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a-23 Cl-35.5 第卷 (选择题,共52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科学家及对应的成就正确的是( )A. 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B. 阿伏伽德罗提出元素概念C. 门捷列夫提出燃烧的氧化说D. 波义尔提出分子学说【答案】A【解析】【详解】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最早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正确;B、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B错误;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2、,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错误;D、波义耳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故D错误;故选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树状分类法是唯一能表示物质分类的方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物质的种类是否相同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项错误;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项正确;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散系
3、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项错误;根据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否能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项错误;表示物质分类的方法除了树状分类法还有交叉分类法,项错误;综上所述,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A,有电子发生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特征。3. 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鸡蛋白溶液 水 淀粉溶液 硫酸钠溶液 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胶体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鸡蛋白溶液、淀粉溶液均胶体,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产生氢氧化铁胶体,而水是纯净物,硫酸钠溶液
4、属于溶液,均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选D。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Ca(OH)2=Ca2+2(OH-)B. FeCl2=Fe2+3Cl-C. H2SO4=H2+ +SO42-D. Al2(SO4)3=2Al3+3SO42-【答案】D【解析】【分析】先判断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用等号,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方程式用可逆号,据此进行解答。【详解】A. Ca(OH)2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则其电离方程式为Ca(OH)2=Ca2+2OH,A项错误;B. FeCl2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亚铁离子和氯离子,其电离方程式:FeCl2Fe2+
5、2Cl,B项错误;C. H2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 SO42-,C项错误;D. Al2(SO4)3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D项正确;答案选D。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稀硫酸滴加在铜片上:Cu +2H+=Cu2+H2B. 氧化铁粉末溶于稀盐酸:Fe2O3+ 6H+=2Fe3+ + 3H2OC. 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H+ OH-=H2OD.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答案】B【解析】【详解】AC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H的后边,不能把酸中的H置换出来
6、,错误;B氧化铁粉末溶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O3+6H+=2Fe3+3H2O,正确;C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H+SO42-+ Ba2+2OH-= BaSO4+2H2O,错误;D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HCO3-+2H+=CO2+H2O,错误。答案选B。6. 下列各组离子,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Na+、SO4、HCO3B. K+、Cu2+、SO4、NO3C. K+、Na+、Cl、NO3D. K+、Fe3+、NO3、Cl【答案】C【解析
7、】试题分析: A.H+ 与HCO3反应生成CO2气体,则HCO3-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A项错误;B.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存在,B项错误;C.K+、Na+、Cl、NO3各离子能大量共存,C项正确; D.含有Fe3+的溶液呈橙黄色,在无色溶液中不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离子共存7.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H2H2OB. Zn Zn2C. Cl2ClD. CuOCu【答案】D【解析】【详解】A. H元素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A项错误;B. Zn元素从0价升高到+2价,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B项错误;C. Cl2可通过溶
8、于水或碱发生自身的歧化反应,如氯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可实现Cl2Cl的转化过程,不需要引入还原剂,C项错误;D. Cu元素化合价从+2降低到0价,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升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的规律,变化过程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反应物被还原,应为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还原反应,C项是易错点,要注意氯气自身的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 NaNaOHB. CuOCu(OH)2C. Ca(OH)2CaCO3D. CuSO4FeSO4【答案】B【解析】【详
9、解】A. Na可与水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B. 氧化铜要转化为氢氧化铜,必须先与酸反应转化为可溶性铜盐,然后再与碱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铜,即CuOCu(OH)2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符合题意,B项选;C.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钙溶液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也可生成碳酸钙,即Ca(OH)2CaCO3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C项不选;D.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即CuSO4FeSO4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答案选B。9.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作为还原剂的是( )A. 3Fe4H2
10、OFe3O44H2B. 3NO2H2O = 2HNO3+ NOC. 2Na2O22H2O = 4NaOHO2D. 2F22H2O = 4HFO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反应中水作还原剂,说明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为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中氧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据此分析解答。A.该反应中水中的氢由+1价变为0价作氧化剂,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水作氧化剂,A项错误;B.该反应中,水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B项错误;C. 该反应中,水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项错误;D.该反应中,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0价,失电子作还原
