寸13000mmX22OOOE.对于软弱 土层采用片石换填处理.然后再铺厚度不小于200的C25混凝土. I要求地基承戮力不小于3l0kPa.吊车放置区,回填土夯实,如有软弱土层,需对软弱 土层采用片石进行换填处理,然后铺400mm后乙渣.要求能通行40t的货车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场地布置示意图图5. 3单
2、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场地布置示意图C25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00.妾求地基承载力不小于3IOkPa 素士夯实,假设有软弱王层.须采用碎石换填处理60026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6. 1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的静载试验方法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本工程需进行3根工程桩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试验,采 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试验反力装置采用地基十提供试验所需反力。6. 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技术要求(1)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以下规定: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力口、卸载分级、试验方法及稳定标准同抗压试验,同时应 仔细观察桩身混凝土开裂情况。(2)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某级荷载作用下,桩
3、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上拔量的5倍。按桩顶上拔量控制,当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时。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钢筋应力大道钢筋强度设计值,或某根钢筋拉断。对于工程桩验收检测,到达设计或抗裂要求的最大上拔量或上拔荷载值。6.3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检测仪器设备及工作内容(1)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时,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足够的强度。(2)采用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反力梁的支点重心应与支座重心重合。(3)荷载测量及其仪器的设计要求应符合(JGJ 106-2014)第423条的规定。(4)上拔量测量及其仪器的设计要求应符合(JGJ 106-2014)
4、第424条的规定。(5)上拔量测量点宜设置在桩顶以下不小于1倍桩径的桩身上,不得设置在受拉 钢筋上;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可设置在钢筋笼内侧的桩顶面混凝土上。(6)试桩、支座和基准梁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JGJ 106-2014)表的规 定。(7)测试桩侧抗拔侧阻力分布和桩端上拔位移时,桩身内传感器、桩端位移杆的 埋设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6. 4需施工单位现场配合、准备的工作(1)现场应提供供电电源:380V(5kW)、220Vo电源接入点或移动电箱距受检 桩距离不应大于20m。(2)开挖及处理桩头:试验桩桩头应将浮浆清理干净,破除浮浆至坚硬混凝土层, 并使桩身露出地面至少400mm。(3
5、)加长主筋:通过焊接等手段加长主筋,使露出桩面的主筋长度符合抗拔试验 要求。7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7. 1低应变法7.1.1 反射波法原理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名显波阻抗差 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夹层等部位)和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 部位,将产生反射波。采用RSM-PRT(T)基桩低应变检测仪将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 和数据处理,自动记录存储反射波形,再进行计算和分析,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 的反射信息,据此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完整性。7.1.2 检测方法按规范要求把传感器用粘结剂稳固安置在桩头上,使其与桩体紧密固接耦合,用 尼龙头力棒
6、冲击桩头中心激振产生应力波。应力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名 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夹层等部位)和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 径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采用RSM-PRT(T)基桩低应变检测仪将反射波经接收 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自动记录存储反射波形,再进行计算和分析,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此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完整性。为确保检测质量, 选用宽频带的传感器和调整检测参数,重复屡次观测,从显示屏幕上判别有效反射波 形,采集测试波形四次具有相似性并作记录贮存。7.1.3 桩头处理的要求低应变检测时,混凝土灌注桩应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局部,露出坚硬的混
7、凝土外表;桩顶外表应平整干净且无积水。对于预应力管桩,当法兰盘与桩身混凝土之间结合紧密时,可不进行处理,否那么, 应采用电锯将桩头锯平。7.1.4 传感器安装及激振操作测量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应符合以下规定:(1)安装传感器部位的混凝土应平整;传感器安装应与桩顶面垂直;用耦合剂粘 结时,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且粘结层应尽可能薄。(2)激振点与测量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避开钢筋笼的主筋。(3)激振方向应沿桩轴线方向,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24个安装传感器 的检测点:实心桩的激振点应选择在桩中心,检测点宜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空心桩 的激振点和检测点宜为桩壁厚的1/2处,激振点和检测点与桩中心连线
