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市教育局工作报告 (6) .doc
《2022市教育局工作报告 (6)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市教育局工作报告 (6) .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教育局工作报告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市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深入践行“三思三创”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中长期和“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力服务经济社会转型提升,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1.学前三年幼儿纯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88%,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50%,所有县(市)区通过全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保持在99.5%以上,深化课程改革,
2、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建设。 2.在甬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保持在14.5万人左右,本专科在校生比为61:39左右,在校研究生达到7000人,在甬高校科研经费总量达5亿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 3.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中等职业教育创建特色专业学校2所、品牌专业10个、市级重点发展专业6个、市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4个。 4.小学、初中教师高一级学历比例分别达到96%和93%,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上自主选学工作,教师人均完成不少于72学时,引进中小学高层次人才20名,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88%以上,全面解决1年以上代课教师问题。 5.新增省定义务段标准化学校80所,新(改、扩)建
3、省定标准化幼儿园80所,新增数字化校园180所,推进“书香校园”工程,为全市中小学新增纸质图书100万册。 6.完成企业职工培训项目5.5万人,组织优秀农民赴高校进修280人,外来务工人员赴高校进修250人,主要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成人中专、“双证制”成人高中和农村预备劳动力教育计划招收新生1.2万人,创建学习型社区60个。 三、基本要求 (一)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引领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多途径、全方位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和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激活体制机制优势,不断增强政策引导力度。启动宁波教育现代化三年行动
4、计划(2013-2015年),推进宁波杭州湾XX县区“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部市共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具有引领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项目,推动和保障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 (二)引进培育优质师资人才,着力强化第一战略资源建设加快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做到培养和引进、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的有机结合。做到骨干教师培养和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机结合,全面实施中小学高层次人才引进“百川计划”和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计划,逐步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人才集聚和裂变局面。创新外部体制,激活内在驱动力,实施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曙光工程”和“卓越工程
5、”,推进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推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提升。 (三)明确细化实现路径,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实现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教育现代化建设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做好市委、市政府参谋,推动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动员大会,动员和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制定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力争在全省率先通过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评估,成为教育现代化市。 四、重点任务 (一)在推进基础教育整体提升与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有新举措1.全面统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统筹,积极推广学区管理、集团
6、化办学、校校联盟、教师教研共同体、教师学区柔性流动等有效模式,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发展差距。建立完善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体系。推进小学特色品牌创建活动,规范初中段办学行为,推进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着力提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初中学校文化建设、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初高中教学合作推进、初中教育专业引领、初中教育特色培育等5大工程,促进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探索中招中考改革方法和途径,规范重点中学保送测试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继续严格控制义务教育段择校行为。继续实施保送生政策,各地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比例不低于50%。推进普通高中特色
7、化发展招生项目。 3.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统筹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初步建成具有普通高中学校自身特色、基本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学习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推进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创建,深化普通高中特色创新项目建设,完善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探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培养机制。加强民族班高中教育教学工作。 (二)在推进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方面有新突破1.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宁波杭州湾XX县区“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引导和支持在甬高校与其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国际资源等
8、各类创新力量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创新要素有机融合新机制,通过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在甬高校的学科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参与国家、省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进xx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实现产学研结合、产学城融合。 2.深化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优化专业规划布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8大重点项目,在专业发展规划和动态调整、行业指导办学、集团化办学、校地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学生德育工作等方面实现体制机制突破,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长效机制。 3.提升高校服
9、务经济社会能力。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二级项目和服务型教育重点建设专业评估验收,开展市级高校重点建设专业中期检查。鼓励高校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和自身学科优势,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培育数个在国内、省内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精品特色学科、专业。推进智慧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继续开设核心引导课程,推进优秀课程网络化。制订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政策,加快高校创新团队和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做好甬江学者岗位认定和特聘教授聘任工作。发挥高校人文社科优势,继续开展文化百科大讲堂活动。 (三)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方面有新进展1.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有宁波特色的职普衔接
10、培养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相衔接的课程标准,搭建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进一步扩大“3+2”、“五年一贯制”招生专业规模,扩大技能检测的专业实施范围,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加强科研引领,完善“学-赛-训”技能教育互促体系。 2.进一步提升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产业转型发展趋势,深入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继续开展市特色专业学校、品牌专业、重点发展专业等项目建设,新评定2所特色专业学校、10个市级品牌专业、6个市级重点发展专业。基本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文化事业融合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发展条件
11、保障,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实施“先培训、后就业”的就业准入资格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估机制。 3.完善校企合作服务机制。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推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推进xx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宁波校企通”)建设,强化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加强行业统筹力度,引导企业参与职业学校办学,探索建立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体系。深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建成1-2个职业教育集团、行业指导委员会。启动新一轮中职教育市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建设,评估认定4个市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全面推行中职学校实训基地“7s”管理。 (四)在推进终身教育大平台建设方面有新气象1.进
12、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xx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终身教育理论研究和宣传,推进xx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调研和论证。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双向沟通、学分互认,启动建设具有宁波特色的“学分银行”,推动开放大学建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加快构建覆盖全市、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深入开展数字资源库进社区、进企业推广服务工作。 2.推动城乡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加强县级社区学院、街镇成人学校和市民(村民)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引导在甬高校、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社区教育,形成较为完整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评估工作和