11、剂,D项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氧化剂的判断,明确基本概念的内涵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结合概念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在反应中水作还原剂,说明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为氧化还原反应,且水中氧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据此分析解答。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H+OH=H2O表示的是( )A. 2NaOH+H2SO4=Na2SO4+2H2OB. Ba(OH)2+H2SO4=BaSO4+2H2OC. Ca(OH)2+2HNO3=Ca(NO3)2+2H2OD. KOH+HCl=KCl+H2O【答案】B【解析】【分析
12、】H+OH-H2O可表示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反应,结合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解答。【详解】A. NaOH是强碱,H2SO4是强酸,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Na2SO4和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OH=H2O,不符合题意,A项不选; B. Ba(OH)2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在离子反应中应保留化学式,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SO422H+2OH=BaSO42H2O,符合题意,B项选; C. Ca(OH)2为强碱,HNO3为强酸,两者反应生成可溶性的Ca(NO3)2与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OH=H2O,不符合题意,C项不选; D. KOH是强碱,HCl是
13、强酸,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KCl和H2O,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OH=H2O,不符合题意,D项不选;答案选B。11.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 H2O和H2O2B. CO和CO2C. O2和O3D. 24Mg和26Mg【答案】C【解析】【详解】A. H2O和H2O2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A项错误;B. CO和CO2都是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B项错误;C. O2和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C项正确;D. 24Mg和26Mg质子数都为12,中子数不同,是镁元素的不同原子,两者互为同位素,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同素异形体首先应该是指单质,其次要强
14、调是同种元素。12.下列反应进行分类时,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2FeCl2+Cl2=2FeCl3B. Zn+H2SO4=ZnSO4+H2C. CO2+CaO=CaCO3D. CH4+2O2CO2+2H2O【答案】A【解析】【分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明该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即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又属于化合反应,说明该反应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 2FeCl2+Cl2=2FeCl3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A项正确;B. Zn+H2SO4=ZnSO4+H2反应中,Zn元素化
15、合价升高,H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从基本反应类型上看,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C. CO2+CaO=CaCO3从基本反应类型上看,属于化合反应,但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 CH4+2O2CO2+2H2O反应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O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从基本反应类型上看,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答案选A。13.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所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A.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A项错误;B. Cu的化合价从+ 2降
16、低到0价, 2个Cu得4 e, C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失4 e,B项正确;C. 2个Cl原子化合价降低,得到12 e,电子转移方向错误,C项错误;D. 有4个H原子化合价升高,失去4 e,有2个O氧原子化合价降低,得到4 e,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氧化还原反应是常考点,其规律口诀为: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则相反。本题中各物质与电子转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 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能够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很多种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反应,要研究金属钠和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的研究方法中用不着的是( )A. 分类法B. 观察法C
17、. 实验法D. 比较法【答案】A【解析】略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只选一个正确答案得2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15.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者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五彩缤纷的焰火的形成是因为金属元素发生了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 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大,酸性增强C. 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Cl-D. 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答案】D【解析】【详解】A. 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该过程属于
18、物理变化,A项错误;B. 氯水中主要有氯气、盐酸和次氯酸,放置数天后,次氯酸会分解生成HCl和O2,使溶液中的pH减小,酸性增强,B项错误;C. 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碳酸银或硫酸银,不能排除原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干扰,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Cl-,C项错误;D. 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在进行离子检验时,要注意排除干扰杂质离子的干扰,高中阶段常见阴离子的检验方法与操作可归纳如下:1.CO32-:取少许原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溶于稀盐酸或稀硝酸,生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海口市 第四 中学 2019 _2020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期中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