8、形成的夹角宜为 90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见图7.1。(4)瞬态激振应通过现场敲击试验,选择合适重量的激振力锤和软硬适宜的锤垫; 宜用宽脉冲获取桩底或桩身下部缺陷反射信号,宜用窄脉冲获取桩身上部缺陷反射信 号。(5)稳态激振应在每一个设定频率下获得稳定响应信号,并应根据桩径、桩长及 桩周土约束情况调整激振力大小。(a)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安装点(b)管桩激振锤击点图7.1传感器安装点、锤击点布置示意图7. 2声波透射法7.1.1 超声波透射法基本原理及检测方法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由超声脉冲发射源(换能器) 在碎内激发高频弹性脉冲波,经高精度的接收换能器接收传至超
9、声波检测分析仪记录 该脉冲波在校内传播过程中表现的波动特征;当校内存在不连续或破损界面时,缺陷 面形成波阻抗界面,波到达该界面时,产生波的透射和反射,使接收到的透射能量明 显降低;当碎内存在松散、蜂窝、孔洞等严重缺陷时,将产生波的散射和绕射;根据 波的初至到达时间和波的能量衰减特征、频率变化及波形畸变程度等特性,可以获得 测区范围内碎的密实度参数。测试记录不同侧面、不同高度上的超声波动特征,经过 处理分析就能判别测区内役的参考强度和内部存在缺陷的性质、大小及空间位置。基 桩超声波试验示意图见图7.2。图7. 2基桩超声波试验示意图7.1.2 声测管埋设的要求(1)声测管的内径应大于换能器外径,
10、声测管内径宜为5060mm。(2)声测管应有足够的径向刚度,声测管材料的温度系数应与混凝土接近。(3)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顺过渡,管 口应高出桩顶1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4)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声测管有效固定,使之成桩后相互平行。(5)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侧呈对称性布置,声测管布置示意图见图7.3,测管埋 设数量应符合以下要求:桩径小于或等于800mm时,不得少于2根声测管;桩径大于800mm且小于或等于1600mm时,不得少于3根声测管;桩径大于1600mm时,不得少于4根声测管;桩径大于2500mm时,宜增加预埋声测管数量。(。) (。)2
11、根管;(b) 3根管;(c) 4根管 图7. 3声测管布置示意图7.1.3 现场检测方法开始检测前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声测管 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声波透射法是利用声波的透射原理对桩身混凝土介质状况进行检测。现场检测方 法如下:(1)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应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个声测管中;(2)平测时,声波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相同深度;斜测时,声波发射 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始终保持固定高差,且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夹角不应大于 30 ;(3)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从桩底开始向上同步提升,声测线间距不应大于 100mm,提升过程中,应校核换能器的深度和校正换
12、能器的高差;并确保测试波形的 稳定性,提升速度不宜超过0.5m/s;(4)应实时显示、记录每条声测线的信号时程曲线,并读取首波声时、幅值;当 需要采用信号主频值作为异常声测线辅助判据时,尚应读取信号主频值;保存检测数 据时,应同时保存波列图信息,。(5)同一检测剖面的声测线间距、声波发射电压和仪器设置参数应保持不变。(6)在桩身质量可疑的声测线附近,应采用增加声测线或采用扇形扫测等方式进 行复测和加密测试,进一步确定缺陷的位置和空间分布范围,排除因声测管耦合不良 等非桩身缺陷因素导致的异常声测线。采用扇形扫测时,两个换能器中点连线的水平 夹角不应大于40。8检测工期估算7.1.4 抗压静载试验
13、桩身混凝土强度到达28d龄期或到达混凝土设计强度后,5天/根,现场检测工期约 30天,遇雨天等不可抗拒因素工期顺延。7.1.5 抗拔静载试验桩身混凝土强度到达28d龄期或到达混凝土设计强度后,3天/根,现场检测工期 约15天,遇雨天等不可抗拒因素工期顺延。8. 3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低应变和声波透射法检测在静载试验过程中流水交叉进行,现场工期约5天。8. 4编写报告现场检测工作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提交一式六份临时结果通知。现场检测全部完成后七个工作日内提交一式六份正式检测报告。9保证本工程检测平安的方法和措施为了保证本工程检测平安、维护人身和财产平安,保障本工程检测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检测依据建
14、筑工程平安生产条例,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检测组织规范,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特点,具体方法和措施详见现场试验平安管理制度。现场试验平安管理制度为了加强试验的管理,提高试验效率,保证文明生产的前提下,特制定如下的生 产平安管理制度。一、静载试验是一种较繁重及复杂工作,现场试验要加强平安措施:1、现场试验的场地保证平整,安装设备堆放整齐,保证支承点受力均衡。2、使用吊车装备,注意检测吊车性能,使用钢丝绳、吊钩、吊耳等附件设备的完 好状况。3、每部吊车至少配备4名工作人员(司机1名,指挥员1名,起重工2名),吊车司 机、指挥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4、设备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司机必须听
15、从专职指挥人员的指挥,如指挥人员发出 信号不明确或有险情时,司机有权拒绝起吊。5、现场所使用电器设备防止漏电,并在电源线路上安装漏电开关装置。6、现场加荷过程,应注意平台及反架设备整体可靠程度,如有意外现象,即停止 试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7、现场工作人员应注意工作平安,应戴工作手套,戴平安帽,不准穿拖鞋。8、在试验平台周围拉制警戒线,但凡非参加工作人员一律不准串入试验场所。二、桩身完整性测试应注意的方法和措施低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检测是较科学的检测方法,它能够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直观 方便的实时监控。对于本工程中的检测,必须注意相关的平安措施,以保证检测数据 的可靠性和人员的平安。1、现场使用仪器
16、设备,所连接市电的电线(缆)注意破损漏电,防止触电。2、现场参加工作人员,必须戴平安帽,不准穿拖鞋。在恶劣地带及烂泥场地要穿 上水鞋,防止擦伤脚。3、使用辅助人员必须严格加强操作平安要求。工程负责人应向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平安技术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 程检测特点及各时期平安检测的要求,纠正违章,使措施方案始终得到贯彻执行,达 到既定的检测平安目标。10拟投入检测人员本工程拟投入主要管理人员见表10.1。表10.1本工程拟投入主要管理人员一览表名称姓名职务职称资格证书从事检测工作年限各 主 要L1-I 冈 位 人 员名称姓名职务职称资格证书从事检测工作年限注:以上人员均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竖向 试验 检测 方案 抗压 超声 应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