13、优秀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深化“百课下基层送社区”活动,全面提升社区教育水平。 3.强化成人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拓展成人教育社会培训服务范围,加强对残疾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培训服务,组织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赴高校进修,全面提升劳动者学历层次和职业技能水平。推进以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和“新宁波人”为主要对象的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完善企业职工培训项目,办好市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继续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配合做好“优秀农民上高校”和“农科教结合”项目。 (五)在推进学前教育普惠性运作机制方面有新思路1.加强全市学前教育事业统筹力度。加大学前教育专项布
14、局规划落实工作,落实80所新(改、扩)建省定标准幼儿园建设项目,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评估验收各县(市)区学前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和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开展学前教育先进县(市)区评选和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 2.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各县(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力争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2%。加大幼儿园招生行为规范力度,依法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使用。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搭建学前教育交流互动平台。 3.有效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完善促进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新机制,加大民办幼
15、儿园的普惠性服务引导力度,指导和推进县(市)区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加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扩展力度,加快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加强省等级(市星级)幼儿园评定和复查工作,推动优质幼儿园管理机制创新。 五、主要工作 (一)力抓推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1.全面推进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加大国家、省、市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推进力度,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改革,推进高职综合改革8大重点项目全面结题,编写高职改革创新案例集。召开全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期总结会,推动改革纵深发展。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工作对策研究,推进局重点调研课题和专题调研课题研究工作,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
16、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2.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鼓励各地(校)先行先试,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推进试点学校xx县(市)区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校长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现代课程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或教育议事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总结推广试点学校经验和成果。 3.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探索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以分类管理改革为核心,启动实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建立民办学校综合考评机制。检查督促各县(市)区对民办教育、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
17、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督查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建立、使用及绩效,努力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二)力抓开放,深化教育交流合作1.启动部市共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立足xx市教育国际化实际,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宁波教育国际影响力,提高教育服务对外开放能力,努力将试验区建设成为教育部区域教育国际化体制改革创新的试验基地,逐步使宁波成为国内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制订试验区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来甬留学生教育,打造留学示范基地,构建部市合作长效机制。 2.发挥国际合作项目辐射作用。完善宁波tafe学院运行体制,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
18、构和项目落户宁波,推动各类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科研和人才国际化、汉语国际推广、优秀外籍教师引进等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欧洲X8226;宁波周”,以及甬港、甬台等教育合作交流活动,做好XX省中小学“千校结好”工作。 3.继续推进与大院大所、名校合作。继续做好xx市与中国社科院战略合作工作,深化共建研究中心建设,开展委托课题研究,加强双方教师交流互访,整理汇编研究成果集,谋划新一轮战略合作框架和项目,推动新一轮院市战略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扎实推进合作项目,推进xx市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工作。 (三)力抓内涵,服务学生全面成长1.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
19、教育的根本目标,强化思政精品课程建设,加大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与指导。推进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高校思政研究与指导中心建设。健全学生生活德育体系,完善家校合作机制,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转变育人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区域“轻负高质”工作。推进XX县区小学一二年级弹性上学、小学高段“好活动超市”、快乐社团、四点钟学校等工作,筹建学生读书节、科技节。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建立体系完善、运行顺畅的大中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实施“美丽校园”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精品项目,开展社会实践和支援服务活动。开展各类优秀师生评选,认真做好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全国城市文明指数和
20、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年度测评工作。 2.继续加强体育艺术教育。推动落实“城乡中小学体育艺术卫生基础建设八个百分百三年行动计划”,举办第六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及第三届中小学体育科研专项成果评审会。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及“体育、艺术2+1项目”,严格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举办xx市首届中小学生体育节。做好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监测,稳步推进体育中考改革,完善体育艺术特色项目中招办法。指导学校做好普通高中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开设工作。配合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开放力度。加大学校卫生工作力度,深化创建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达标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宣传工作。 3.加强特殊教育和语言
21、文字工作。开展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探索特殊教育办学新模式,推进特殊教育体系建设,保障残障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利。推进全市随班就读工作,扩大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学习支持中心)覆盖面。建立市特殊教育信息系统,推进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实现多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整合。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建设,加强汉字书写规范教育。加强对各地创建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指导和督查,办好第16届全国推普周活动。 (四)力抓稳定,营造安全和谐环境1.全面做好安全工作。加强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中心建设。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高校新一轮“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推广实施“平安示范校园”评
22、选。完善校园“三防”建设,开展安全稳定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学校应急避险演练,加大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妥善做好教育信访工作,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2.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整合各类宣传资源,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升宣传质量。建设好“微博老师”平台,扩展新闻通气会平台。建立市、区两级网络投诉回复、风险研判、应急处置机制。开展第四届“教育好新闻奖”、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个人)等评选活动。 3.推进依法治校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市级以上“依法治校示范校”和市直属学校完成制定或修订学校章程及规章制度清理工作,实现“一校一
23、章程”。深入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启动普通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试点,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筹建xx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开展第三批“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评选活动。 (五)力抓统筹,切实做到保障有力1.全面加强师训工作。完善规范招聘制度,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做好教师聘用工作。探索学导并进,多方联动的师训新机制,完善“学科教育家”培训项目,启动青年教师专业博士、影子教师培养培训项目。规范师训机构行为,指导各地做好师训机构建设。加强绩效考核,研究制定师德促进和激励有效措施,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配合编办做好中小学编制标准设置调研工作。 2.加大干部队伍建
24、设。完善“五段三分双导”校(园)长培训体系,探索“导学制”、“易校蹲点”等干训模式。启动直属学校干部“中青班”和“中坚班”培训,打造中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完善“校长培训管理平台”,开发远程培训项目,开展第五批名校(园)长评选。加强直属学校(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启动新一轮直属学校(单位)后备干部的公开选拔工作。加强干部挂职锻炼力度,做好优秀干部援疆、援藏、援助农村工作。强化干部培训考核力度,建立完善公务员培训学分制。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宁波工程学院二期二阶段迁建、xx市特教中心和宁波教育博物馆建设,启动宁波大学双桥村拆迁安置、东部新城高中学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市教育局工作报告 6 2022 教育局 工作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